黄贞元(1885—1948),字静谦,澧州城北人,生于农民家庭。1904年澧州官立高等小学堂毕业,考入湖南西路师范学堂,结识宋教仁,积极从事反清革命活动,被开除学籍,嗣往投武昌湖北新军。1909年,致函蒋翊武赴武昌,并介绍蒋参加湖北新军。从此与蒋一同运动下级军官和士兵,从事革命活动,先后参与日知会、群治学社等革命团体改组为振武学社、文学社,并在提议推举蒋翊武为文学社社长后,协助蒋推动文学社的发展和完成起义准备做出了重要贡献。武昌首义成功后的武汉保卫战中,黄一直坚持在前线战场。蒋翊武继黄兴任战时总司令后,黄参赞戎机。1913年二次革命爆发,黄又随蒋翊武回湖南策划反袁,率部在岳阳攻击北洋军队。由于寡不敌众和湘军坐视不援,蒋败走广西,不幸牺牲;黄贞元潜渡日本,留学东京政法学院。
黄贞元,别号静谦,故晚年有人呼之为黄静老,1885年阴历十月十六日生于湖南
澧县高店一个自耕农的家庭。先生束发就读于私塾,苦攻诸子百家之学,间亦涉猎经史与
《明儒学案》等书,但他认为这些都非急起直追救国救民之道。早年与澧县城内
蒋翊武结为莫逆之交,过从甚密,对古今中外大事无所不谈,有时鉴于满清腐败,外侮纷来,国将不国,则又相向愤慨,痛诵爱国诗人屈原的《楚辞》,以表达优国忧民的感情。稍后,满清设立湖南西路师范学堂,黄乃偕蒋赴常德投考该校,取录受课。他们为推翻满清君主专制的思潮所激动,暗结桃源覃道让(即覃振),互为声援。又因覃的关系,他得以认识
宋教仁先生为蒋(翊武)、黄(贞元)二先生以后与孙中山、黄兴发生革命联系打下了基础。
不料,黄贞元和蒋翊武的革命活动,被常德知府连丕基及西路师范当局得知,以犯上作乱为由,开除其学籍。尽管如此,黄仍与知识青年刘尧澂等人继续从事革命活动,直至反动政府下令通缉,蒋翊武才逃往上海,入中国公学;黄贞元则往武昌参加湖北新军。不久,黄贞元函邀蒋翊武、刘尧澂分途到鄂,由黄介绍一同参加新军,在军内先将日知会等团体统一改组为群治学社,旋又改称文学社。蒋在社内外群众中均有应信,经黄提议选举蒋为文学社社长,并通过章程,明确规定起义时间,社长即兼任起义各部队的总司令。
黄贞元在武昌助蒋部署起义就诸后,因有好友
唐牺支当时任荆州镇守使,兵精粮足,并另有其他部队,可资借重,特告假前往鄂西各地联络,相约于武昌发难时出师援助革命。只因当时革命形势发展很快,当黄贞元还在鄂西未返武昌时,辛亥武昌首义即已发动,并获成功。因此,黄贞元本人未能直接参战立功,总觉遗憾。
武昌首义后,
黄兴自沪来鄂,任战时总司令,旋被迫离汉赴沪,军民乃一致拥戴蒋翊武为战时总司令,“守危城,御强敌”。此时,黄贞元为蒋参赞戎机,至蒋发动讨袁,于岳州进攻逆军,黄亦随蒋指挥督战,最后限于寡不敌众而败退。蒋从部下计议,率领部分人员及精锐轻便武器取道湘南入广西。蒋行前,嘱黄贞元坐镇长沙任后方留守处长,以利调度。不料,蒋此去无回,遇害于桂林。蒋公从容就义前曾赋诗四首、写遗书二件,分勉同志及家属继续革命,两信均由陈炳琨寄给黄贞元转交。
经此事变后,黄贞元便变卖家产东渡日本,与唐有壬留学于东京政法学院,著有《现代财政学》一书出版面世。当时孙中山先生与
同盟会首要人员均在东京,黄每星期天要往中山先生寓所聆教。因此,与黄兴、
廖仲恺、
居正、
覃振、
唐有壬、
王祺等成为志同道合的战友,而与仇鳌先生更加意气相投,曾在东京摄合影一帧。
迄孙中山先生开府广州,分设桂林大本营,以资筹划北伐事宜。黄贞元亦与
黄昌谷(湖北人,纪录中山先生《三民主义》讲稿整编成书者)同随孙中山赴桂林工作。不久大本营结束,黄贞元乃束装返湘。
黄返湘后,主要从事教育,热心办校,同时还担任过国民党湖南省党部文书委员、湖南省审计委员会常务委员、湖南省参议员等职。黄创办的学校颇多,长沙兑泽中学、民本女中,黄均为其主要创办人之一,曾任兑泽校长。1941年黄将民本女中多余校产划出一部分、捐助创办石门九澧中学,黄任董事长。1943年,黄又支持其大女婿许和均筹办湖南私立翊武中学,黄任名誉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