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钵乡(已撤销),原隶属于四川省乐山市
井研县,地处井研县南部,东与自贡市荣县
留佳镇接壤,南连犍为县
罗城镇,西邻
王村镇,北接
三江镇、
马踏镇,乡人民政府距井研县城28千米,总面积32.36平方千米。
建置沿革
1949年,属犍为县黄钵乡。
1951年,划归井研县。
1952年,分为团结、劳动、七盘、民众4乡。
1955年,4乡合并为黄钵乡。
1958年,乡改公社。
1983年,公社改乡。
2019年12月,撤销黄钵乡和四合乡,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马踏镇管辖。
行政区划
截至2011年末,黄钵乡下辖1个社区、5个行政村:黄钵社区、黄钵井村、黄泥敖村、七盘山村、邓家咀村、椒子湾村。
截至2019年,黄钵乡下辖1个社区、5个行政村:黄钵街社区、黄钵井村、黄泥敖村、七盘山村、邓家咀村、椒子湾村;乡人民政府驻黄钵井。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黄钵乡地处井研县南部,东与自贡市荣县
留佳镇接壤,南连犍为县
罗城镇,西邻
王村镇,北接
三江镇、
马踏镇,乡人民政府距井研县城28千米,总面积32.36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黄钵乡属浅丘地貌,地势北高南低。
气候
黄钵乡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其特点是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多年平均气温17℃,极端最低气温-2℃,极端最高气温38.6℃,无霜期年平均330天,年平均降水量1001毫米。
水文
黄钵乡有黄钵河境内长6.5千米。
自然灾害
黄钵乡主要自然灾害为旱灾、涝灾,每年均有程度不同的发生,旱灾多发生在冬春季节,洪涝多发生在夏秋季节,最严重的一次旱灾发生在1973年,由于大气环流影响,全年无有效的降雨,全乡7000旱地作物和2000亩水稻绝收,最严重的一次洪涝灾害发生在1958年7月,数小时内降水量达300毫米以上,全乡500多户受灾,冲垮住房100余间,经济损失600余万元。
自然资源
黄钵乡主要矿藏资源有岩盐和煤炭,其中岩盐储量丰富。
2011年,黄钵乡有耕地面积16800亩。
人口
截至2011年末,黄钵乡辖区总人口10870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073人,城镇化率10%,另有流动人口1283人,总人口中,男性5800人,占53.4%;女性5070人,占46.6%,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达10840人;彝族30人。
截至2017年,黄钵乡常住人口5656人。
截至2018年末,黄钵乡有户籍人口9756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黄钵乡财政总收入620万元,比上年增长13%,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381万元,比上年增长32%;各项贷款余额560万元,比上年增长11%。
2018年,黄钵乡有工业企业1个,有规模以上企业1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13个。
农业
2011年,黄钵乡农业以种植业为主,其中水田7400亩,旱地9400亩,农业总产值0.5亿元,农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4%,粮食作物以水稻、玉米为主,生产粮食7200吨,其中水稻3500吨,玉米1500吨,畜牧业以饲养生猪、山羊、家禽为主,生猪饲养量3万头,年末存栏1.1万头;山羊饲养量0.8万只,年末存栏0.5万只;上市家禽36万羽。
工业
2011年,黄钵乡以盐卤业为主,工业总产值1.5亿元。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1年末,黄钵乡有幼儿园2所,在园幼儿125人,专任教师3人;小学1所,在校生341人,专任教师28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141人,专任教师18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98%,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
文化事业
2011年末,黄钵乡有乡文化站1个;农家书屋5个,藏书0.6万余册。
医疗卫生
2011年末,黄钵乡有乡级卫生院1所;病床6张,固定资产总值35万元,专业卫生人员5人,其中执业医师1人,执业助理医师2人,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1万人次。
社会保障
2011年,黄钵乡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22户,人数128人,支出47.1万元,比上年增长5%,月人均306.6元,比上年增长5%;城市医疗救助21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580人次,共支出2.9万元,比上年增长10%,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282户,人数349人,支出27.2万元,比上年增长5%,月人均65元,比上年增长5%;农村五保分散供养103人,支出21.6万元,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57人,抚恤事业费支出15.6万元,比上年增长10%,年末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580人,参保率5.8%。
基础设施
2011年末,黄钵乡有邮政代办所1个,报纸、期刊累计发1.5万份(册),业务收入24万元,电信服务网点1个;固定电话用户0.9万户,电话用户普及率24%;移动电话用户0.45万户;宽带接入用户0.5万户,全年电信业务收入35万元。
交通
2011年,黄钵乡有黄(钵)马(踏)公路境内长8千米;村道4条,总长18千米。
历史文化
黄钵乡,因乡人民政府驻黄钵井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