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高扬(1918~1946),又名炳增,广东省台山人。他出身华侨家庭,父亲在北美洲谋生,黄与母亲在家乡生活。七岁时进入本村小学读书。1931年秋到广州上中学,正值“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我国东北,黄立志学好本领,拯救祖国。黄在校成绩优良,每年假期回到台山侨乡,还向为自卫而购买枪支的邻居学习操练枪法。
人物生平
黄高扬,又名炳增,1918年生于广东省台山县西村乡高龙里村的一个华侨家庭。父亲在美洲谋生,高扬在母亲身边长大。1925年,黄高扬进入本乡的绍宪小学读书,13岁小学毕业。1931年秋到广州念中学,正值九一八事变,黄高扬立志要学好本领,拯救国家。他奋发读书,追求革命真理,利用假期练枪习武。
1937年黄高阳高中毕业时“七七”事变爆发,经党组织推荐到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在延安期间,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为中国人民革命事业奋斗的人生目标。
1938年春,黄高阳受党组织派遣,从延安回到广东东莞,任中共东莞中心县委武装干事,组织和发展抗日武装。同年10月出任中共东莞县清溪区委书记。1939年初在东莞清溪苦草洞,王作尧与黄木芬对各区武装人员进行整编,组建了东宝惠边抗日游击大队,黄高阳任党总支书记。
1940年1月,黄高阳随曾生、王作尧部队东移海陆丰,一路上不断击退国民党顽军的围追堵截。9月初两支部队根据中央电令,先后返回宝安布吉乡上下坪村。9月中旬召开的”上下坪会议“,决定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摒弃国民党军番号,改称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黄高阳被任命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五大队政训室主任。
1941年6月至9月中旬,日伪军先后调集2000多兵力对阳台山抗日游击区进行九次“扫荡”。黄高阳与第五大队主要领导指挥部队与各乡抗日自卫队配合,进行了艰苦的反“扫荡”作战,彻底粉碎了日伪军的进攻,保卫了阳台山抗日根据地。
1941年12月日军攻占香港,黄高阳奉大队命令,率第五大队短枪队深入九龙元朗地区开展隐蔽的游击斗争,迅速在九龙半岛和新界建立了陆上和海上两条交通线和多个秘密联络点。在执行党中央"抢救困留在香港的爱国民主人士和文化界人士"的任务中,黄高阳率短枪队员们机智勇敢地越过日军层层封锁,分期分批周密安全地护送约千名在囯内外有影响的爱国民主人士和文化人士回到内地。出色地完成了党中央交给的重要任务,在省港大营救中做出了贡献。
1942年2月3日港九独立大队成立,由大队长蔡国梁、政委陈达明、政训室(相当政治部)主任黄高阳(后任政委)、副大队长鲁风为领导,统一指挥港九新界地区的抗日游击队伍和情报系统,开展在敌占城市及近郊的游击斗争,扰乱日寇在香港的战略布署。在香港沦陷时期,港九大队自始至终坚持抗击日寇,艰苦奋斗不断发展抗日武装力量,先后建立了西贡、元朗、沙头角、大屿山、上水等抗日游击基地,打开了港九敌后抗日游击战争的局面。
1945年3月,黄高阳调第二支队任政治处主任,率领部队活动,于广九路东、东江之南、惠淡线以西,对日军、伪军开展了游击战争,巩固坪山抗日根据地。8月与东纵各支队全力向拒降的日伪军出击,攻克宝安、深圳、沙头角、厚街、常平等重镇。二支队在沙头角接受日伪军投降。
1945年8月,国民党在日本投降后急切挑起内战,先后出动八个军17个师近八万人的兵力,围攻广东各个抗日根据地,企图三个月"清剿"广东华南游击队。遵照中央的指示,东江纵队将部队调整为四个分区指挥部。黄高阳任东纵江南指挥部政治部主任。黄高阳与高健组成以“热河”为代号的分区指挥部,率领部队及民运工作人员一千多人,向东江河以东紫金县挺进。1945年10月抵达紫金县上义地区,"热河"指挥部到达后,分散坚持、开辟新区、发展地方党组织、建立地方武装大队。12月国民党两个师进攻紫金,黄高阳率"热河"指挥部与"东进"指挥部配合,与敌开展了英勇顽强的战斗,击溃敌师与反动武装的多次围攻,重创敌军嚣张气焰。
在连续作战的艰苦岁月里,部队供应十分困难,经常是吃野菜度日,靠坑螺充饥。黄高阳在长期艰苦的对敌斗争中积劳成疾,于1946年2月11日不幸去世,时年28岁。
人物事迹
1937年七七事变,正值黄高扬高中毕业。他毅然奔赴延安,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春,黄高扬由延安返回广州,受中共广东省委派遣,任东莞县委武装干事,10月出任中共东莞县清溪区委书记。
1939年1月初,部分东莞模范壮丁队和东宝惠边人民抗日游击队在苦草洞整编为东宝人民抗日游击队,共计120余人,王作尧任大队长,何与成任政训员,下辖一个中队和一个政工队,黄高扬任中队指导员。
日军撤出惠州后,国民党在惠州设立东江游击指挥所。党通过统战工作,东宝人民抗日游击队取得国民党“第四战区第四游击队直属第二大队”的番号,黄高扬任该大队总支部书记兼中队指导员。
在宝太线上,黄高扬率队伏击日军车辆,切断日军通讯设备,火烧宝安县城的主干线大涌桥,使宝安交通瘫痪,敌军孤立无援。第二大队昼伏夜袭,扰得宝安县城日军惶惶不可终日,不得不从水路逃跑。我军收复南头城。在胜利的凯歌声中,黄高扬与王月娥喜结连理。
1940年1月,国民党东江游击指挥所主任香翰屏,调兵1000人,企图以集训为名歼灭游击队。3月9日晚,黄高扬等率领第二大队180余人,从乌石向淡水转移。3月中旬,游击队与国民党多次交锋,摆脱敌人,向高潭进军。4月19日,大队到达黄沙坑,敌军采取欺骗的手段约我游击队谈判。在谈判中,敌军背信弃义,将游击队代表杀害。黄高扬化悲痛为力量,率余部进行休整后,奉上级指示抵达抗日前线宝安布吉上下坪村。9月,第二大队改番号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五大队,黄高扬任大队政训室主任。此后,黄高扬与大队领导一起,又取得了辉煌的战绩。
1941年6月中旬,黄高扬率部队在游松坳伏击敌人,打死打伤敌军30余人,并击毙日军大佐一名。
8月13日,日军千余兵力分南、西两路进犯龙华抗日根据地。黄高扬等组织民兵配合主力,分两路迎击日军。在战斗中,黄高扬身先士卒,英勇奋战,击溃了日军,保卫了龙华根据地。
12月8日,日军进攻香港,11日占领九龙,黄高扬与周伯明、黄冠芳、刘黑仔等奉大队命令,率领武工队进入新果、大埔、西贡等地开展游击战争,并深入九龙市区活动。黄高扬领导的武工队在战斗中成长壮大,在一次又一次粉碎日军的扫荡中生存发展。
1942年2月3日,东江游击队派出骨干力量,组建了港九大队,统一指挥港九新界地区各游击队。黄高扬夫妻双双来到港九大队,黄高扬任政训室主任,妻子王月娥任卫生员。
港九沦陷,香港人民惨遭日本法西斯的铁蹄蹂躏和土匪的大肆轮番搜刮,民不聊生。黄高扬在四面强敌的情况下,深入乡村,与群众交朋友,发展力量,肃匪抗日,使许多群众主动参加到港九大队的行列中,拿起枪杆,英勇杀敌,港九大队很快在港九地区扎稳了脚跟,并迅速发展壮大。1942年12月,部队从60余人发展到400多人,下辖六个中队和海上武装船队。
他们根据港九地区的特点,以分散活动为主,打日军,锄汉奸,烧仓库,毁桥梁,搞得日军不得安宁。特别是海上突袭,切断香港日军的海上运输线,给港九大队提供了大量的经费和物资,解决了部队给养困难问题。
1943年3月3日下午,新界粉岭日军1000余人,分两路向港九大队根据地进攻。一路由沙罗洞、鹤斗登山,直扑游击队驻地——水门山;一路从南涌、鹿颈向水口山、老龙田突袭,企图一举消灭港九大队沙 头角区域的游击队。军情突变,敌强我弱,形势对我军十分不利。黄高扬临危不惧,沉着应战,指挥一班长率领20多名战士,机智地引开敌人,掩护同志们冲出重围。黄高扬安全突围后,查出部队这次被包围,是由于汉奸黄发向日军告密,并给日军带路。黄高扬派出部队将其镇压,为革命铲除了祸害。
是年12月,东江纵队成立。港九大队政训室改为政治处,黄高扬任港九大队政治处主任。
黄高扬率领的港九大队,在营救盟军与国际友人方面做得非常出色。1944年4月10日,黄高扬等大队领导人派出短枪队,潜入港九市区,救出被关押在敌人集中营的印度籍官兵17人。
同年5月,驻香港日军出动近千人,在炮艇、飞机的掩护下,围攻港九大队大屿山中队。正在大屿山检查工作的黄高扬,亲自指挥部队开展反“扫荡”斗争达半年之久,部队实力未受半点损伤。
尔后,黄高扬升任港九大队政委。同年10月,东江纵队实行支队编制,港九大队改编为独立第一大队,仍由黄高扬任政委、鲁风任大队长。
1945年3月,黄高扬由港九独立大队调第二支队任政治部主任。他活动于广九路东、东江之南、惠淡线以西一带,狠狠打击日军,巩固了抗日民主根据地。
8月,日本投降后,国民党挑起内战,调集七万军队,向东江各解放区进攻。为坚持斗争,保存力量,东江纵队于9月成立江南、江北、东进、粤北四个指挥部,黄高扬担任江南指挥部政治部主任。10月,奉纵队命令,组建1000余人的部队,代号“热河”,黄高扬任政治部主任,高健任军事指挥。11月,部队抵达紫金上义地区,以卷蓬村为驻地。上义与惠阳交界,四面高山,反动势力强大,人地生疏,情况复杂,困难重重,特别是给养问题难以解决。敌人封锁严密,物资很难运进山沟。虽然部队有最新伪币红色的关金券,但是敌人宣布:红色关金券一律禁用。凡发现拥有此种关金券者,都以“通匪济匪”的罪名加以扣押。
黄高扬与大家一样,经常吃野菜度日,靠坑螺充饥。异常艰苦的生活,使黄高扬不幸患上了痢疾,由于缺医少药,生活条件恶劣,病情愈来愈严重。1946年2月11日,国民党一五二师又袭击好义小古税站和川龙坳税站,站长黄潭娇和吴春牺牲。就在此时,黄高扬在念念不忘部队安危之中停止了呼吸,时年28岁。战友们强忍泪水,在黑夜里秘密地把黄高扬的遗体掩埋在深山沟里。解放后,紫金县人民政府将黄高扬的骨骸迁葬于县城革命烈士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