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鹄显(1914年2月3日—1986年4月1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
开国少将,福建省
上杭县人。1931年3月参加
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建国前曾担任
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二军第二十四师一〇〇团三连班长、第三十四师一〇一团一连政治指导员、师特务连连长、军部独立团四连连长,
红一方面军总司令部一局作战科参谋,
红四方面军总司令部作战科科长,
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军参谋长,八路军司令部作战科科长,八路军总部特务团团长,陕甘宁边区造纸厂副厂长,军委经济建设部企业处处长,
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司令部参谋主任、作战科科长,热河纵队参谋长,
热河军区代参谋长,
冀察热辽军区第二旅副旅长、独立十三旅旅长,
东北野战军第八纵队参谋长,
第四野战军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5军参谋长、一三四师师长等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
靖西地委书记,
华北军区战车师第一师师长,志愿军装甲兵坦克师师长、装甲兵指挥部党委书记,中国人民解放军坦克一师师长,军委装甲兵副参谋长,
装甲兵学院副院长、院长兼党委书记,湖南省国防工办副主任,军委装甲兵顾问、顾问组组长等职。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1914年2月3日,黄鹄显出生于福建省
上杭县蓝家渡区(今
蓝溪镇)
岐滩村。祖父黄霞林是个清末秀才,为人善良,以教书为业。父亲黄岳声,母亲张五银,叔父黄伴声,哥哥黄风显。全家靠耕田为生。土地革命前,全家除自有少量田地外,还租佃地主的田耕种。由于一家勤劳俭朴,节衣缩食,每年收成除自吃和交完田租后,尚有部分余粮。黄鹄显八岁时入本村私塾谈书,后进蓝家渡多明小学念书。该所学校爱国教师多,每逢“国耻纪念日”都给学生进述鸦片战争和清政府卖国的“二十一条约”,控诉帝国主义列强侵华的罪行。老师的教育启蒙了黄鹄显的爱国主义思想,他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国耻纪念日”游行示威和街头宣传等活动。由于他天资聪颖、读书用功、思想活跃,被学校称为优等生之一。
土地革命时期
1928年,黄鹄显祖父、父亲、叔叔相继去世,家境陷入贫寒。黄鹄显只念了高小一年级,没有毕业便辍学了。
1929年5月,毛泽东、朱德率领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入闽,“红旗跃过
汀江,直下
龙岩上杭”。在红四军支援下,闽西农民举行武装暴动,推翻国民党反动政权,建立苏维埃政权。7月7日,红四军
肖克支队进军蓝家渡,策动农民武装暴动,建立东四区苏维埃政府,岐滩村和毗邻的湖里村合并建立乡苏维埃政府。在乡苏领导下,农会、赤卫队、妇女会、少先队、儿童团相继建立起来。黄鹄显加入少先队并当选为队长(后改任中队长),带领小伙伴们每天早晨队列操练,学习射击、刺杀、投弹。在他担任少先队中队长两年中,率领队伍参加区苏和县苏举行的队列比赛,还带领队员站岗放哨,上街宣传,演文明戏,曾自编自演了《破除迷信》、《男女平等》、《婚姻自由》、《吸鸦片烟之害》等节目,受到群众的欢迎。
1931年春,乡苏号召青壮年参加红军。3月,黄鹄显带头报名参加红军。在他的带领下,少先队员黄跃显也报了名。此月下旬的一天,他持乡苏维埃的介绍信,到驻在
白砂镇的县苏维埃政府集合,前往
永定虎岗镇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二军军部报到,被分配到二十四师师部,师参谋长鉴于黄鹄显在乡里担任两年的少先队中队长,便让他到第一〇〇团第三连当班长。从此,他穿上军装扛起了套筒步枪,成了中国工农红军的一名战斗员,踏上革命武装斗争的征途。一个月后,黄鹄显被送进
彭杨军校学习。当时,彭杨军校校址设在虎岗,这所学校隶属于闽西革命军事委员会领导,是培养排、连两级军政干部的学校,为纪念
彭湃、
杨殷两位烈士而命名彭杨军校,校长兼政委是
肖劲光、教育长是
李林,
肖向荣、
伍修权等都在学校任教或工作。学员共有500多人,编成两个大队,黄鹄显被编入第一大队。学校教学从实战需要出发,除课堂授课学习政治、文化知识外,还经常配合红十二军外出作战。3月至9月,黄鹄显在彭杨军校学习期间,闽西苏区正在进行第二次、第三次反“围剿”战争。彭杨军校不但搞好教学,而且要真枪实弹地进行训练,随时配合红十二军反“围剿”作战。当年2月,蒋介石对中央苏区的第一次“围剿”失败以后,任命其军政部长
何应钦为南昌行营主任,指挥湘、鄂、赣、闽四省“围剿”红军的军事行动,组织对中央苏区的第二次“围剿”。闽西是中央苏区的后方基地,在战略上极为重要,何应钦就任南昌行营主任以后,命令福建、广东的部队向闽西推进。3月中旬,敌四十九师一个团进占永定
坎市镇,第六十二师香翰屏部队也推进到永定
峰市镇。此月下旬,永定县苏维埃政府所在地
湖雷镇和永定县城相继失守。由于形势紧张,彭杨军校从永定虎岗转移到上杭白砂。6月下旬,据守上杭城的敌
钟绍葵团匪纠集当地民团侵占安乡、庐丰苏区,妄图摧毁苏维埃政府,镇压人民群众。彭杨军校奉命远距离奔袭歼灭钟绍英团。9月28日,学校师生从白砂出发,经
茶地镇、黄潭翻越园头岭。29日东方欲晓时,在新庵下与敌哨兵接火。狡猾的团匪闻到枪声即撤出庐丰圩,躲在一片松林里进行抵抗。黄鹄显所在的大队从庐丰圩西侧绕到松林边,发起攻击,但敌人占领有利地形未受创。是日上午九时许,团匪卷土重来冲入庐丰街头,彭杨军校一大队被割裂,在激战中学校教育长李林身先士卒,指挥作战,不幸牺牲,教师伍修权口腔负伤。随即准备抢占街边的东山,黄鹄显和一部分同学退到笠帽山。由于抢占制高点夹攻团匪,迫使敌人退往安乡。为避敌锋芒,彭杨军校师生于当天傍晚转移到蓝家渡宿营。30日早晨,不甘心失败的钟绍葵团匪纠集了安乡、庐丰民团共1000多人,进攻蓝家渡。学校师生采取诱敌深入的战术,打垮了敌人两次冲锋,中午实施反攻,打得敌人丢盔弃甲,狼狈逃窜,龟缩上杭域。学校在庐丰、蓝家渡的两战斗的胜利,鼓舞了苏区人民的斗志。7月1日,在群众的要求下,学校师生夜袭丰稔市圩。驻在此地的民团听到钟匪在监家渡的败北,早已逃之天天,学校师生不费一枪一弹占领了丰稔市圩。7月2日,学校师生奉命撤离至蓝家渡黄潭宿营。7月3日,回到白砂后,举行追悼在战斗中牺牲的李林等烈士的大会,恢复教学与训练,引导学员总结实战中的经验与教训。黄鹄显用功学习,刻苦训练,作战勇敢,受到好评,于8月光荣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9月,学校迁入长汀城,在长汀中学继续进行较系统的学习,教员肖向荣主讲《中国革命运动史》,列举了许多革命先烈为了共产主义事业勇敢作战,气吞山河、视死如归的英雄事迹,教育学员要像先烈那样树立共产主义一定要胜利的坚强信念。黄鹄显通过训练、学习和参加作战,思想觉悟、政治理论水平和军事知识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他回忆这段历史时说:“当时报名当红军感到光荣,没有想得更多,通过这段学习认识到红军肩负着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历史使命”。毕业前夕,他向党组织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获得批准,原定候补期三个月。10月初,举行毕业典礼,校长肖劲光在讲话中,再一次提议为学校在两次作战中献出年轻生命的烈士默哀,号召大家继承烈士遗志,把先烈未竟的共产主义事业进行到底。黄鹄显毕业时,被分配到红十二军三十四师一〇一团第一连任政治指导员。下连队前,团政治委员张开金宣布为便于工作,黄鹄显党员候补期取消,提前转为正式党员。11月29日,红十二军由长汀向
连城进发。刚上任九天的国民党连城县县长
叶大增听到红军逼近的消息,于当天晚上逃走。30日,红十二军包围连城县城,分三路发起进攻,与敌人激战,不到一小时,奋勇攻入城内,俘敌副团长张敬扬以下200余人,缴枪160余支,敌团长易启文率残部仓皇败逃。黄鹄显在此役战斗后,调师特务连任连长,后到该师独立团四连任连长。
1932年2月,黄鹄显参加红十二军快速进军收复
武平、上杭两城的战斗。23日,黄鹄显在攻克武平县城战斗中负伤,被送医院治疗。4月,黄鹄显伤愈出院,到江西瑞金
红军大学指挥科学习,历时半年。他参加红军一年中,两次进军校学习,近一年时间在连队工作和数次作战,从政治理论到参战实践,得到了较好的锻炼,获得了班、排、连带兵和组织指挥战斗的经验,政治素质和军事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在红军学校毕业时,他被选调到
红一方面军总司令部作战科任参谋。9月下旬,黄鹄显离开红军学校,从瑞金出发步行到红一方面军总司令部所在地
广昌。此时,中央苏区正在进行第四次反“围剿”,广昌地区正处在紧张的反“围剿”战争气氛中,黄鹄显和同学们来不及休息,就被带到城内一个祠堂天井里整好队伍,聆听
朱德总司令的讲话。朱总司令满脸笑容,分析了当前的军事形势,指出红军所面临的艰巨的第四次反“围剿”的任务,勉励大家勇敢地投入到战斗中去,发挥骨干作用。听完朱总司令进话后,总司令部一局局长
张云逸把黄鹄显和另一名同志叫出队列,张局长对他们说:“你们两人被分配到总部一局作战科工作。黄鹄显随张局长走到屋里,在走廊上遇见了
周恩来副主席,张局长报告说:“周副主席,这两位是红大刚毕业分配到作战科来工作的”。周副主席高兴地说:“好哇,这里正需要你们,可要特别注意做好保密工作。”黄鹄显连忙向周副主敬了个礼,点头称是。作战局办公厅设在祠堂里一间大厅里,这是红一方面军总司令部作战指挥中心,朱德总司令、周恩来副主席、
刘伯承参谋长也在这里办公。此后,黄鹄显在中央红军首长身边工作。
1933年初,
中共临时中央在上海站不住脚了,不得不迁入江西中央根据地。
王明把他们“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路线贯彻到中央苏区来,全盘否定毛泽东的战略战术原则,并把毛泽东排挤出党和红军的领导岗位。2月,蒋介石调集三十余万大军,向中央苏区发动了第四次“围剿”。这时“左”倾错误在中央苏区未得到全面贯彻,红军在周恩来、朱德的领导下,从实际出发,灵活运用前三次反“围剿”中大见成效的毛泽东战略战术原则指挥作战。在粉碎敌人第四次“围剿”期间,黄鹄显与总部首长们在一起工作,饱尝艰辛,同享了胜利的喜悦,领略了正确与错误的军事路线的斗争,经受了锻炼与考验,思想觉悟和军事素质又一次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他在作战科任参谋工作中,也遇到了不少困难,深感自己业务水平、工作能力远不能适应战争的需要。有一次,周恩来副主席把一份修改好的电报叫黄鹄显抄清楚。他急忙缮抄,没有把全文再看一遍,就送给周副主席了,由于粗枝大叶,漏掉了一个字。周副主席审阅时发现后,严肃地对他说:“黄鹄显,写东西、抄文稿,做完后一定要审读一遍,不要出差错,我们是指挥作战的,电报上一个字也不能错漏,一字之差要影响战斗,要断送同志的生命的。”黄鹄显满脸通红,表示要纠正粗心的错误。还有一次,黄鹄显轮值夜班,凌展3时许,他收到红三军团
彭德怀司令员和
杨尚昆政委打来一份十万火急的电报。当时,总部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凡是夜间收到的急电,务必交给周副主席亲自处理。黄鹄显译好电报后,立即送给周副主席,可是周副主席实在疲劳在深睡之中,黄鹄显只是轻轻地叫着周副主席,在睡床边把电报念了两遍,没有完全清醒的周副主席喃喃地告诉他明天再处理吧。黄鹄显回到值班室,天亮后才交给接班的
孔石泉,自己去睡觉了。周副主席早晨起床整理前一天的文件和电报,发现彭德怀、杨尚昆打来的电报还未处理时,严厉地责问孔石泉夜里是谁值班,并拿起十万火急的电报,生气地说:“为什么没有把我叫起来处理呢?”孔石泉回答说:“夜里是黄参谋值班,这份电报天亮后他才交给我的。”周副主席说:“把他叫来。”黄鹄显被叫起来后,向周副主席汇报昨晚送电报的经过。周副主席听完后,沉思了一会儿,便要张云逸局长把全体参谋都叫来。黄鹄显当时思想很紧张,可是,参谋到齐后,周副主席并没有批评他,而是自己检讨说:“这件事给我们一个教训,今后夜里遇到紧急情况,大家一定要把我叫坐起来,把文件给我自己看。昨晚,我一懒,事就耽误了。”黄鹄显心头十分激动,本来他要为此负责,可是周副主席自己承担责任,并没有责备他。这件事给黄鹄显教育很深。在红一方面军总部首长的关怀、教育下,黄鹄显边工作、边学习、边战斗,参谋业务能力和组织指挥能力不断得到进步。第四次反“围剿”胜利之后,黄鹄显仍在红一方面军总部一局作战科当参谋,跟随总部领导人投入第五次反“围剿”战争。蒋介石组织的第四次“围剿”失败后,仍贼心不死,立即开始第五次“围剿”的组织准备工作。经过半年时间的准备,蒋介石调集100万大军,200架飞机,向各革命根据地发动了更大规模的“围剿”。其中以50万兵力,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第五次“围剿”。在这严重的形势面前,党中央负责人
博古对共产国际派驻中国的军事顾问
李德是百分之百的信任,言听计从,坚决照办,使博古独揽了红军指挥大权。李德不听朱德、周恩来、刘伯承等领导同志的意见,不顾敌强我弱实力悬殊的事实,一味靠图上作业,用电报调动红军,下令部队拼死进击,使红军陷入十分被动的局面。对李德所谓“正规化”打法,黄鹄显和他的战友
吕黎平回忆这段经历时说:“当时用的万分之一的地图误差较大,没有实测过,有的连地名方向都不对,因此,李德用地图指挥,给部队造成不应有的损失。加上李德不了解情况,经常朝令夕改,来回折腾,弄得前线指挥员心中无数,手忙脚乱,结果贻误了许多战机。”第五次反“围剿”打了一年之久,由于“左”倾冒险主义的瞎指挥,使红军和根据地陷入绝境,
广昌战役失利之后,博古、李德等人在敌人的地、空、炮联合面前吓破了胆,他们回到瑞金后,就决定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向湖南西部大转移。
1934年10月中旬,黄鹄显跟随红军总部首长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12月中旬到达
黎平。
1935年1月,红军占领
遵义城,并于15日至17日召开
遵义会议。黄鹄显随首长进入遵义城,是参加遵义会议的工作人员之一。可是,在会议期间他突然病倒了,周恩来副主席得知黄鹄显生病的消息时,百忙中抽空来看望他,并安慰说:“不要着急,我请
傅连暲同志给你看看。”经傅连暲诊断是急性疟疾,给他注射了一支奎宁注射剂,经过几天的服药和休息,黄鹄显的病情渐渐好转。19日,黄鹄显随红军总部领导人继续长征。经过
四渡赤水,
红军抢渡金沙江后,黄鹄显跟随总参谋长刘伯承率领的渡河先遣队向
安顺场方向前进。5月21日,先遣队到达
冕宁城,进至
大桥镇宿营。22日,先遣队从大桥出发,开始进入彝族区,刘伯承和彝族首领
小叶丹举行了
彝海结盟,黄鹄显是刘伯承举行结盟仪式的两名参谋之一,他亲眼目睹了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事件。当天傍晚,黄鹄显随首长“倒退三十里”到大桥宿营,刘伯承邀请小叶丹等同到大桥赴晚宴。晚宴结束后,刘伯承把一面写有“”国夷(彝)民红军沽鸡(基)支队”的红旗赠给小叶丹,并且任命小叶丹为支队长,他的弟弟古基尔拉为副队长,并发给他们委任状。从此小叶丹走上了革命的道路,成为与国民党反动派坚决斗争的彝民领袖,一位为中国革命作出重要贡献的彝族人民的卓越代表。5月29日,黄鹄显随刘、聂首长进入
泸定城后,陪同刘、聂首长去看了
泸定桥。6月15日,部队到达
懋功。黄鹄显参加了6月18日红一、四方面军驻懋功部队的盛大联欢会,庆祝红军两大主力
懋功会师。从1932年9月至1935年8月,这三年时间里,黄鹄显一直在红军总司令部首长身边工作,虽然战斗频繁,环境恶劣,工作紧张,生活艰苦,但他受到首长的关怀、教导,革命热情很高,出色地完成了首长给予的各项任务,常常受到首长表扬。9月,黄鹄显调到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任作战科长。此时,红四方面军被
张国焘裹挟南下,而中央红军在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路线指引下,斩关夺隘,连克强敌,胜利到达陕北。朱德总司令员虽然反对张国焘的分裂主义行为和南下方针,但他认为部队已经南下,就应该打开战局,找块立足生存的地方。他从爱护和发展红军力量的观点出发,决心在逆境中不当“空头司令”,在军事行动方面,积极行使总司令的职权,及时了解敌情,研究作战部署,定下决心。黄鹄显是红四方面军总司令部的作战科长,积极参与具体的作战部署。
1936年3月,在南下作战失利后,红四方面军部队进行了整编,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任命黄鹄显为
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军参谋长,当时他刚满二十二岁,是长征中年纪较轻的红军高级指挥员之一。当时红三十军军长
程世才,政委
李先念,政治部主任
李天焕,下辖八十八师、八十九师共6个团。黄鹄显被任命为军参谋长时,深感不安,担心难以胜任,后在朱德总司令、刘伯承总参谋长的劝说下,他服从组织,出任三十军参谋长之职。5月25日,党中央电令红四、二方面军迅速北进。9月30日,红四方面军分五个纵队,自
岷州、
漳县北进。10月9日,黄鹄显随红四方面军指挥部抵达
会宁。19日,红一、二、四方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
会宁会师。红军三大主力在会宁会师后,黄鹄显奉红四方面军总部命令,率红三十军开至离
靖远东南约四十华里的大芦山附近,秘密造船,侦察渡河点,为三大主力西渡黄河作准备。当时,红三十军所属八十八师、八十九师,军直司、政、卫、供四部,还有侦察、通讯、警卫、迫击炮等四个连,全军共8000人左右。军长程世才、政委李先念从四方面军开会回来后,召开师以上干部会议,传达军部进军计划,即渡河后,沿
河西走廊向新疆前进。会后,渡河准备工作昼夜进行。因各渡口原有船只全部被敌人收集于左岸,渡河船只全靠伐木锯板自造,经过几天努力,自造船只二十多只。在自造船只时,黄鹄显等军、师、团部分干部亲自化装侦察渡口,司令部机关负责调查左岸敌情、民情及通向新疆的道路、沙漠等情况,部队战士进行乘船渡河紧急训练。10月23日,红三十军奉总部命令开始渡河。当晚八十八师二六三团偷渡,船行至河中心,遇浅滩受阻,未能成功。24日,由军长程世才和八十八师师长
熊厚发另寻渡点,准备从虎豹口偷渡。是日半夜,渡河前卫团勇士们驾驶木船,战恶浪向左岸靠近时,被敌哨兵射击,红军勇士们继续迅速靠岸登陆,击溃守敌,突破了黄河天险,虎豹口渡河成功。随后,黄鹄显和李先念一起指挥部队依次渡河。八十八师渡河后,由黄鹄显、李先念率领,向敌锁罕堡出击。在进击途中,击溃敌
马步芳骑兵旅,俘获了几只战马。随即将固守锁罕堡之敌
马步青师第二旅
马禄骑兵团包围。后接
徐向前、
陈昌浩电文:“围而不攻,与敌谈判,令其放下武器。”敌马禄曾派出代表谈判,未达成协议,后续部队到达时,红三十军将包围任务交给红九军二十五师接管。10月27日,红三十军部队进入吴家川、尾泉等地,先后击溃敌骑兵五师马禄第一旅和祁明山第三旅的阻击,占领一座山的大部分山寨。接着,红三十军在程世才、李先念、黄鹄显等指挥下,一举攻克王佛寺渡口,消灭
马鸿逵部一个团。11月2日,敌马步芳部由夺儿睢向红军一条山阵地发起攻击。黄鹄显和程世才、李先念一起指挥部队英勇抗击,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进攻。3日,不甘心败退的敌人又纠集3个骑兵旅和两个步兵旅,向红三十军继续发起进攻。4日,兄弟部队红九军亦在打拉牌一线,与敌人一个步兵旅及特务团、民团共五千余人激战。此时,红军与敌人形成暂时的对峙状态。11月6日,根据中央军委和红军总部的指示精神,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制定了《平(番)大(靖)古(浪)凉(州)战役计划》。具体部署:红三十军为第一纵队,由一条山出动经永泰或寺儿滩,攻取
大靖;以红九军为第二纵队,由镇虏堡出击,经松山、干柴洼、红凉山,攻取
古浪;以红五军为第三纵队,由三角城出动,经吴家川、赵家水、永泰、红水前进,待红三十军进据大靖,红九军进据古浪后,再经古浪进取
凉州。11月10日,接中央正式命令河西部队为
西路军,组成西路军军政委员会,由陈昌浩任主席、徐向前任副主席,下辖红五军、红九军、红三十军及骑兵师,共21800人。红三十军军长程世才,政委李先念,参谋长黄鹄显,政治部主任李天焕,辖八十八师、八十九师,共六个团七千余人。西路军组成后,为实现战役计划,当夜向西开拔,黄鹄显和程世才、李先念率领的红三十军为右翼,按八十九师、军直、八十八师的行军顺序沿公路前进。11日,部队进至大清附近,驻守在大清城的敌骑兵五师祁明山旅固守不出。程世才、李先念、黄鹄显等指挥八十八师绕道而进,包围敌大门,迫使敌骑兵五师工兵营缴械投降。接着,他们又指挥红三十军西进,18日克
永昌,21日克
山丹,尔后在永昌至凉州西北四十里铺一线,休整待命。16日,他们又指挥八十八师二六八团增援红九军,进至四十里铺,此战共毙伤敌2千余人,但红九军也付出伤亡2千人代价。11月22日,敌五个团向四十里铺红三十军阵地猛攻,程世才、李先念、黄鹄显等指挥八十八师及八十九师一个团,坚守堡寨,奋勇抗击,血战三天,最后出击,在野外与敌人展开大规模的白刃战,终将敌击溃。战斗中杀伤敌二千四百余人,其中被大刀砍死的700多人。红三十军自身伤亡500余人,八十八师二六三团一个连全部壮烈牺牲。接着,程世才、李先念、黄鹄显又在永昌东南八坝,指挥部队与进攻之敌马步青步兵第三旅及骑兵第一旅激战两天,红军战士在弹药耗尽的危急之中,英勇顽强,用大刀与敌拼死砍杀,乘夜色降临的战机出击,杀得敌人鬼哭狼嚎,抛下800多具尸体溃退,在红军二六三团守卫的土围子周围,敌人就抛下尸体200多具。12月初,敌向水磨关迂回,企图切断永昌与山丹之间红军的联系,程世才、李先念和黄鹄显指挥八十八师与敌激战一昼夜,又令八十九师增援,终将敌击退,共毙伤敌600余人。水磨关战斗之后,敌人又调集约5个旅和4个民团的兵力,蜂涌红军第三十军驻地永昌城外,进行围攻。程世才、李先念和黄鹄显指挥部队据城抗击,敌人又出动飞机盘旋于永昌城上空散发传单,红军指挥员无所畏惧,英勇抗击,打退敌人多次进攻,杀伤敌两千余人,并击中敌机坠于永昌、凉州之间。西路军在进军途中,处于孤军外援作战的险境之中,至于全军指挥员英勇顽强,视死如归,有力地配合了黄河东岸红军主力的战略行动。12月12日西安事变发生。和平解决后,12月底,根据中央军委电令,西路军第二次西进。此时,正值隆冬,冰天雪地,红三十军在军长程世才、政委李先念、参谋长黄鹄显的率领下,冒着零下二、三度的苦寒气候,长夜行军。指挥员们长期作战,衣衫褴褛,异常艰苦。但是,他们为了胜利,无所畏惧。敌马家军发现红军西进,集兵尾追,不时突然袭击,西路军以红五军开路,红三十军殿后,前攻后卫,边打边走。
1937年元旦,在红九军攻
高台后,红三十军同总部进驻倪家营子。此时,军委令西路军停止西进,在
甘州、
肃州地区建立根据地。西路军奉命停止西进时,数万马家军追踪而至。1月12日开始,红九军、红三十军被制在
临泽地区,红五军在高台县域受敌猛攻,
董振堂指挥部队孤军奋战,坚守阵地。经一周战,终因敌众我寡失败,军长董振堂等3000余人壮烈牺牲,少部分突围至南山的部队,亦被反动民团残害牺牲。马家军攻占高台后,掉头围攻临泽,守城红军奉命突围,会同城外的红五军一部转移至倪家营子,同时红九军也撤离沙和堡向倪家营子转移。此时,西路军一万余人,全部集结在倪家营子地区四十三个屯庄里。1月16日起,中央连续电令西路军准备东进。当西路军收缩兵力,准备东进时,敌马步芳、马步青调集五个骑兵旅、三个步兵旅、一个手枪团,一个宪兵团,加上甘、青两省的反动民团,共七万余人,凶猛而来。西路军为消灭敌人有生力量,创造东进的有利条件,顽强扼守,以寡敌众,实行决战防御,在倪家营子地区展开了一场时历二十多天的血战(
倪家营子战斗)。程世才、李先念、黄鹄显一起率红三十军扼守倪家营子西南方向,经过十多天的浴血奋战后,奉西路军军政委员会命令,向祁连山转移。进山之前,黄鹄显和李先念、程世才一起做好部队的政治动员,派出干部化装侦察,绘制进军路线图,安置好重伤员,销毁多余的步枪,找来向导,于3月上旬末一个夜晚,率领部队离开倪家营子,向梨园口前进。当进到临泽以南三道流沟地区时,部队遭大批尾追敌包围,血战五昼夜,被迫于11日夜沿祁连山边的戈壁滩进入梨园口。可是敌骑兵又跟踪而来,红九军因掩护红三十军,与敌争取梨园口两侧山头,指挥员挥动大刀,与敌骑兵肉搏,血战半日,红九军两个团近千余人,大部分倒在血泊之中,军政委
陈海松、二十五师政委
杨朝礼等一些指挥员也壮烈牺牲。随后,敌领其全力向红三十军阵地迫进。为掩护总部机关和伤病员,黄鹄显和李先念、程世才等亲临八十八师阵地拿着手榴弹与敌拼搏。这时,梨园口内战马嘶鸣,白刃交加,血肉横飞,战况非常惨烈(
梨园口战役)。当天,二六四团全体战士牺牲,二六三团大部损失,黄鹄显在战斗中负重伤,牙齿脱落13颗,右食指被炸伤。当天下午,敌停止了进攻,撤往下山,红三十军部队于黄昏向高山转移,到达高山后,整编部队,将剩下2000余人编成两个团(二六七、二六八团)。3月12日,中央电示:“为保存现有力量,西路军一是冲向蒙古边境,二是就地分散游击。14日晚,西路军军政委员会召开
石窝会议,决定徐向前、陈昌浩返回陕北,向中央汇报情况,部队分三个支队就地游击。不久在回陕北途中,队伍突然与敌遭遇,黄鹄显不幸被俘,被押送到骑兵第一旅马禄旅部,后因叛徒告密,敌人识破了黄鹄显是红三十军参谋长,关进甘肃凉州第二监狱。3个月后,黄鹄显被押解到
蒋鼎文行营看守所监禁。国民党把黄鹄显等三十多名红军西路军被俘干部监禁后对外封锁了消息。黄鹄显通过一个站岗士兵得知西安有红军联络处以后,做通这名士兵工作。8月的一天,看守所的卫兵告诉他国共合作了,你们部队改编为国军了,七贸庄一号有个办事处,
叶剑英住在那里,周恩来先生也常到西安招待所来。黄鹄显得此消息,非常高兴,立即写了一封信,把自己的处境和关押的地方向周恩来、叶剑英报告,让卫兵帮助将告急信投入邮箱寄出。第三天,周、叶首长派孔石泉来看守所找他,黄鹄显把同他一起关押的四十多名同志的名字、职务写好,交给了孔石泉同志带出看守所,到七贤庄八路军办事处。
全面抗战时期
1937年8月,黄鹄显调八路军总部工作,跟随朱德总司令、
任弼时政委东渡黄河,奔赴抗日前线。9月6日,他随首长从陕西
云阳镇出发,在
韩城芝川镇东渡黄河入晋,21日到太原,23日抵达
五台县南茹村八路军总部,就任作战科长。9月,黄鹄显协助朱德总司令等首长组织指挥
平型关战役。此月中旬,八路军
一一五师和
一二〇师到达晋东北地区。西路日军在占领
大同、
蔚县后,分兵两路向南推进,企图绕过
恒山山脉迂回
雁门关,日军第五师进攻平型关。
抗日战争第二战区国民革命军第六集团军四个师又一个旅,在战区副司令
杨爱源指挥下,在平型关担任正面防御。八路军总部为配合友军固守平型关、雁门关及长城各口隘,尽可能保住太原,争取华北局势的稳定,23日指示一二〇师从左翼驰援雁门关,一一五师从右翼配合友军作战。25日,一一五师一部在晋东北平型关附近伏击敌人,首战告捷,歼灭日军
板垣师团第二十一旅团一部1000余人,击日军汽军100多辆。这是华北战场上中国军队主动歼灭敌人的一个重大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地振奋了全国军民的胜利信心。26日,黄鹄显随同朱德司令等首长亲临平型关战场视察,并总结平型关作战经验。10月下旬,八路军总部由南茹村南移。11月21日,黄鹄显调任八路军总部特务团团长,继续跟随朱总司令等首长转战抗日前线。
1938年3月,黄鹄显转战于抗日前线之时,突然被人控告为“叛徒”。延安总政治部电示前方:“将黄鹄显押解回延。”于是,黄鹄显以回到后方学习为名随任弼时回到延安接受审查,被送到保卫处,后转到
清凉山高等法院。法院经过调查认为:黄鹄显不是叛徒,但以其在西路军失败被俘后,一时严重的政治动摇,被判处一年徒刑。黄鹄显的共产党员党籍也被取消。在法院关押4个月后,黄鹄显由于“表现甚好”而提前释放。黄鹄显被释放后向组织上要求到基层去工作,被介绍到延安西川口难民纺织厂当保管员,不久调到
安塞沟曹渠去主持建设纸厂,后提任为副厂长。
1940年5月,朱德总司令从前线回到延安时,黄鹄显才被调到延安军委经济建设部企业处任处长。黄鹄显被审查、关押期间,回想自己从小参加红军,由于西路军失败被俘,落到党籍被取消的地步,心情沉重。但他在逆境中并无怨言,而是奋发向上,在工厂里无论是背柴、烧石灰,推碾磨等等都卖力干,生活上与工人打成一片,树立了很高的威信,曾得到上级的表扬和奖励。
1942年5月,
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司令部成立时,黄鹄显调任司令部参谋主任,后改任作战科科长。
1943年9月,黄鹄显被送进中央党校第二期学习。历时两年的学习,黄鹄显在政治理论、文化水平都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1945年7月,八路军政治部党务委员会重新审查黄鸽显因西路军失败被俘而脱党问题,作出:“关于恢复黄鹄显党籍的决定,决定完全恢复其党籍,即黄鹄显同志的党籍从1931年9月算起。”8月,日本投降,抗日战胜利结束,黄鹄显离开中央党校,随
张鼎丞回中央苏区进行游击战争。当他行至山西
麻田镇时,又奉中央指示,改向东北前进。11月,黄鹄显到达热河
承德,担任热河纵队参谋长。12月17日,黄鹄显又调热河纵队第二旅副旅长。
解放战争时期
1946年1月10日,国共两党谈判停战达成协议,双方颁发于13日午夜生效的停战令。但国民党驻
密云、
石匣的部队,奉其上司“抢占战略要点”的密令,于13日午夜前攻占战略要地一一
古北口。黄鹄显奉命率热河纵队第二旅三个团于13日9时30分至14时先后赶至古北口,他和政委
覃国翰一起指挥六团于12时30分抵达古北口,并指挥在南台与敌激战的第一旅第一团打击与消灭东渡之敌,并防止敌人向古北口迂回;第五团除留1个营于古北口外,主力进至北甸子。经过3天3夜激战,取得了胜利,保卫了热河大门古北口。战斗结束后,18日,黄鹄显在第二旅排以上干部会上对这次战斗作了总结报告,他说:“古北口保卫战,在当地群众的支援下,3天3夜的战斗,虽然没有把敌人消灭,终于把企图抢占古北口的国民党军队打回石匣去了,不但保卫了热河人民已得的民主自由的权利,而且给国共两党在重庆的和谈创造了有利条件。它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我们的14位同志牺牲,18位同志所流的血是值得的,参加这次战斗的全体指战员是光荣的。”古北口保卫战之后,按照国共两党谈判达成的停止军事冲突的协议,双方军队维持在1月24日的位置,各后一日之程(六十华里以上)。黄鹄显率第二旅在上板城附近休整。8月,黄鹄显调任
热河军区代参谋长。此月中旬,国民党集中其精锐十三军主力,在冀东方向之五十三军一个师的配合下,大举进犯承德。
冀热辽军区遵照党中央关于“让开大道,占领两雁”及“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重要目标,不以保守或城市及地方为主要目标”的指示,主动撤出承德等城市。9月中旬,冀热辽军区命令,将十三旅和十四旅合缩为热河省军区独立第十三旅,黄鹄显被任命为该旅旅长。独立十三旅下辖三十七、三十八、三十九团,全旅共3个步兵团,约5500余人。整编之后,黄鹄显和政委
陈仁麒在军区
段苏权司令员、
刘道生政委的指挥下,率领十三旅转战热辽、察东、平北、辽西地区,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打了一系列胜仗。9月23日,黄鹄显和陈仁麒率冀热辽军区命令,率部围歼
宁城之敌,经近二天的激战,攻克宁城,俘敌副团长以下一千余人。新华社就宁城战役发表社论指出:“宁城战斗的胜利,堪称转入敌后作战的范例。”10月14日24时,热东分区部队兵分三路向驻守
建昌县之敌发动进攻。15日11时许,黄鹄显率命指挥独立十三旅三十九团参战。此役歼敌1500余人,生俘敌保安四支队副司令罗星光,伪县长丁瑞忱等官兵700余人,其中黄鹄显指挥的三十九团歼敌500余人。12月7日,黄鹄显率独立十三旅三十八、三十九团,从邓家栅子、杨家栅子、赤城出发,冒着零下40多度,大雪纷飞的严寒,连续行军180余里,于8日晚抵达目的地,投入
崇礼之战,10日攻克崇礼城,共歼敌一千余人。攻克崇礼城之战,创冀察热军区成立后的新纪录。15日,晋察冀军区首长聂荣臻、肖劲光、
刘澜涛、
罗瑞卿等首长电贺:“庆贺你们崇礼歼敌胜利。”18日,中央军委电令嘉奖参战部队。27日,
《解放日报》为此役发表以《冀察南北大捷》为题的社论。崇礼战斗结束后,黄鹄显率旅于12月底由玉关山出长城,回师热西,分散执行剿匪和发动群众的任务。他领导的部队开辟热西的斗争中,纪律严明,秋毫无犯,受到人民群众的热烈拥护。热西工作告一段后,黄鹄显奉命率部进关作战。
1947年3月2日,黄鹄显指挥三十七团及旅直属部队一部进攻高丽营,是日黄昏发起攻击,3日上午战斗结束,歼灭敌
孙连仲的十一战区暂编二纵十团一个连及部分地主武装共205人,同时击落敌机一架。15日,又奉命对平古线统军庄至石匣段,进行战役性全面突击。独立十三旅旅直及三十七、三十九团,先后作战十一次,攻克穆家峪、东圣等地敌据点,直按威胁北平守敌。接着,黄鹄显又奉命率旅出征塞外,挺进察东,攻打
平定堡镇县城,在蒙古骑兵配合下,攻克该城,歼敌457名。平定堡战斗后,4月13日,黄鹄显率独立十三旅进至
龙门所镇整休。4月16日,冀热辽军区决定攻打
围场,命令独立十三旅负责攻城。4月27日,黄鹄显和政委陈仁麒主持召开团以上干部会议,研究战术问题。5月初,黄鹄显指挥部队分别由
赤城龙门所出发,于14日逼近围场。围场位于
隆化县北80公里,守敌是蒋介石嫡系部队
国民革命军第十三军的四师十团三营敌军警督察队及保安第三大队,共1000余人,统由敌第十团副团长殷学渊指挥,于1946年10月7日进占围场后,拉夫拉丁,构筑工事,经过八个多月的苦心经营,构筑成有城墙、外壕、碉堡群、堑壕、地道、暗堡等完整的环形防御体系,城外还筑有外壕、鹿砦、铁丝网等。地内有大小碉堡六十余个。敌宣称:“围场为热河第一坚强之据点。”妄图借坚固工事和有利地形固守。14日,黄鹄显率部队进至围场吉布汰沟附近地域集结。为了速战速决,攻克围场,他亲自组织团以上干部到2号高地进行实地勘察,进一步明确各团攻坚任务,确定进攻路线。15日凌晨,黄鹄显命令部队开始攻击,当天18时战斗结束,共歼敌502人。军区首长发出嘉奖令指出:“此次围场战斗,十三旅在短短的14小时内攻克了号称‘第一坚强’之敌据点,歼敌十三军十团三营及战防炮连、伪省保安队等五百余人,缴获甚多,实为我军攻坚战斗之范例,该旅指战员坚韧卓绝,大无畏英勇至高精神,殊堪嘉奖。”此月底,黄鹄显又奉命指挥独立十三旅攻打
北票城。该城是著名的煤矿之都。
国民革命军第九十三军盛家兴派其十八师参谋主任戴传霖率两个步兵营,一个山炮连,两个保安团,一个矿警队,共两千余人,重兵把守。敌自1946年1月盘据在北票城后,以钢筋水泥构筑了坚固的工事,有外壕一道,鹿砦一层,铁丝网三道,电网两道,并埋设地雷,防御甚广,易守难攻。29日12时,黄鹄显指挥部队开始攻城,首先夺取北票的主要屏障南山,然后发起四面攻坚,激战至7月1日3时,敌参谋主任戴传霖率残部投降。北票之战的胜利,是独立十三旅全体指战员向党诞生二十周年纪念日的献礼,共歼敌881名。该旅被军区和热河省政府授于“常胜劲旅”的光荣称号。北票之战,胜利地结束了持续两个月的夏季攻势,给热河敌匪以沉重打击,使敌丧失8000多人的有生力量。独立十三旅和兄弟部队攻克了赤峰、围场、宁城、建昌、
凌源、
叶柏寿、北票等七个城市,控制了锦城中段近四百里的铁路线,使热中、热东、热西、热辽等解放区连成一片,彻底改变了热河的敌我斗争形势,拖住
国民革命军第九十三军东调,完成了配合东北作战的任务。8月1日,东北野战军第八纵队组成,
黄永胜为司令员,
刘道生为政委,
邱会作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黄鹄显为参谋长。纵队下辖二十二、二十三、二十四师。9月,东北野战军发动秋季攻势,黄鹄显等纵队指挥员率第八纵队投入秋季攻势作战。当时,东北野战军在夏季攻势中,共歼敌八万余人,收回县城四十余座,迫使国民党收缩于
中长铁路、
北宁铁路的狭长地带,转为重点防御。
陈诚取代
杜聿明任“剿总”司令。他走马上任后,吹嘘:“一定要收回东北一切失地,六个月收复东北的优势”。他的第一计划是“确保北宁路,打通锦城线。”9月6日,陈诚派兵分别从
锦州、
绥中两路,向解放区热东、辽西根据地窜扰,企图保北宁线。9月7日,进犯热东、辽西之敌暂五十师第一、二两个团,由绥中进梨树沟门,敌九十三军暂二十二师(欠第三团)亦由锦州出发进至新台边门。东北野战军为了集中兵力,粉碎敌人的进敌,决定歼灭进犯梨树沟门之敌。奉东总命令,黄鹄显等第八纵队指挥员指挥第八纵队,于9月13日黄昏出击,14日5时战斗打响,经激战十个小时,于下午5时结束战斗,共毙敌四百余人,俘敌628名,首战告捷。9月15日中午,八纵进抵新台边门,敌暂二十二师刚接上火便仓惶东逃,八纵队跟踪追击,于当日19时时在杨仗子、毛祁屯一线将包围,16日14时发起总攻,是日黄昏战斗结束。此役,俘敌暂二十二师少将副师长
苏景泰、少将参谋长宁坚以下官兵2560名,毙伤敌1000余人。西路进犯之敌被歼后,9月17日,陈诚又急忙调四十九军主力由其军长
王铁汉亲自率领向江家屯—杨仗子进犯。黄鹄显又和八纵指挥员一起,指挥部队将敌包围在杨仗子、毛祁屯上下黑鱼沟地区,在九纵队协助下,激战至22日16时结束战斗,除敌军长王铁汉率200余名残兵化装逃脱外,敌四十九军军部,七十九师、一〇五师师部及所属四个团共22000余人均被歼灭。9月25日,东北民主联军总部发布嘉奖令,庆祝胜利,嘉奖此次战役中有功的部队和官兵,黄鹄显被授权以“某部前线指挥员”身份,对新华社东北前线记者发表评述,又以同样的身份答新华社冀察热辽前线记者问。为了继续夺取新的胜利,八纵以黄永胜、刘道生、邱会作、黄鹄显联名向部队发布动员会,号召部队全体指战员维续发扬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提高指挥艺术和战斗动作,严格遵守战场纪律,团结起来,万众一心,立即广泛开展第三次大捷的立功运动。9月28日至10月19日,为切断敌人运输线北宁路,更多地吸引和牵制敌人,配合东北全局作战,黄鹄显等又组织指挥第八纵队,对绥中至新城、
锦西至营盘、锦州至
义县、义县至金岭寺等段铁路,进行四次破击战,切断了国民党军赖以生存的运输线,使美蒋惊呼:“事态在严重发展中。”完成铁路破击战运动之后,10月22日,黄鹄显等八纵指挥员又率部将北票包围,准备围歼守敌,后因敌九十三军军长
侯镜如率二十一师、四十三师增援,企图解北票之围。八纵奉冀察热辽军区命令,留少数部队伴攻北票,主力转移至九岭寺附近。侯镜如部进至九关台附近,企图稳住阵脚。八纵又奉命协同兄弟部队聚歼九关台门守敌。11月1日3时开始攻击,2月14日战斗结结束,共毙敌副师长以下官兵3000余人,俘敌二十一师少将师长
郭惠苍,少将参谋长高翔以下官兵3000余人,缴获轻重机抢200余挺,各种火炮数10门,汽车22辆。秋季攻势结束后,黄鹄显著文论述整个作战的经过,八纵自8月成立后,在秋季攻势中连续作战。至11月初,秋季攻势以四战四捷连续破击而胜利结束。此后,各部队总结了秋季作战的经验教训,改换了装备,补入大批新兵和解放战士。当时部队面临几个急需解决的问题,一是各解放区正在进行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广大干部战士深受鼓舞,但是有的同志对土改运动不甚理解,有些模糊认识;二是大量补充兵员,新战士多,步兵连一般是“一老三新”,有的甚至一老四新,必须大力做好团结教育新战士工作;三是少数同志阶级观念模糊,不能正确对待部属和人民群众,官兵关系、军民关系上出现一些不良倾向。为了解决好这些问题,黄鹄显和纵队指挥员一起,领导部队在休整期间,以10天左右时间,开展诉苦运动,引导广大指战员,特别是新战士,提高阶级觉语,激发对一切反动派的仇恨,明确为谁当兵?为谁打仗?为什么要革命?通过诉苦运动,使部队焕然一新,广大指战员纷纷表示:坚决跟共产党革命到底!根据东总的指示,在群众性的诉苦运动之后,做好冬季攻势的准备。黄鹄显同司令员
段苏权等共同组织指挥八纵,投入秋季攻势作战。12月10日,他们率领部队从朝阳出发,越过
锦承铁路,跨过
大凌河,翻越
老爷岭,15日解放了
北镇县城。为防止驻守
新立屯之敌增援
彰武,黄鹄显与八纵首长又指挥都队冒着零下三十度的严寒,踏着半尺厚的积雪疾进一昼夜,行程120里,于17日拂晓,进抵新立屯,将守敌四面包围。12月18日,为配合友军攻歼
公主屯之敌,除留小部分兵力继续包围新立屯外,主力南下,12月30日解放了
黑山县城。尔后,经
台安向沈阳西逼进,转战于辽河两岸。
1948年1月7日,公主屯之敌被友军歼灭,八纵又配合一纵攻歼新立屯之敌,战斗至1月26日8时,攻克新立屯,歼敌4000余人。为配合兄弟部队攻歼辽阳、
鞍山之敌,黄鹄显又同八纵队指挥员一起,指挥部队挺进沈阳西辽河两岸地区,钳制沈阳之敌。25日早晨,在沈阳西之大房申,歼敌铁甲车1个连,俘敌120余人。2月19日,辽阳、鞍山两地之敌为兄弟部队歼灭,八纵完成了钳制敌人的任务。2月22日至29日,黄鹄显和八纵首长一起指挥部队包围新民县城,以吸引沈阳之敌西援,策应兄弟部队攻歼
开原之敌。28日,沈阳之敌出援,进抵新民,八纵完成了佯攻新民的任务,即奉命数离北上至
昌图西,掩护兄弟部队攻打四平。3月2日,八纵队所属部队进抵金家屯,通江口地区,担任打援。此次冬季攻势,从1947年12月10日起至1948年3月结束,历时3个多月,黄鹄显同八纵首长一起,指挥部队战胜了各种困难,连续作战,共歼敌5610名(内含俘敌4882名)。冬季攻势结束后,黄鹄显和八纵首长率所属三个师,进至四平以西的
八面城地区,转入大规模的整训——政治整军与军事调练,在干部中进行了“五整一查”,在战斗中进行了“一教五运”。在政治整军的基础上,又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军事大练兵。9月12日,根据东北野战军首长关于迅速南下北宁线作战的指示,黄鹄显和八纵首长一起,率领八纵队从八面城地区出发,经
三江口西渡辽河,通过
金宝屯以南人烟稀少的草原沙漠地带,再经
康平、彰武、新立屯等地,9天行程900多华里,于9月21日凌晨,进抵北宁线中段的北镇地区。当日21时,接东野首长电令,纵队急速南下,包围葛王牌、大薛屯(薛家屯)之敌,截断锦州、义县两敌的联系。八纵连夜强行军120多里,于22日到达目的地。当天11时30分,东野首长电令:统一指挥第九纵队两个师、第三纵队第九师,攻歼葛王牌、大薛屯之敌。根据当时的态势,黄鹄显和八纵队指挥员分析敌人正处于犹豫不决,进可增援义县,退可坚守锦州,进退不定的情况下,决定歼灭这股敌人。部队迅速行动,先围后歼,采用了战役截断与战术包围结合的办法。9月25日,八纵所属各部队均按时到达指定位置,对葛王牌,大薛屯之敌形成包围。锦州守敌闻讯立即派出部分兵力作接应性的增援,向九纵队阵地发起攻击,被九纵挫败,八纵队第二十四师、第二十二师不顾敌机轮番轰炸和扫射,在炮兵的支援下,迅速向葛王牌守敌发起攻击,一举歼灭敌6个连。大薛屯守敌拼命突围,八纵队随即发起追击,在大薛屯以南地区歼敌七百余人,残部被九纵队拦击歼灭。至此,八纵、九纵完全扫清了锦州北面的外围阵地,截断了锦州与义县交通要道,使义县之敌陷于孤立,为进攻锦州创造了有利条件。锦州系北宁线上联结东北与华北两大战场的战略要地,锦州守敌有国民党正规军7个师,特种兵7个团,地方军5个团共10万余人。打下锦州就可以控制北宁线,实现封闭蒋军于东北,加以就地歼灭的目的。东野首长遵照中央军委的指示,为了集中优势兵力,迅速攻克锦州,于10月13日,从长春、沈阳方向调两个纵队南下参战。此时,进攻锦州的兵力有东野的第二、三、七、八、九纵队和第六纵队的十七师,共16个师及炮兵纵队主力,还有第四、第十一纵队及热河两个独立师在塔山担任阻击锦西方向敌人援兵。第一纵队(欠第三师)配制在高桥为战役预备队。攻击锦州,由第二、第三纵队及炮纵担任主攻(第六纵队的第十七师为总预备队),由北向南实施攻击。第七、第九纵队由南向北实施攻击,黄鹄显和八纵指挥员,指挥八纵由东向西实施助攻。这一部署是以“五把尖刀”割裂敌之城防部署,各个歼灭。根据这东野攻击锦州的具体部署,黄鹄显和八纵首长决定:第一步扫清外围守敌,直逼锦州城下;第二步参加对锦州实施总攻。锦州东面的大、小
紫荆山是锦州的险要屏障,它与其西南的南山高地相对峙,中间有锦沈铁路及
小凌河,又是锦州东南咽喉要道,敌在大小紫荆山布有暂编第五十四师防守,构筑了各种野战工事及部分预备工事,并组成了严密的火网。10月4日6时,黄鹄显等命令八纵队在炮火支援下,以步兵分队首先向大、小紫荆山发起攻击,虽遭到敌炮兵及其他火力拦击,但步兵分队十分勇猛,经过两个小时激战,攻占了大紫荆山主峰,俘敌37人。10月5日,袭占了北大营东侧仅五百米的姚屯,为攻占北大营创了有利条件。10月6日6时30分,又占领了大紫荆山西南侧的小紫荆山。敌因东西的咽喉要道被切断,十分恐慌,当日11时,敌派1个营的兵力乘火车出锦州,逼近小紫荆山西南侧下车后,以炮火和空中火力作掩护,向小紫荆山发起攻击。敌在小紫荆山得手后,又连续向大紫荆山冲击,安图重占大紫荆山。由于坚守分队顽强扼守,打退了人敌人四次冲击,毙伤敌百余名,巩固了阵地。10月10日5时30分,八纵部队再次向小紫荆山发起攻击。经过激烈的战斗,歼灭守敌400余名,夺回了这一阵地。10月11日,炮兵纵队炮火袭击了北大营东北角的敌工事,摧毁了一个又一个敌地堡,轰开敌围墙。经过一个半小时的激战,占领了北大营、击毙守敌百余名,其余守敌缴械投降。接着八纵队又发起攻击敌人在锦州东面的最后两个据点——八家子和被服厂。步兵在炮兵和轻重机枪火力掩护下,跃出战壕,冲向敌人阵地,经两个小时激战,攻占八家子,歼灭敌暂五十四师第二团三营500余人。接着又乘胜攻击被服厂,守敌拼死顽抗,战斗到下午1时30分,黄鹄显等命令部队实施爆破,连续炸毁东门外几个大地堡。部队突进厂院与敌短兵相接,歼灭敌暂五十四师第二团二营一部分,占领了被服厂。至此,锦州东部、东北部的几个敌重要据点,均被八纵队部队攻占,为发起总攻锦州扫清了障碍。13日凌晨,黄鹄显和八纵指挥员又指挥部队攻占锦州市东北角缓坡形的高地——东大梁。当时,晨雾弥漫,能见度极差,炮火未能达到预期效果,他们又命令部队实施爆破攻击,终于开辟了两条通道。7时50分,部队发起冲击,虽遭敌炮火封闭,伤亡甚大,部队勇猛冲杀,终于战胜了敌人,夺取了东大梁。此次战斗,八纵队全体指战员团结一致,从凌晨打到黄昏,激战一日,歼灭300余人,并打退敌人数次反冲击,巩固了夺得的阵地。10月14日,攻击锦州的总攻开始,当时八纵队面临的情况是:锦州西南没有后续部队,又无兄弟部队并肩突击,缺少炮兵火力支援。纵队本身只有小口径山炮三十余门,配属纵队作战的第一纵队炮兵团未按时赶到。而且锦州东面又是敌主要防御方向之一。黄鹄显和八纵指挥员一起研究战略战术,决心把助攻当成主攻任务来完成。是日11时40分,总攻开始,顿时州城东硝烟弥漫,13时15分,八纵向瓦西社发起冲击,在进入距敌一百米左右时,遭两侧敌暗堡、工事内复活的火力及敌炮火的拦阻,伤亡较大,未能突破敌阵。黄鹄显等八纵指挥员亲临前线调整部署火力,指挥部队在火力掩护下,实施连续爆破,将敌已暴露的暗堡及突破口两侧的几个火力点炸毁,19时15分突破成功。八纵7个团先后进入锦州城,与敌展逐街逐巷逐屋争夺战,至15日17时胜利完成了东野规定的攻克锦州的作战任务。攻克锦州后,南路增援之敌被阻击于锦西、葫芦岛地区。北路增援之敌
廖耀湘兵团徘徊于彰武,新立屯一带。蒋介石被东野佯攻所迷惑,认为东野主力已向北票、阜新转移,不会久守锦州,因而强令卫立煌下令廖耀湘率主力与锦西、葫芦岛的部队,南北对进,收复锦州。为歼灭蒋军于东北境内,东野主力迅速调集辽西地区,决心歼灭廖耀湘兵团。黄鹄显和八纵指挥员一起,指挥八纵各部分别于新庄、双羊店一带出发,经两天急行军,行程200余里,于22日到达沟帮子、大吴屯、青堆子等地隐敝待机。23日18时,东野电令八纵队在大虎山以南地区阻击敌人。八纵又以一部分兵力占领蛇山子一带,确保第十纵队右翼安全,主力则进占中安堡及周围的瓦房店、土堡子、陈三家、哀台、中心台四方台窟窿台及其以西地域,准备随时配合第十纵队在大虎山作战。纵队司令部进驻常台。此时,廖耀湘察觉东野主力向黑山、大虎山两翼和侧后集中,感到形势严重,认为重占锦州已不可能了,便令部队南撒营口。24日,廖耀湘不惜投入其王牌军新一、新六军猛攻黑山、大虎山,妄图迅速攻占两山,以掩护其主力南撤。25日7时,敌新六军新二十二师的第六十五团在密集炮火支援下,向八纵队二十二师六十五团防守阵地连续进攻。黄鹄显等指挥部队英勇抗击,激战12个小时,打退了敌人多次猛烈进攻,阵地巍然不动,因而与第十纵队三十师一起粉碎了敌人抢占大虎山,掩护南撤营口的企图。24日23时,东野电令第八纵队,除第二十二师仍留原地阻击敌人外,其余两个师经马圈子、六间房向大虎山以东的大、小兴庄、狼洞岗子一带迂回前进、截断敌人向营口的退路,黄鹄显和八纵指挥员接到电令后,立即研究战斗部署,认为此时纵队在战役部署上属外围包围,其特点是敌我态势不明,情况复杂,要准备随时与敌人遭遇,并在运动中歼敌,部队能否站得稳,顶得住,关系到战役能否全胜。因此,命令部队行动要迅速,以最快的行军速度到达指定地点,遇小股敌人不恋战,指挥要果断,首先要切断敌人,坚决顶住,不让逃走。对已突围的敌人留给后续部队解决。各级机关、直属部队、人人都要做好随时参战的准备。10月25日3时,他们指挥纵队分两路行动,一路是纵队机关率领第二十师(欠一个营)经高山子、孟家窝棚,于当日下午进至后回子窝棚、雷城子、茨榆柁一带;另一路是第二十三师,该师7时左右先头部队到达六间房地区,与南撤营口之敌遭遇,部队迅速抢占阵地,予以迎头痛击,俘虏误入阵地的敌一通迅军官和几名通讯兵。在审问战俘和翻阅缴获的文件、作战地图中得知,迎面而来之敌是
郑庭笈的第四十九军一〇五师师部及直属部队,在他们的后面是新三军、新七十一军,敌企图经高平、盘山去营口,敌第四十九军主力在大、小兴庄,东西十四户、十七户一师。敌先头部队遭到打击后,其主力相继展开,在炮火支援下,向八纵队阵地发起猛烈进攻,其重要目标是六间房,投入进攻此地的兵力一次此一次多,企图拼命夺路南逃,但被八纵队二十三师顽强阻击,未能前进一步。从而堵死了廖耀湘兵团主力南逃营口的去路。10月25日黄昏,东野电令,八纵队于25日拂晓前到达九间房、桓洞、双庙子、兴隆岗子一带设防,歼灭沿白旗堡、台安公路退却之敌。黄鹄显等八纵指挥员立即指挥部队连夜行动。26日,他们发现敌人向东撤退,又令部队追击,13时,先头部队在贺家窝棚包围敌人一个团,17时30分发起攻击,俘敌一部分,毙敌一部分,余敌抛弃全部重武器和装备,趁黑夜溃散。10月26日拂晓,兄弟部队从正面同时向敌人发起攻击,廖耀湘得知南撤彻底破产,不得不下令向沈阳撤退。东野于26日20时,27日1时两次指令第八纵队迅速拦击向沈阳撤退之敌。黄鹄显等八纵指挥员又指挥部队于27日拂晓,分三路先后由桓洞、双庙子地区,沿绕阳河、柳河之间北上,27日晨先头部队前进到黄花岗地区,与敌新二十二师第六十四团遭遇,敌人为了闯开一条通路,在两架飞机、80多门火炮火力的掩护下,采取集团式密集队形猛烈攻击,均被八纵多次击退。不久,在康屯受挫之敌也向黄花岗子地区涌来,被八纵压制在前后荒岗西侧的开阔地带,敌顿时乱成一团。八纵队乘机组织出击,将其歼灭。战斗从早晨打响,激战至是夜22时结束,全歼美械装备的敌精锐新二十二师号称“老虎团”的第六十四团,共歼敌团长以下官兵3000余人(其中俘敌2600余人)。此役,不仅歼敌之精锐部队,更重要的是封闭死了敌人通往老达房、沈阳的去路,为八纵队和兄弟部队歼灭廖耀湘亲自率领的新三军的第十四师,争取了时间。27日11时,敌新二十二师的第六十六团和六十五团向东突围,向八纵队直属机关扑来,黄鹄显和司令员段苏权指挥警卫、通讯、炮兵、侦察分队和机关大员直接投入战斗,黄鹄显身先士卒亲自手持卡宾枪参战,击毙敌两名。这次战斗,除毙、伤敌一部分外,还俘敌新二十二师参谋处长以下官兵600余人。10月28日拂晓,辽西会战胜利结束。黄鹄显等八纵队首长指挥的部队,歼敌万余。其中蒋介石“五大主力”之一的新六军的第二十二师,这个号称“东北旗杆”终于被砍倒了。29日晚,八纵队又乘胜追击由沈阳向营口逃窜之敌。为了不让敌人从海上跑掉,八纵又以最高的速度是夜兼程疾进,3天行程600余里。纵队主力于11月2日先后到达营口东北郊区,先头部队于是日拂晓进入营口城,中午进至港口,目睹敌停泊在海上的“宣怀号”运输舰被兄弟部队炮火击中爆炸沉没。11月1日,中央军委布全国部队统一番号的命令,东野第八纵队改为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5军,所辖部队改为一三三师、一三四师、一三五师。黄鹄显被任命为第45军参谋长。辽沈战役结束后,黄鹄显同军司令部领导人率部参加平津战役。11月18日,奉中央军委“关于入关配合华北人民解放军,全歼华北蒋、傅军,解放全华北”的命令,黄鹄显和司令部领导人一起,率军入关作战,部队克服了连续作战未能休整的困难,于23日至25日先后由驻地出发,按照中央军委提出的“不怕疲劳,不怕减员、不怕受冻受饥”的要求,部队边行军边换冬装,跨过辽河、大凌河,经过盘山、石山站、锦州、新台门、梨树沟门、乾沟,由冷口跨越长城入关,又经建冒营、迁安、丰润、玉田等地区,于11月16日神速地进至平津前线的
宝坻地区,成为最先到达天津外围的一个军。11月18日11时,第四野战军总部急电:“令我(四十五)军以一个师插至碱水沽、阻止天津守敌向
大沽口退却,主力攻占天津西北之北仓,刘安庄、宜兴埠。”黄鹄显等军部领导人,接到电令后,立即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命令一三三师连夜从宝坻出发、急行军近百里,奔袭
杨村。当该师于19日5时到达杨村时,发现守敌已登上火车,欲向天津逃跑时,迅速占领有利地形,向敌人猛烈扫射,将火车击毁。惊慌失措之敌,纷纷跳下火车抵抗。经三小时激战,全歼该敌,攻占杨村。20日晨,一三三师向天津近郊攻击,相继攻占了汉沟、北仓、南仓、天齐庙等敌据点,歼敌交警二纵队一部。一三四师也于20日晚攻占了宜兴埠,一三五师20日14时从
武清出发,一夜急行军,于21日晨攻占津西重镇
杨柳青,当夜又急行军直插天津东南交通要道白塘口,沿途横扫津郊之敌。于22日拂晓前,进占白塘口、双港一线,堵死了天津守敌向大沽口的退路。为了攻歼
塘沽之敌,防止天津守敌向塘沽突围或增援,第四野战军总部于12月12日急电令45军主力进至天津至
军粮城之间执行阻击作战任务。27日,四野总部又电令45军除以一部分兵力牵制天津敌人外,主力执行歼灭北平可能突围之敌的任务。12月30日,四野总部急电,令45军协同兄弟部队会攻天津,黄鹄显等军部领导人立即指挥部队做好攻城准备,令一三三师进至范家庄、荒草坨、东西坝头、赵温庄地区;一三四师进至
梅厂以南地区;一三五师进至孙庄子、赵沽里、何家庄地区;军直属队进至刘快庄。根据第四野战军总部制定的攻克天津作战方针是:“东西对进,拦腰斩断,先南后北,先分割后围歼”以及天津前线
刘亚楼司令员的面谕。45军攻城的作战任务是:44军一起由东向西并肩突击,与由西向东并肩突击的38军、39军一起由东向西并肩突击,与由西向东并肩突击的38军、39军在
金汤桥、
金钢桥会师。尔后,先南后北各个歼灭敌人。
1949年1月1日,遵照这一任务,黄鹄显和军部领导人一起,在刘快庄召开军党委会,讨论攻克天津的准备工作,以及执行城市政策,纪律等问题。1月1日,黄鹄显等指挥员亲临民权门外,观察敌情、地形,作出攻城部署,尔后命令部队根据各自的任务进行了紧张的攻城准备工作。首先,各部队针对天津守敌的特点和本军所担负的作战任务,对指战员进行了思想教育,提高对攻津重大意义认识,激发了战斗积极性、树立了必胜的信心。其次,进行城市政策和保护民族工商业政策及遵守城市群众纪律的教育,增强部队政策和纪律观念。在此期间,身为军参谋长的黄鹄显作了大量的组织工作:一是研究敌情、勘察地形、制定作战计划;二是指示部队改造地形构筑工事;三是准备攻坚器材,进行攻城训练;四是战前专门召集了司、政、供、卫部门首长联席会议,对部队在战斗中的伤亡作了预测,并责成各有关部门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例如政治部对牺牲烈士的掩埋和通知烈士家属证书都预先作了准备。供给都准备了安葬烈士用的白布。卫生部做好了接送伤员的各项工作。同时组织军文工团、各师宣传队担任伤员护理工作,还在接收伤病员的各村各户门前挂上红十字灯笼等等。由于战前作了局密的安排,对保证战前的胜利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上级机关评价“45军司令部工作做得好”。1月8日,黄鹄显等军部领导指挥一三五师攻击范家堡守敌。是日11时结束战斗,全歼守敌,攻占范家堡,23日又击退敌人的反扑。一三三师以一小部分兵力伴攻刘家场坊,一五八师以两个连进占屠宰场,向张兴庄、宁园、华北体育场进逼;一三四师炮兵营向敌诱射及压制敌纵深火炮。10日17时,四〇三团向范家堡左前方的一群地堡发起攻击,歼敌七十六团七连两个排。1月14日10时,四野部队向天津守敌发起总攻。刻间,数百门大炮一齐轰鸣,炮弹倾泻敌阵地,天津城顿时陷入硝烟火海之中。黄鹄显等指挥的45军以一五〇、一〇三榴弹炮袭击王串场、长江造纸厂、染料厂、北宁公园、天津总站等敌人二线阵地及炮兵阵地。野炮、山炮及防坦克炮直接瞄准射击,摧毁了敌前沿工事及水泥地堡。迫击炮对敌布雷区进行破坏射击,尔后轰击敌第一线战壕的步兵及火力点。由于组织指挥严密,充分发挥了炮兵的威力,在很短时间内,即将突破口附近的硬堡逐个摧毁。预定两小时的炮火准备,在四十分钟内大体完成。担负突破前门的一三五师,在炮火准备十五分钟后,爆破组利用炮火射击效果,乘着烟幕进至敌前沿开辟通路,12时零1分发起冲击,仅用3分钟就突破了民权门。突破民权门后,黄鹄显等军首长率领全军通过突破口分四路向敌纵深冲击,逐街逐巷大胆穿插,势不可挡。15日5时30分,45军完成了在金钢桥、金汤桥与友军会师,拦腰斩断天津守敌的任务。此役,黄鹄显率军与兄弟部队密切配合,经26小时激战,从突破前沿至纵深穿插分割,共歼守敌八十六军二十六师全部、二九三师一部及六十二军一五一师,共28400余人,生俘敌二十六师少将师长
张越群、少将副师长何卓、二九三师少将师长
陈膺华、少将副师长陈琨、上校参谋长
谭宝林。攻克天津,是45军继东北战场上参加辽沈战役之后,在华北战场上进行的一次大兵团、多兵种联合攻坚战,为天津和华北人民的解放作出了应有的贡献,由于作战和遵守城市政策与纪律较好,受到第四野战军首长在全军范围内传令嘉奖。平津战役结束,黄鹄显等率领45军在津西地区进行整训。在毛主席“向全国进军”的号召下,准备向蒋介石统治区进军。4月9日,黄鹄显调任45军一三四师师长,担负整顿部队的重任。4月21日,黄鹄显与政委
谢家祥率师跨黄河、渡长江,向江南进军。7月底,进抵赣西作战前之集结地——
芦溪一带,全程3千余华里,在整个南下途中,该师共涌现出遵纪爱民等各种模范单位20余个,功臣2000余名。部队在江西芦溪休整两个月后,黄鹄显率一三四师于9月底从驻地出发,西渡湘江,和兄弟部队一起,进击湘南,参加
衡宝战役。华中南地区之敌
白崇禧部,在人民解放军渡江南进,乘胜追击残敌之际,积极与广东
余汉谋集团军勾结,组织所谓“湘粤联合防线”企图依托湘粤边山区阻止人民解放军前进,并计划在衡宝间寻机出击。第四野战军遵照中央军委9月9日的指示,集中主力和第二野战军第四兵团,组成左、中、右三路大军,对白崇禧部形成大钳形战略包围。45军为中央纵队,奉命于9月21日由江西
萍乡、
上栗地区出发于湘潭附近渡过湘江。
建国之后
1949年10月1日,全军到达战役既定位置,黄鹄显率一三四师进至杨家桥、瓦子坪地区。10月2日,黄鹄显指挥全师分路合围蒋士街,3日发现守敌已闻讯而逃,他于当晚率全师进至龙兴桥、石洞口、荷叶一线。4日,白崇禧集中第七军及七十一、九十七、四十六、四十八军于衡宝公路一线设防,企图阻止解放军于公路以北。4日14时,黄鹄显指挥师前卫进至洪乐庙以北,与敌一七二师遭遇,双方抢占制高点,激战至16时,师主力赶到投入战斗,至18时与敌对峙,是夜,黄鹄显与师其他首长决定围歼该敌,但因战役迂回部队尚未到达指定位置,5日凌晨奉命停止攻击,原地待命。7日,黄鹄显率一三四师并指挥一五八师由洪乐庙向水东江疾进,策应一三五师作战。8日,于赤壁岭、灵官殿追上敌一七六师,与敌纠缠一天,9日敌继续南撤,黄鹄显又指挥部队追击,终于10日在严家庙附近追上此敌。黄鹄显的指挥所随前卫团行动,亲自观察战场,适时下达命令,保证了战斗的胜利。此役,共歼敌一七六师主力5392人,其中俘敌少将师长
李祖霖、少将副师长刘克威、师参谋长兼五二八团团长袁纪以下官兵4384人。衡宝战役是解放湘、粤、桂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次山地运动战,歼灭了白崇禧集团精锐4个师共47000人,黄鸽显率一三四师参加此役,受到野战军总部的通令嘉奖。嘉奖令中指出:“一三四师在这次战役中表现积极,追击中以同等兵力,自7日至11日连续五昼夜攻击作战,生俘敌4000名,战后搜山亦很积极。特此表扬。”衡宝战役后,45军奉命继续向广西挺进。友邻部队于11月22日攻克桂林,桂北之敌纷纷南逃。白崇禧部全力向
玉林、
博白地区集结,企图从海上逃窜。四野中、左两路大军向桂南疾进,在东路大军配合下,全歼白崇禧部于桂南地区。在追歼敌人战斗中,黄鹄显率师克服种种困难,兼程前进,和敌人争时间、抢速度,采取尾追、平行追击、截击等多种战术追击敌人,终于12月中旬,于
邕宁长恒圩以南桂粤交界处追上敌人。经数次激战,歼灭敌桂林绥署、湘、桂黔护路司令部、三〇四师之九一三团等部,俘敌中将司令黄德洪,少将参谋长周天柱、少将南宁专员兼保安司令黄莫蛟等以下官兵1900余人。在蒋家王朝行将覆没之际,
李宗仁、白崇禧集团竭力加强其在广西的统治,安图割据祖国西南。当其主力被歼后,网罗大批匪特潜伏下来,企图东山再起,伺机反扑。12月,根据
中南军区的统一部署,在广西省委和省军区领导下,45军在广西担负剿匪任务,黄鹄显率领的一三四师担负
十万大山以东、以北、南宁以南、以西地区的剿匪任务,并负责守卫中越边境。
1950年2月中旬,匪情发生变化,国民党溃散大员与当地土匪结合,经过串联开始汇成股匪。黄鹄显为了适应新的斗争形势,更好地完成剿匪任务,在师党委扩大会议上,提出了“部队剿匪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他说:“一是要发扬吃苦精神,吃苦是剿匪主要战斗之一;二是积极主动;三是不怕扑空,要接连寻踪追击;四是不要轻敌,五是统一部署,分散指挥。”这些指导原则,对全师后来的剿匪胜利起了很大作用。为了加强剿匪工作的领导,黄鹄显还兼任
靖西地委书记。2月23日,中央军委电令:调黄鹄显任
华北军区战车师第一师师长。3月2日,黄鹄显离师赴任。从1949年4月9日至1950年3月2日,黄鹄显在担任一三四师师长期间,率师向江南进军,组织指挥了衡宝战役、
广西战役以及广西剿匪,对一三四师这个老部队进行了整顿。上级党委认为:黄鹄显作战指挥能力强,战斗积极性高,对转变一三四师战斗作风起了很大作用。黄鹄显担任装甲兵战车第一师师长时,装甲兵正处于初建阶段,少数坦克部队正在组建和整编,他在军委装甲兵司令部“必须迅过完成整训,随时准备受领战斗任务”的训令指导下,立即对部队进行整编、改装,以战斗姿态进行了3个月的军事训练。
1951年5月,黄鹄显任中国人民志愿军装甲兵指挥所指挥员,坦克师师长。他与
罗杰、
毛鹏云、李自群等率领年轻的装甲兵出国入朝作战。5月15日,黄鹄显离开祖国,奔赴朝鲜战场。5月26日,黄鹄显入朝后,受到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副司令员韩先楚等分别接见,对他表示欢迎。彭司令员满脸笑容同他握手后,站在标着敌我态势的五万分之一的地图面前,向黄鹄显介绍朝鲜战场敌我双方的情况,并告诉他,敌人军事技术水准很高,特别是对付敌人坦克还有许多困难,黄鹄显也把装甲部队入朝情况以及装甲部队今后作战方针等问题,向彭德怀司令员作了汇报。彭司令员听后很高兴,表示完全同意。5月27日,黄鹄显提出,以积极主动,克服困难,配合步兵作战,在实战中提高部队技术、战术水平,培养部队良好的战斗作风与工作作风,把亲密地团结朝鲜人民,团结友军部队,作为我们的方针,打下建设一支坚强而有战斗经验的人民军队战车部队的基础。5月28日,经中国人民志愿军党委批准,组成以黄鹄显、罗杰、毛鹏云、李自群、贺仁英、王杰、
李宣化、朱辅庸、王崇国等9人为委员的装甲兵指挥部党委会。指定罗杰、毛鹏云、李自群、黄鹄显为常委,黄鹄显任党委书记。装甲兵指挥部根据黄鹄显提出的工作方针,以党委名义作出了《关于战车部队工作任务方针的决定》。12月16日,装甲兵指挥部、党委作出《关于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问题》,向志愿军党委作了报告。志愿军党委认为很好,18日转发给各兵团,各军和志后仿照处理,并报中央军委。毛泽东主席于22日亲自批示全军:“今天接到志愿军装甲部队关于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报告,甚为高兴,特转你们参考。”黄鹄显自1951年4月入朝至1952年7月回国,在朝鲜战场上14个月的时间里,他率领装甲兵部队配合步兵作战达134次,击毁击伤敌坦克20辆,还协同装甲兵指挥部所属的高炮部队对敌作战1369次,击落击伤各种飞机137架。装甲兵所属部队有70个单位集体立功,指战员1440名个人立功。黄鹄显荣获朝鲜二级自由独立勋章。
1952年7月,黄鹄显奉命回国,调任装甲兵司令部副参谋长。此后,至1955年12月,他在装甲兵司令部任职期间,出色地完成了各项任务,对司令部的自身建设做出了显著成绩。1955年授衔时,黄鹄显因为一些历史问题审查而错过了授衔,直到9个月后才补授少将。
1956年,黄鹄显遵照中央军委“关于各军兵种都要组建指挥学院”的指示,领导筹建
装甲兵学院。8月,黄鹄显被送进军事学院装甲兵系高速二班学习。
1956年6月,黄鹄显被中央军委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58年5月,黄鹄显毕业后,被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任命为装甲兵学院副院长,后任院长、党委书记。黄鹄显在装甲兵学院任职期间,热爱党的军事教育事业,积极参加组建装甲兵学院,为学院的建设和培养指挥人才,作出了重要贡献。
1966年“文革”爆发后,黄鹄显受到残酷斗争,被隔离审查。
1969年10月22日,黄鹄显解除隔离后被送到湖北襄樊装甲兵“五七”劳动学校,劳动改造。
1979年12月,黄鹄显恢复工作,调到湖南省军区国防工办任副主任。他在工作中重视思想政治工作,重视人才培养和使用,多次深入二八二工厂(兵器工业部部属较大的厂)和领导技术人员研究新产品的技术和质量问题,经常下工厂和车间班组调查研究,重视掌握第一手资料,正确指导工作和生产,兵器工业部所属的工厂无论是“大三线”还是“小三线”工厂都下去作调查研究。他对国防工业的科研、基建和生产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此后,黄鹄显调任军委装甲兵顾问。他仍然坚持上班,关心部队训练,经常深入部队、院校调查研究,继续为装甲兵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
1983年11月,黄鹄显奉军委的命令离职休养。离休后,他积极撰写革命回忆录,先后写了《在周副主席教育下成长》、《兰家渡暴动片断回忆》、《回忆在彭杨学校的生活》、《怀念
彭雪枫同志》、《古北口保卫战》、《转战冀察热辽的独立十三旅》。在他病重住院期间,以高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以疾病作顽强的斗争,以坚强的毅力,撰写了《东北八纵在天津战场上》、《激战天津的日日夜夜》等革命回忆录,为党史、军史留下了珍贵的史料,受到了解放军军史征委会的表扬。
1986年4月18日,黄鹄显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72岁。
所获荣誉
抗美援朝时期,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自由独立勋章。
1956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人物评价
在历次战斗中,黄鹄显不畏艰险,身先士卒,勇敢机智。在参加辽沈、平津等重大战役和许多战斗中,他精心筹划,指挥果断,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很大贡献。抗美援朝中,他率领年轻的装甲部队对敌作战,给敌人以沉重打击。他为装甲兵部队和院校建设做了大量工作,功绩卓著。在“文化大革命”中,黄鹄显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进行了顽强不屈的斗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他坚决拥护和贯彻执行党中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他对党忠诚,革命事业心强,作风正派,勇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在身患癌症病重住院期间,他与疾病顽强斗争,坚持写革命回忆录,为党史、军史留下了珍贵史料。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