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溪乡黄龙村位于县城西部(距乡政府所在地5公里,距县城50公里,历古公路穿境而过),由黄一、黄二、黄三、黄三、黄四、黄五、廖家、东坑、狮堂八个村民组组成,全村总户数360 户,总人口有1234人,其中非农人口35人,农村劳动力849 人其中外出务工115人。
村务活动
为推进促进乡村和谐发展,活跃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促进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近日来古溪乡黄龙村掀起了
广场健身舞的普及和培训高潮,在村两委班子的领导与支持下,于2012年3月起,利用下午和晚上的时间相继聘请广场舞老师到村操场举办广场舞培训班。
村内广大妇女姐妹们,本着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的方针,积极参加广场舞培训。在老师示范、分解动作教学中,广大妇女认真学习、主动练习,学习成效显著。大家一起扭扭腰、摆摆臂、摇摇头、踢踢腿,将热情奔放的舞蹈跳得整齐划一,成为乡村夜晚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在随着音乐起舞的人群中,有白发苍苍的老人、热情洋溢的青年、也有天真可爱的小学生,不分年龄、不分职业,人人激情饱满,热情高涨。
开展广场舞活动,不仅能强身健体,同时也能提升镇区的文化品味,使邻里关系更加融洽和谐,乡党委、政府对这项健康、文明、和谐的大众文体活动非常支持,在场地、设备、人员等方面给予帮助。
我乡以人民群众享受文化权利为出发点和归宿,真正面向群众,以形成全民高度自觉的文化追求为取向,创新文化工作机制,着力构建“政府主导、社会联动、全民参与”的运行格局,跳出文化管文化、文化办文化的固定模式,通过搭建平台,努力营造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建设文化的良好局面,共同创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和生活气息。
为盘活农村集体资产,壮大
农村集体经济,古溪乡黄龙村通过村两委的充分研究和决定,特于10月16日上午9时在村会议室进行了黄龙村茶叶初制厂对外发包的招标工作。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现场经各位茶商的激烈投标,最后茶商许龙星以28000元/年的租金中标,村这一事宜的办理大大促进了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此举旨在改革农村集体经济管理体制,盘活农村集体资产,逐步增进农村经济发展,为百姓创造更好的生产生活环境,为黄龙村乃至古溪乡整个茶叶销售和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古溪乡黄龙村召开徽州-黄龙口美好乡村建设研讨会。安徽大学刘伯山教授、黄山市博物馆馆长陈淇、县委常委宣传部长蒋晓放、乡党委主要负责人等到会指导工作。会议由村委会主任汪浩军同主持。
汪浩军同志带领大家学习关于美好乡村建设的相关文件以及乡党委书记郑佩飞同志在古溪乡美好乡村动员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介绍了黄龙村的人文、地理。刘伯山教授对我村美好乡村建设提出了重要的指导思想。他要求我村两委要认真领会和全面贯彻乡党委书记郑佩飞的重要讲话精神。他强调我村必须要根据实际情况和现有基础,制定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案。他希望我村党总支能充分发挥广大党员和群众参与到美好乡村建设中来。
涉农典型
古溪乡黄龙中心村有5个村民组,800余人,而当地丰富的林、茶等资源都坐落在河对面,村民农业生产都是从河床上蹚水往返,由于受交通条件限制,运输成本加大,影响着农民增收,更影响村民的生命安全。成为阻碍当地经济发展的“瓶颈”,群众反映强烈,县、乡人大代表也多次提出修建平板桥的议案。
为切实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加快农民增收步伐,2012年由村民垫资,在黄龙村江家坞村口修建了黄龙村“林田大桥”。该桥规模为:长50米、高5米、宽3.5米的钢筋水泥平板桥,工程总投资为23万元。该桥已投入使用,但至今乡村只筹集到资金15万元,尚缺口资金8万元,特申请帮扶资金8万元。
溪乡黄龙村辖8个村民组,现有人口1360人、村两委班子成员共5人,设有妇联、共青团、民兵营等配套组织。
黄龙村两委现有办公室1间、会议室一间,总面积不足60平方米。达不到美好乡村建设要求,更不能满足村级开展工作和为民服务的需求。
为切实解决黄龙村两委办公和公共服务场所问题,古溪乡政府拟按黄龙村美好乡村建设规划,在黄龙村庄中部(群众健身休闲活动广场边)建设一座公共服务中心大楼,(含村“两委”办公、会议室、科技、就业、警务等便民服务场所以及文化中心和图书室)。
该楼设计为:总建筑面积为800平方米,三层砖混结构,总造价为120万元,乡村自筹资金70万,申请对口帮扶支持资金50万。
古溪乡黄龙村村集体收入十分薄弱。为增加村集体收入,使黄龙村美好乡村建设能够持续发展和深入,经村两委研究决定对黄龙村原倒闭的茶叶初制厂进行升级改造,改造后由村集体名义申办茶叶初制厂。改造内容为:对原800平方米厂房进行装修改造;购置名优茶初制机械2套;制定茶厂内部管理规章制度,明确茶叶加工操作规范。该改造项目总投资35万元,乡村自筹资金23万元,申请对口帮扶资金12万元。
为加快黄龙村的美好乡村建设,保持村容村貌,从根本上消除生活垃圾的危害,给村民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生产环境,保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古溪乡政府决定在黄龙村建设一个垃圾收集站,采取“户分类、组收集、村转运、乡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建设内容为:购置垃圾桶80只、新建垃圾收集池4个、垃圾集中收集房1个,购买电动垃圾运输车2辆、雇佣保洁员2名。总投资为22万元,乡村自筹12万元,申请对口帮扶资金10万元整。
设岗定责
为了全面加强新时期农村无职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农村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充分发挥农村无职党员在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实践中的先锋模范作用,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巩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充分发挥农村无职党员的作用,使农村无职党员更好地为广大农村群众服务,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更大贡献。
二、遵循原则
1、按需设岗、因事设岗的原则。要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目标要求,根据本地实际,针对无职党员的具体情况,因需、因事设岗,防止出现岗位脱离实际的现象,确保党员能够在岗位上发挥作用。
2、以岗定责、责任到人的原则。要结合不同岗位特点,制定相应的岗位职责,将职责落实到每一位上岗党员,使党员做到有岗有责,避免岗责分离。
3、群众监督、组织考评的原则。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的全过程和发挥作用情况要主动接受群众的监督;要结合党员评先选优活动,制定严密的考评细则,并在规定的时期内对上岗党员进行考评,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4、个人自愿、双向选择的原则。要积极引导无职党员根据自身特点自愿认领岗位。同时,党组织要根据工作需要选择、推荐党员到既能发挥个人特长又有利于推动工作的岗位,避免出现盲目认岗、强硬定岗的现象。
三、设岗对象及岗位设置
设岗定责的对象为政治思想好和身体状况好、热心于公益事业且不担任村、组干部的农村无职党员。岗位类型设置要以党员的权利和义务为依据,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力争能覆盖当前村级工作的各个方面,使党员都有发挥一技之长的可选岗位。一般可按照以下四类事务进行设岗:
1、思想政治类。主要职责是宣传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引导农民群众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破除小农经济和小富即安的思想,树立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意识。同时教育群众遵纪守法,弘扬正气,并及时掌握群众思想动态,答疑解惑,化解纠纷,理顺情绪,维护稳定。具体可设置政策法律宣传岗、村情民意调查岗、民事纠纷调解岗、文明新风倡导岗等。
2、经济发展类。主要职责是带领群众从本地实际出发,找准发展经济的好路子,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既要带头致富,又要带头扶持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加快小康村建设步伐。具体可设置勤劳致富示范岗、项目建设服务岗、信息咨询服务岗、扶贫帮困服务岗、科技推广服务岗、劳务输转帮带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