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龙镇,隶属于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地处
襄州、
枣阳、
宜城结合部,东与枣阳市相连,南与
宜城市为邻,西与
峪山镇接壤,北与
张家集镇毗连。镇人民政府驻地距襄州区人民政府驻地33千米。区域总面积152.28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12月,黄龙镇辖区总人口4.4万人。
历史沿革
民国九年(1920年),为三区(黄龙)。
民国十九年(1930年),属第四区(东津湾);同年7月,襄阳县苏维埃政府成立,以黄龙增为中心设立襄东一区、襄南二区、新三区和新四区,襄阳县苏维埃政府驻黄龙珰姚岗村。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属第四区。
民国三十年(1941年),属峪山区。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1月,设黄龙区,属江汉行政区襄枣宜临时县政府所辖;同年9月,划归襄阳县。
1953年9月,改称第十区(黄龙)。
1956年,并入峪山区。
1958年9月,增设黄龙乡(东风公社)。
1959年,撤乡,实行政社合一,并入峪山公社。
1961年6月,属峪山区。
1975年11月,设黄龙公社。
1984年3月,复称黄龙区。
1987年9月,改称黄龙镇。
行政区划
2011年末,黄龙镇辖黄龙1个居民委员会,新桥岗、高明、何湾、杨山、罗岗、战胜、柏桥、贾湾、王门、宋咀、陶巷、红光、刘岗、丁湾、明湾、潘湾、黄祠、陈岗、姜营、陈桥、方岗、黄沟、井湾24个村民委员会;下设4个居民小组、154个村民小组。
截至2021年10月,黄龙镇辖2个社区、23个行政村:黄龙社区、新桥社区、徐岗村、罗岗村、高明村、向湾村、杨山村、柏桥村、战胜村、井湾村、宋咀村、贾湾村、王门村、红光村、陶巷村、丁湾村、明湾村、潘明村、陈岗村、刘岗村、黄祠村、黄沟村、方岗村、姜营村、陈桥村。镇人民政府驻黄龙社区。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黄龙镇地处
襄州、
枣阳、
宜城结合部,东与枣阳市相连,南与
宜城市为邻,西与
峪山镇接壤,北与
张家集镇毗连。镇人民政府驻地距襄州区人民政府驻地33千米。区域总面积152.28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黄龙镇境内南部为洪山余脉支尾,中、北部为平岗,地势为南北高、中部低,地面高程为海拔105~185米居多。最高点位于向湾村代屋顶,海拔1469米;最低点位于潘明村留陈岗水库,海拔86.7米。
自然资源
2011年末,黄龙镇有农业耕地面积7.1万亩,人均1.5亩。
人口
2011年末,黄龙镇辖区总人口47351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21637人,城市化率45.7%。另有流动人口5558人。总人口中,男性24654人,占52.1%;女性22697人,占47.9%;18岁以下8008人,占16.9%;19~35岁14233人,占30.1%;36~59岁18826人,占39.8%;60岁以上6284人,占13.2%。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达47344人,占9999%;少数民族7人,占0.01%。2011年,黄龙镇人口出生率12.2‰,人口死亡率6.1‰,人口自然增长率6.1‰。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312人。
截至2017年末,黄龙镇辖区常住人口32899人。
截至2019年末,黄龙镇辖区户籍人口41061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黄龙镇财政收入450万元,比上年增长7.8%。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48万元,比上年增长56.79%。人均财政收入2300元,比上年增长2%。完成营业税48.1万元,增值税98.2万元,企业所得税10.8万元,农民人年均纯收入7709元。
截至2019年末,黄龙镇有工业企业25个,其中规模以上有1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以上的商店或超市52个。
农业
2011年,黄龙镇农业总产值46865万元,农业增加值占全镇地区生产总值的57.5%。粮食种植面积12.2万亩,总产量69598吨,人均1469.8千克;棉花种植面积2.2万亩,皮棉总产量2132吨;油料种植面积6073亩,总产量2066吨。畜牧业以饲养牛、生猪、羊和家禽为主。牛饲养量43762头,生猪饲养量74997头,羊饲养量40975只,家禽24.2万羽。畜禽肉产量13043吨;禽蛋产量16.1吨。
工业
黄龙镇以粮油加工、木材、棉花为主区域工业板块,工业企业53个,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个。个体工商户672户,从业人员2344人,主要工业品粮油、板材、纺织品。工业总产值9551万元,比上年增加2351万元,工业增加值占全镇地区生产总值的11.8%。
金融业
2011年末,黄龙镇各类存款余额3.2万元,比上年增长23%;各项贷款余额2019万元,比上年增长29.9%。
邮电业
2011年,黄龙镇邮政业务2300万元,其中纯收入81万元;全年电信业务收入147万元。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1年末,黄龙镇幼儿园5所,在园幼儿1200人,专任教师36人;小学3所,在校生2700人,专任教师182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1200人,专任教师130人,小升初升学率、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初升高升学率95.1%。2011年,黄龙镇财政预算内拨付经费1889万元,比上年增长20.3%;预算内教育经费(包括城市教育费附加)占财政总支出的37.3%,比上年增长1.3%。主要学校(初中)是黄龙中学。
文化事业
2011年末,黄龙镇有文化站1个,村(居)文化活动中心5个,各类文化专业户81户,各类图书室(屋)24个,藏书86970册;音乐、美术、书法、摄影及文学业余创作人员113人。
体育事业
2011年末,黄龙镇学校体育场4个,28%的村(社区)、安装有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人员占常住人口的28.3%。
医疗卫生
2011年末,黄龙镇有卫生院1所;病床60张,每千人拥有病床1.2张;固定资产总值585万元;专业卫生人员45人,其中执业医师10人,执业助理医师3人,注册护士13人。2011年,黄龙镇医疗机构完成诊疗73400人次;24个村村民全部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100%。
社会保障
2011年,黄龙镇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72户,人数363人,支出118.6万元,月人均272.2元。医疗救助115人次,支出31.1万元。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1598人次,年支出8万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432户,人数1264人,支出130.4万元,月人均85.95元。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414人,抚恤事业费支出135万元。社会福利费支出9.8万元,比上年增长9.2%。五保供养金支出75.9万元。镇福利院3所,收养农村五保185人,人年供养金2300元;分散供养154人,人年供养金1800元。其中社区服务中心2个,社区服务站2个。
邮政电信
2011年末,黄龙镇有邮政支局1个,代办所1所,报纸、期刊累计发行716份(册)。电信企业1家,服务网点15个,电话交换机总容量2048门,固定电话用户2561户,电话普及率100%;移动电话用户20624户,宽带接入用户893户。
基础设施
给排水
2011年末,黄龙镇有自来水厂1座,铺设供水管道113千米,自来水用户2023户,自来水普及率41%;日供水量113吨。铺设排水管道32千米。
园林绿化
2011年末,黄龙镇镇区有花坛1个,绿化带长1100米,绿化总面积3850平方米,绿化率33.2%。
交通运输
2011年末,黄龙镇镇区有客运站1座,日发客运汽车85班次,日均客运量1070人次。
截至2022年,黄龙镇境内有汉十高铁在镇域北侧穿过,镇区距离襄阳东站仅15公里,距襄阳绕城高速峪山出口处约10公里,襄洪线、双黄路穿镇而过,已成功开通集镇通往城区的公交车。
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黄龙镇因镇人民政府驻黄龙街得名。
民俗
黄龙镇民间艺术有舞龙舞狮、早船等。
风景名胜
黄龙镇有楚王城遗址1处。黄龙镇全镇已初步形成了以丁湾桃乡田园为主体的冬桃观光采摘带和以向湾红色旅游为龙头的乡村红色旅游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