黈纩
汉语词语
黈纩,汉语词语,拼音:tǒu kuànɡ,释义:指黄绵所制的小球。
释义
黄绵所制的小球。悬于冠冕之上,垂两耳旁,以示不欲妄听是非。
出处
淮南子·主术训》:“故古之王者,冕而前旒所以蔽明也,黈纩塞耳所以掩聪,天子外屏所以自障。”
例句
《汉书.卷六五.东方朔传》: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冕而前旒,所以蔽明,黈纩充耳,所以塞聪。
《文选·张衡<东京赋>》:“夫君人者,黈纩塞耳,车中不内顾。”薛综注:“黈纩,言以黄绵大如丸,悬冠两边,当耳,不欲妄闻不急之言也。”
《隋书·礼仪志七》:“六等之冕,皆有黈纩,黄绵为之,其大如橘。”
·薛能《昇平词》之八:“端拱乾坤内,何言黈纩垂。”
宋·苏轼《上初即位论治道(代吕申公)·刑政》:“人主前旒蔽明,黈纩塞耳。耳目所及,尚不敢尽,而况察人於耳目之外乎。”
最新修订时间:2022-01-15 15:21
目录
概述
释义
出处
例句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