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化夷、康咏秋所著的《黎景嵩与乙未反割台斗争》内容简介:黎景嵩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形象是模糊的,这模糊在于史料的缺失和研究的乏力,甚至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相当一段时间里,史学界不知道有《台海思痛录》这部文献,更不知道托名思痛子的《台海思痛录》是黎景嵩写的。
《黎景嵩与乙未反割台斗争》终于与大家见面了。此书从动议到出版历时三年,期间作者、编者、出版者都在各自的角色上做了不少工作。大家认为这个选题好,应该把它做出来。现此书作为“湘潭文史资料”第20辑付梓,我们算是松了一口气。
这本书之所以做得颇费时日,是因为遗存的史料太过有限。作者从乡邦文献中挖掘到了一些外间难以见到的材料,虽日珍贵,却苦于太少,而依据有限的材料,企望还原一个人在一个特定历史阶段的具体表现实在有些为难。作者在一篇文章的基础上,扩写了近20万字,已经是给自己出难题了。不论其对黎景嵩的评判我们是否赞同,单就书中订正的史误就足以证明此书的价值了。当年刊发在《湘潭政协》杂志上的那篇文章,竟引起了
宋楚瑜先生的重视,宋先生特派熊子杰、庄锡达两先生来湘潭找作者了解情况,交流观点。
黎景嵩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形象是模糊的,这模糊在于史料的缺失和研究的乏力,甚至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相当一段时间里,史学界不知道有《台海思痛录》这部文献,更不知道托名思痛子的《台海思痛录》是黎景嵩写的。《黎景嵩与乙未反割台斗争》一书试图以黎景嵩对一个历史事件的态度、在一个历史时刻的作为,揩去积在黎景嵩身上的历史尘埃,使其形象略为清晰可识。若欲还其本来面目,窃以为还有待新材料的出现和新的研究者的努力。
黎景嵩其戚杨再云不是湖北人,而系湖南湘潭银田人,这是作者的发现。杨再云作为骁勇战将的形象在台湾比之黎景嵩则是更为生动具体和深入人心的。头份的“杨统领庙”一直为台湾老百姓朝拜,香火鼎盛。而有关杨再云的史料则更少,更有待我们花气力去挖掘。
湘潭人在
中国近现代史上不单在大陆有威武雄壮的演出,在宝岛台湾也有令国人、邑人颇为自豪的表现,这实在是鼓舞人心的。在建设美好家园的时候,让我们城市的建设者们感受到来自历史深处的力量是我们的职责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