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头剑蛇(学名:Sibynophis chinensis)为游蛇科剑蛇属的中小型无毒蛇。体型细长。头背灰黑色(偶见棕色),上唇鳞白色,头颈部有1个黑斑,黑斑后缘有1条细白横纹,颈部后段常有一段黑色细纵纹。体背棕褐色,腹部白色,具腹链纹。
形态特征
色斑
背面棕褐色,颈背及稍后的正中有一不十分明显的黑色纵线。腹面白色,每一腹鳞两外侧各有一个由若干黑色小点聚集形成的黑点斑,各腹鳞的点斑前后缀连成黑色“虚线”(腹链纹),点斑外侧有棕褐色细点,左右腹链纹之间则白色无斑;尾腹面的色斑与躯干腹面相似,区别是组成尾下纵链纹的黑点几乎相连形成“实线”。头背棕褐色,有若干分散的黑褐色点斑,如吻鳞上端、鼻间鳞、前额鳞等;此外,两眼间及顶鳞后端各有一粗黑纹,枕背还有一最宽的黑纹,上唇上下各有一黑纵纹,其间色白,但上唇鳞沟为黑色;头腹各鳞亦有暗褐色小点。
鳞被
体型细长,尾具缠绕性。观察标本最大全长雄性1053(835+218)毫米,雌性504(698+194)毫米。吻鳞宽,从吻背可见;鼻孔侧位,大而圆,其上缘入鼻孔(围绕鼻孔的一部分),下缘亦几乎接近第一上唇鳞;眼适中,瞳孔圆形;颊鳞1枚;眶前鳞1枚,眶后鳞2枚;颞鳞2+2枚;上唇鳞9(3-3-3);下唇鳞8枚,前4对接前颔片。第四枚最长,第五枚最大;颔片2对,大小几相等,后对末端介以1枚鳞片。背鳞通身17行,平滑无棱;腹鳞171~208枚;肛鳞二分;尾下鳞73~125对。上颌齿细小均匀且数目多,每侧36~46枚。
生活习性
栖息于海拔400~2000米的平原、丘陵、山区。常见于路边、河边或茶山草丛中,也见于林下或山林中的石板路上。白昼活动。以蜥蜴为主食,偶尔也吃蛇、蛙等。卵生。
分布范围
在中国分布于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台湾、广东、香港、海南、广西、云南、贵州、四川、重庆、甘肃、陕西、河南、山西、河北、天津、北京。中国以外分布于越南、老挝。
亚种分化
参考资料:
保护现状
该物种已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和草原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
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
列入《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11年 ver 3.1)——无危(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