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惠渠
中国人工开的河道
黑惠渠 民国25年(1936),陕西省水利局于武家庄设黑峪口水文站,观测黑河水位、流速、流量、含沙量等。兼测气温、风力、雨量、蒸发量等。县长林翰呈书省政府,请求修建黑河水利灌溉工程。
历史由来
黑惠渠 民国25年(1936),陕西省水利局于武家庄设黑峪口水文站,观测黑河水位、流速、流量、含沙量等。兼测气温、风力、雨量、蒸发量等。县长林翰呈书省政府,请求修建黑河水利灌溉工程。翌年,陕西省水利局第一测量队,勘测黑河流域,拟出灌溉10万亩的黑惠渠工程设计方案。民国27年(1938)黑惠渠公务所成立于马召镇,所主任工程师郑耀西根据省水电局长李仪祉计划,组织设计黑峪口白洋潭壅水坝、东西干渠进水闸、冲沙闸、东西干渠、支渠等工程方案。11月建坝和开挖干渠工程施工。次年黑惠渠坝(印度式堆石坝)建成,东西干渠进水闸、冲沙闸、东干渠黄氏洞、马岔河涵洞、西干渠沙河涵洞施工。民国29年(1940)黑惠渠就峪河涵洞西一支渠施工,西干渠沙河上段行水。7月14日黑河暴涨,流量1500秒立方米,为原设计洪流量800秒立方米的1.88倍,冲毁印度式堆石壅水坝,8月重新设计、修建壅水坝,改曲线形滚水坝,坝面用大块料石筑砌。次年3月19日黑惠渠首滚水坝工程砌头,6月5日竣工。同年修建东西干渠下段、西二支渠。民国31年(1942)4月供水量8.5立方米/秒、灌溉面积139756.6亩的黑惠渠工程建成,于武家庄渠首举行竣工放水典礼。年底东一、二支渠相继竣工,全工程共用180万元法币。民国32年(1943)3月,省水电局接受黑惠渠工务所移交的施工管理业务,成立陕西省黑惠渠管理局。
同年河北省人邢宫伯于黑惠渠西一支渠2号跌水处,办10千瓦水力发电站,用于建华纺纱厂。
1956年黑惠渠跨马家沟,下延至阳化河工程施工,总长14.91公里。设计流量1立方米/秒。投资3.54万元,扩大灌溉面积1.34万亩,使西干渠延长入阳化河。
1960年3月因为西干渠延长后灌溉面积扩大,扩建西干渠上段工程施工,引水流量由4.1立方米/秒,增到8立方米/秒,西一支渠进水量由原3立方米/秒,增至5立方米/秒。5月黑惠渠东干渠穿田峪河底涵洞工程建成,开挖流向终南公社豆村大队的东干14斗渠,扩大灌溉面积1700亩。
1965年2月黑惠渠西干渠穿沙河涵洞增孔扩建,流量增加到2.2立方米/秒。1977年周至方田规划,黑惠渠改建东干渠各支渠工程开工,毁原东一、东二渠,于新规划的团结路、肖司路、焦油路、终台路旁,建东一、东二、东三、东四支渠和衬砌及配套。1980年底完成改建任务。
黑惠渠年均引水为黑河年径流量1/6。灌马召、楼观、广济、二曲、辛家寨、侯家村、四屯、终南、司竹、集贤、就峪等11个乡(镇)76个行政村、8个厂场。80年代黑惠渠灌溉面积13.6万亩。
简介
黑惠渠灌区位于周至县南部,南依秦岭,东至田峪河,西到阳化河,北临西宝公路,灌区东西长27km,南北宽10km,呈扇形状分布。灌区始建于1938年,建成于1942年,是关中八惠之一,水源以黑河水库为主,设施灌溉面积13.94万亩。
灌区主要灌溉周至县楼观、马召、广济、辛家寨、二曲、四屯、侯家村、司竹、终南等9个乡镇71个行政村。主要农作物有小麦、水稻、玉米及果树,年粮食产量5690万公斤,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猕猴桃等果林面积发展到近3万亩。
灌区东西干渠长27公里,6条支渠长43.76km,97条斗渠长162km,分引渠长530.914公里。
黑惠渠管理站下设办公室、灌溉管理科、工程管理科、渠道维修养护队、集中供水管理站、财务科、第一水管站、第二水管站、第三水管站。现有职工88人,其中财政供养65人。基层群众管水组织管理职能由08年成立的农民用水协会承担。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5-27 02:42
目录
概述
历史由来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