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白剧社现隶属于
浙江大学文琴艺术总团,前身为黑白文艺社,成立于1937年初。
历史沿革
黑白文艺社
1931年,日本关东军发动
“九一八”事变,拉开了全面侵华战争的序幕。由于国民政府执行“不抵抗政策”,在短短4个多月内,128万平方公里东北领土全部沦陷,3000多万中国人成为亡国奴。“九一八”事变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怒潮,东北人民奋起抵抗,开展抗日游击战争。浙大学子素有爱国之革命传统,面对当时中国内忧外患的艰危局势,一批爱国进步的浙大学生于1936年底发起成立了“黑白文艺社”。在成立大会上,土木系的周存国提议这个团体取名“黑白文艺社”,并解释说,“一是为了长念不忘我国被日帝侵占的领土黑水白山(即黑龙江、长白山),要为收复失地而奋斗;二是表明我们必须是非分明,就如黑白分明一般。”这个提议获得了一致通过,并推选教育系的张启权(后改名张毕)为社长。黑白文艺社由此诞生。
黑白文艺社的成立有守持“抗日救国,收复祖国失地”的宗旨,一经登报成立,就吸引不少浙大同学报名参加。黑白文艺社最初的成员有汪湘、周存国、周邦立、黄继武、毕平非、陈怀白等人。
1937年成立之初,张启权当选为首任社长。张启权是文理学院教育学系1936级学生。最初,他与室友汪湘商量成立一个文艺性质的团体宣传抗战政策,并最终促成了黑白文艺社的诞生。抗日战争爆发后,由于主要成员离开学校赴浙东工作,黑白文艺社的活动一时陷入停顿。
1938年,周存国在宜山聚集社员重新开会,黑白文艺社才正式恢复活动。农经系的滕维藻被推选为社长,后因病休学,由病虫害学系的潘家苏暂代社长之职。在宜山的新学期开始后,中文系的何友谅当选为社长,直到1942年牺牲。作为公开的、进步面貌相当暴露的社团,黑白文艺社逐渐为国民党政府所注意。
1940年,浙大收到当时教育部和贵州省政府发来的密令,诬指黑白文艺社是中共组织,总办公室设在何友谅住宅,并称“除电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密查注意外,请查照取缔…”此后,黑白文艺社的发展受到限制。
1942年初,浙大爆发“倒孔运动”,黑白文艺社社长何友凉被捕并遭杀害,黑白文艺社被校方明令禁止活动后沉寂。
复名“黑白剧社”
1990年,浙大艺术团话剧队重新成立;1997年百年校庆后,原浙大艺术团话剧队复名“黑白剧社”;2001年6月,浙江大学文琴艺术总团成立,黑白剧社成为文琴艺术总团下设的戏剧社。
主要活动
黑白文艺社时期
为便于开展活动,黑白文艺社对外以文艺团体面目出现,积极开展文艺宣传。成立初期,社员们编了一些诗歌文集,油印散发,还曾到杭州街头朗诵,“用文艺作品宣传抗战道理的问题”。老社员周微林回忆当时黑白文艺社常组织社员去街头宣传:“三四人一组,带一条长板凳,在过往行人多的地方,轮流站在板凳上向民众宣传。演讲的内容很简单:日本强盗打来了,我们不能做亡国奴,大家要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一致抗日。”黑白文艺社还举行以诗歌朗诵为主的文艺晚会,朗诵一些爱国诗文及社员自己创作的诗歌,如周存国就曾写过这样一首诗:
我们从前
被山山水水
隔得多开
我们却望着同一颗星
做着同一个梦
走到同一个地方来
我们现在踏上了一只船
去漂海
我们将分享同一阵风
分受同一份灾
有谁还能遮掩着
半面胸怀
这首诗抒发了黑白社员们坚强勇敢的大无畏精神,由社员贵畹兰谱曲后在宜山传唱,给广大师生带来了很大鼓舞。
此外,黑白文艺社积极组织学习进步文艺与社会科学理论。1938年在宜山恢复活动后,黑白文艺社分成哲学、社会科学和文艺三个小组进行活动,哲学和社会科学组经常举办专题讨论会,就“中国社会的性质”等问题进行讨论。文艺组则组织阅读和讨论中外进步作家的作品,如鲁迅、瞿秋白、高尔基等。社内逐渐形成一个秘密的核心小组,经常在一起学习马列主义和研究如何开展救亡运动,后取名为“拓荒社”(1940年以后,改称马列主义小组)。
黑白文艺社还出版壁报,设图书馆传阅进步书刊,宣传革命思想。宜山期间,黑白文艺社办的壁报《卫星》,每两周出一期,刊载诗文、漫画、通讯等文艺作品,反映了同学们高涨的抗日救亡热情和对社会变革的要求。《卫星》壁报后改为油印的不定期刊物,分发社员,再由社员在同学中广为传阅。黑白文艺社还有自己的图书馆,收藏由社员、校外地下党员和进步友人捐赠的进步文艺作品、马列主义著作和延安来的红色读物。在白色恐怖下,黑白社员冒着巨大风险保存下这批图书,对同学们打开眼界、得到启迪从而提高觉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940年后,黑白文艺社的发展受到限制,另发起成立了“大家唱歌咏队”、“铁犁剧团”、“塔外画社”三个外围组织。后黑白文艺社核心社员钱克仁,当选为学生自治会主席。黑白文艺社社长何友凉出任学生会出版股股长,主编《生活壁报》。黑白文艺社转而借助学生自治会这一公开合法的组织,开辟更广泛的活动阵地进行爱国救亡运动。如学生自治会办民众夜校,黑白社员发挥骨干作用;举行支援前方的义卖,黑白社员积极参加,通宵达旦地布置会场和制作义卖物品;暑假下乡宣传和慰劳伤兵,黑白社员自编剧本,宣传抗日;南宁失守,敌军逼近宜山时,学生自治会先后组织了步行宣传队和战地服务团,奔赴前线激励将士的士气,黑白文艺社的绝大部分社员都参加了,并成为这两次较大救亡运动的中坚力量。
建国之后
1990年,浙大艺术团话剧队重新成立,并于1997年复名“黑白剧社”。成立以来,黑白剧社创作、演出了话剧、小品逾百场,被誉为浙江省高校戏剧的一面旗帜,并传承了黑白文艺社时期的求是精神,成为浙大学子的心灵家园。
主要影响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在共同的追求和努力下,黑白文艺社逐渐成为当时浙大团结进步青年最多、影响也最大的一个进步学生社团,产生了以下几方面的意义:
启蒙广大师生群众,团结爱国进步力量。黑白文艺社积极开展抗日宣传工作,到街头、乡村进行抗日宣传,组织募捐、义卖等活动,启蒙和教育了街头民众。同时,组织学习马列主义,开展思想影响工作,并发挥学生自治会的作用团结全校同学,激励广大师生追求民主的热情,扩大了爱国进步力量,孤立了国民党腐朽统治。
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形成学校历史传统。文化化人,艺术养心。校园文艺团体作为传承文化传统,弘扬大学精神的重要力量,其作用不可忽视。黑白文艺社以文艺宣传活动倡导民主进步,呼吁抗日救国,弘扬了解放前浙大作为“东南民主堡垒”的爱国传统,并激励广大师生在战火纷飞中克难而上、奋发有为,为西迁浙大崛起和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
培养和输送青年革命力量。许多黑白社员们离校后与地下党取得联系,参加了党领导的各项工作,大多数在解放前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贡献力量,甚至献出了生命。如社员虎罴参加新四军,于1941年在苏北牺牲;社长何友凉1942年被捕,牺牲于重庆青木关五云山集中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