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战快要结束的时期,在荷兰战场上幸存下来的德国犹太女孩蕾切尔·斯坦恩(
卡里斯·范·侯登饰),加入了荷兰地下抵抗组织想找出那个背叛的人,她所有家庭成员在解放南部的斗争中由于此人的出卖而全部被害。刚刚从战场中逃脱出来的她为了藏身,当了一名出色的歌手。但,当这位漂亮的犹太女歌手藏身的地方被炸后,她无路可走,便随另一群犹太难民去逃亡。但是,他们的船在中途被德国的巡逻人员发现,难民们都被杀害了,只有蕾切尔活下来。她进入到德国队伍当中,化名爱丽丝,以使和德国人相处。一位德国军官(赛巴斯汀‧柯赫饰)对爱丽丝很好,还为她安排了个工作。荷兰抵抗组织要营救自己被俘的人,让爱丽丝帮助,但是,这个计划被叛徒得知了。德军方面与荷兰抵抗组织都把她视为敌人,她又一次陷入绝境。一直爱护她的那位德国军官与她一起逃离并躲了起来,等待着战争结束。而战争结束后,却并没有给爱丽丝带来自由,因为每一个幸存者在一定程度上都是有罪的,而她,而必须找出那个叛徒。
导演保罗·范霍文和编剧杰拉德·舒伊特曼几乎是长年搭档,两人共同为此片构思筹备了近二十年。该片范霍文自1983年离开祖国后拍的第一部德语电影,影片的故事是基于真实的人物和事件改编,该片在某种程度上,还融入了导演保罗·范霍文的亲身经历。保罗·范霍文原本计划2004年拍摄该片,但投资公司所许诺的资金没有兑现,影片几乎陷于流产。但到了2005年的秋天,经过保罗·范霍文和杰拉德·舒伊特曼的不懈努力,该片又起死回生,但剧组只有两个月的时间来完成大部分的拍摄。
该片投资1600万美元,截至2007年,是荷兰历史上投资最大的影片。影片的拍摄地选在荷兰海牙和鹿特丹东部,而且全部选用荷兰本土演员和工作人员。片中的歌曲都由
卡里斯·范·侯登亲自演唱,由于电影的拍摄超过了预期的时间,这使得本该出现在一出舞台剧上的卡里斯·范·侯登不得不重回该片的拍摄现场,剧院甚至将《黑皮书》的制作公司告上法庭。
《黑皮书》以同类题材电影中罕见的快节奏,炮制了一部足以让人呼吸急促、热血激流的间谍片。编织剧情的唯一原则就是尽可能地好看而不流俗,那种紧密围绕反思战争、荷兰情结、抵抗运动等等的惯常打法被全然搁置一边,整个故事集中笔墨浓重书写一个极具戏剧张力的动作性很强的情节剧,如此反而相当好看,超乎寻常地好看。纳粹、屠杀、阴谋、间谍、叛变一切都是典型畅销小说的路数,完完全全回归到了电影最基本的叙事传统,单线讲述,全靠环环相扣的情节骤变征服观众,而说故事的风格善恶步步翻盘,意外接二连三,绝境中总能峰回路转,人性的复杂,人性中的善与恶、真与假、美与丑,在影片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大河报》评)
《黑皮书》依旧带有浓厚的美式商业片风格,故事丰富曲折,节奏紧凑明快,情节紧凑、枪战火爆,而悬念迭起和肉帛相见也是他一贯的拿手好戏。该片还延续了范霍文人文关怀和惊悚悬疑气氛并重的电影风格,以罕见的快节奏、浓墨重彩的性和复仇、层层叠起的悬念吸引人心。(《新晚报》评)
《黑皮书》在情节的跌宕起伏、人物命运的转瞬即变上,远胜于把乱世惊情片拍成普通风光片的《澳洲乱世情》。影片简单利落地以轰炸机空袭开篇,女主角爱丽丝潜水逃脱。影片节奏异常紧凑,几乎每个镜头都担负着重要的叙事作用,仅半个小时就已经充满悬念,不仅叙事有条不紊,还把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危机感营造成功,可见导演驾驭娱乐片的老辣程度。影片渐入高潮之后,爱丽丝利用曼特茨对自己的好感,运用美色和智慧混迹在纳粹军官中当卧底,导演换了另一种外松内紧的静态的冲突表现方式,于无声处听惊雷,将影片的娱乐性推向一个高峰。该片的另一个卖点是探讨战争对人性的摧残,看得出,导演探讨一些种族、人性等深层次的问题,使影片更深一些,多一点欧洲艺术电影的味道。但由于马上就到来的大团圆结局,把这种昙花一现的努力全部抹杀,“人性”变成了又一次大逆转的编剧手法。说到底,还是把《黑皮书》当成一部娱乐片更合适一些。(《新民晚报》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