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眉鸦雀
莺科、鸦雀属的鸟类
黑眉鸦雀(学名:Chleuasicus atrosuperciliaris,外文名:Pale-billed Parrotbill)是莺科、鸦雀属小型鸟类,体长14-15厘米。嘴短而粗厚、似鹦鹉嘴、淡灰色而且白端,头顶至后颈辉栗色,头侧稍淡,具淡色眼圈和短的黑色眉纹。背棕橄榄褐色,下体乳黄色。虹膜红褐色。跗踱淡蓝灰色,爪灰白色。
形态特征
雌雄羽色相似。额、头顶至后颈辉栗色或橙棕色,头侧和颈侧稍淡,颊和耳羽棕赭色。眼周白色,眼上有一短的黑色眉纹到眼后变为一黑斑。背、肩、腰和尾上覆羽棕橄榄褐色,尾呈凸状、褐色,两翅褐色或棕褐色,外翈羽缘棕色或棕褐色,内翈皮黄色。下体白色或乳黄色。
虹膜红褐色。嘴淡灰色而具白端,跗踱淡蓝灰色,爪灰白色。
近种区别
红头鸦雀(Psittiparus bakeri)外形和羽色与黑眉鸦雀非常相似,野外不易鉴别,但红头鸦雀体型显著为大,没有短的黑色眉斑;短尾鸦雀也和本种较为相似,但短尾鸦雀体型较小,颏、喉黑色,亦无短的黑色眉纹。区别较明显。野外容易辨认。
生活习性
行为:留鸟。黑眉鸦雀主要栖息于海拔2000米以下的中低山和山脚沟谷地带的灌丛和竹丛中,也栖息于高草丛和芦苇丛。繁殖期间多成对或单独活动,非繁殖期间常成数只或10余只的群体,有时亦与其他小鸟混群,隐藏在茂密的灌丛和高草丛间跳跃、穿梭觅食,并不停地发出叫声,偶尔也攀爬到灌木或高草顶端,但很快又落入灌丛或草丛,在非迫不得已时,一般不起飞。飞行时多做低空短距离飞行,或从一处灌木飞向另一处灌木。飞行力弱。
食性:主要以昆虫为食,也吃植物果实、种子和草子。
叫声:独特的喘息叫声似吉他的声响。告警时发出响亮的唧唧声,也作咪咪叫。
分布范围
分布于中国、盂加拉国、印度(锡金、阿萨姆)、缅甸、泰国和老挝北部。在中国分布于云南西部。
亚种分化
保护现状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16年 ver 3.1)——无危(LC)。
已列入《全球濒危鸟类名录》。
已被列入《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最新修订时间:2024-01-25 10:58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近种区别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