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梅花雀(Amandava amandava)小型
鸟类,体长9-10厘米。雄鸟通体朱红色,背、肩、胸等满布白色小斑点,两翅和尾黑褐色均具白色端斑,嘴红色,脚蜡黄色。雌鸟上体淡褐色或赭褐色,翅上中覆羽、大覆羽和内侧飞羽末端具白色斑点,尾上覆羽红色,眼先和眼周黑色,其余头侧、颏、喉、胸和两胁灰色,其余下体橙黄色,嘴红色。
形态特征
红梅花雀的形态十分优美,全身的羽毛五彩缤纷,令人赏心悦目。雄鸟体羽主要为红色,并散缀许多小白点,形似珍珠,故名“珍珠鸟”。雄鸟夏羽自额至尾上覆羽等整个上体浅褐色渲染朱红色,尤以额基和尾上覆羽朱红色较深浓,肩、下背和尾上覆羽具圆形白色小斑点,两翅暗褐色,翅上覆羽和内侧飞羽末端具小的白色端斑或点状斑。尾黑色,外侧尾羽外翈和端部白色或具白色点状斑。眼先和眼周暗褐色,头侧、颈侧朱红色具细小的白色斑点。颊、喉、胸和两胁亦为朱红色,除颏和上喉外亦密被白色小斑点,腹橙黄色渲染朱红或橘红色,亦缀白色点斑,尾下覆羽近黑色具红白色点斑。雄鸟在深冬以后羽毛变得和雌鸟相似,但在早冬多数雄鸟仍穿着夏羽。
雌鸟上体包括两翅覆羽在内概为褐色或赭褐色,飞羽暗褐色,肩、翅上覆羽和内侧飞羽具细小的白色端斑或斑点。尾上覆羽缀朱红色,尾黑褐色,外侧尾羽先端白色。眼先和眼周黑色,头侧灰褐色。颏黄白色,喉、胸和体侧灰色或淡褐沾灰,其余下体淡橘黄色。
幼鸟亦和雌鸟相似,但尾上覆羽深红色具红色眉纹,下体皮黄色并渲染以橙色。
虹膜棕红色或橙红色,嘴红色,脚蜡黄色或肉色。
大小量度:体重♂7-8克,♀7-8克;体长♂90-106毫米,♀90-107毫米;嘴峰♂8-8.5毫米,♀8-10毫米;翅♂44-46.5毫米,♀42.5-47毫米;尾♂36.9-38.5毫米,♀36.1-42毫米;
跗蹠♂13-13.5毫米,♀12-14.7毫米(西南亚种)。(注:雄性—♂;雌性—♀)
近种区别
栖息环境
栖息地包括亚热带或热带的(低地)湿润疏灌丛、亚热带或热带的湿润低地林、耕地、湿地、种植园和亚热带或热带的(低地)干草原。 主要栖息于海拔15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平原、河谷与湖泊沿岸地带的稀树草坡、灌丛和草丛中,也出没于芦苇沼泽、果园、村庄和农田地区。
生活习性
留鸟。成群活动,通常多为十几只至二十多只的小群,秋冬季节结成数十只甚至上百只的大群,有时亦与其他小鸟混群。多在芦苇丛、高草丛和灌丛中,谷物成熟季节,也常成群飞到农田地中活动和觅食。遇有干扰,所有个体全都‘呼’的一声飞起,彼此靠得很近,形成紧密的一团在空中飞翔,两翅扇动快而有力,飞行迅速,通常直接飞到附近的树上或芦苇丛中,并发出尖锐的叫声,其声似‘teei’或‘tsi-tsi’。晚上多在芦苇丛或高草丛中过夜,夜栖地较为固定。白天在芦苇或草顶端跳跃觅食,也能攀缘在芦苇茎上或草茎上啄食,有时也下到地上觅食。主要以植物种子等为食。
分布范围
分布于孟加拉国、柬埔寨、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缅甸、尼泊尔、巴基斯坦、泰国、东帝汶、越南。
引进于巴林、文莱达鲁萨兰国、多明尼加共和国、埃及、斐济、瓜德罗普岛、伊朗伊斯兰共和国、意大利、日本、马来西亚、马提尼克岛、墨西哥、葡萄牙、波多黎各、留尼旺、西班牙、美国、瓦努阿图。
产地不确定: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斯里兰卡。
繁殖方式
该鸟繁殖期变化较大,几乎全年都有繁殖,多数鸟在雨季开始以后,通常繁殖期从8月到翌年1月或6月末至10月间繁殖。但在邻近中国的孟加拉国和印度阿萨姆地区,繁殖多在3-5月,在中国的繁殖期或许也在此期间。对结合的持续时间较长,1年或许繁殖2窝。
产卵大多数在9-10月,营巢于有草掩盖的灌木枝权上或芦苇茎上,巢由草叶、草茎、花梗、细的枯草等编织而成,巢内铺柔软的植物纤维。营巢由雌雄亲鸟共同承担,以雌鸟为主,雄鸟通常为雌鸟收集草叶、草茎等巢材,雌鸟筑巢。巢呈椭圆形或圆形,其上有一短的出入口,内垫有柔软的植物绒,有时还垫有羽毛。每窝产卵6-8枚,卵白色、光滑无斑,大小为13.0-17.0毫米×10.6-12.5毫米。雌雄鸟轮流孵卵,孵化期10-11天。育雏期为一个多月。
亚种分化
保护现状
保护级别
列入《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3年
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无危(LC)。
种群现状
红梅花雀在中国分布区域狭窄,种群数量稀少,已被引入到香港。据资料记载,该种曾经还分布于中国贵州和海南岛,但近几十年来未曾见到,或许已在上述地区消失。种群数量减少的原因除环境污染等因素外,该鸟羽色鲜艳、美丽,常被捕捉出售为笼鸟,也是原因之一。应控制捕猎,加大保护力度。
该物种分布范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
人工养殖
选笼
梅花雀人工培育的品种较多。雄鸟鸣声多变。观赏用竹制方形鸟笼或铁丝网笼饲养,也可选用山雀笼或绣眼鸟笼。笼里放上小型的巢壶,供鸟儿夜间休息。每笼养雌雄一对。如果要让梅花雀产卵繁殖,则要用大型箱笼,尺寸为40厘米×30厘米×40厘米为好。还可和金山珍珠鸟等混养。笼内设壶状草巢或木制人工巢箱,巢箱大小为18厘米×12厘米×12厘米。草巢消毒、晒干后才能用。
饲料
饲料以小米(谷子)60%、稗子30%、黍子10%组成的混合料为主,同时供给青菜、水果、骨粉或牡螨粉、砂粒等。青菜和水果最好剁成细末后放在小盆中喂给。冬季要补喂粉料或蛋米、面包虫。长期饲喂单一的饲料会使雄鸟红色羽毛泛黄成为橙色或红色中夹杂黄色或褐色。由于进食量大,食罐宜深而大。繁殖期要特别补充鸡蛋小米。梅花雀不耐寒,在冬春季节要做好保温工作,减少水浴,防止冷风直吹。梅花雀的孵化和育雏也可以由栗耳草雀或白腰文鸟来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