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额伯劳(学名:Lanius minor)是伯劳科、伯劳属中型鸟类,体长20-23厘米。外形很像灰伯劳,但个体较小,前额和宽的贯眼带斑黑色,头顶和上体灰色。翅和尾黑色具白色翅斑,外侧尾羽和下体白色,胸和两胁缀有淡蓝粉红色。
形态特征
雄性成鸟:自嘴基至额黑色,向侧方与眼先、过眼及耳羽连成一黑纹区;头顶至尾上覆羽暗褐灰色;中央两对尾羽纯黑,再向外的一对黑色具白色羽基(超过尾羽全长之半)和大形白端斑,此白端斑在外侧尾羽愈向外愈发达,终致与白色羽基汇合成纯白羽片;最外侧二对尾羽纯白(有的标本外侧第2枚尾羽内翈近端部1/3处尚遗有卵圆形黑斑,此区的羽轴亦为黑色),羽轴白色;肩羽与背羽同色;翅覆羽及飞羽黑色,羽端染褐色;第2-10枚
初级飞羽基部(约占羽长的1/2)为白色,形成鲜明的翅斑,露出覆羽端外达15毫米;内侧飞羽的端缘有淡边。颏、喉纯白;胸以下沾灰,前胸、胸腹侧方及胁羽染粉褐色;尾下覆羽白。
雌性成鸟:似雄羽色,但黑额及眼先黑羽不如雄鸟鲜明,略杂有褐羽;体羽略沾褐色。
幼鸟:前额基部锈色,其后杂以黑褐色羽,不形成明显的黑额;头顶至尾上覆羽、肩羽均为淡烟灰色,满布暗褐色鳞纹;尾上覆羽的鳞纹较大,比背略发淡灰黄色;外侧第1枚
尾羽纯白,第2枚的内翈和近羽轴区的一部分外翈有黑斑;中央尾羽黑褐具白端斑;眼先、过眼及耳羽黑褐色;翅
覆羽及飞羽黑褐,初级飞羽除具翅斑之外,各羽均具淡端缘,愈向内侧的飞羽淡缘愈宽;内侧飞羽有鲜明的白端缘。下体以淡白色为主,染有皮黄色,胸、胁及股羽有暗褐色鳞纹;尾上覆羽近白色。
雏鸟:不具黑额;上体灰沙棕色,满布暗褐色细鳞纹;尾上覆羽略淡;中央2对尾羽褐黑色,其外侧一对褐黑具大型白端斑,再外一对的外翈及端部白色,最外一对尾羽纯白;眼先、过眼及耳羽黑褐;翅覆羽黑褐具淡端缘,初级飞羽黑褐,有白色翅斑;内侧初级飞羽及
次级飞羽均具鲜明的淡白色端缘;下体污白色,胸、胁及腹羽染有淡粉棕色;尾下覆羽白色略染乳棕黄色。
虹膜暗褐;嘴和脚黑色(雏鸟嘴角褐色,幼鸟下嘴角褐色,上嘴大部为黑色;雏鸟脚及爪均为角褐色,幼鸟脚黑褐、爪角褐色)。
近种区别
灰伯劳(Lanius excubitor)外形和羽色与黑额伯劳非常相似,但体型较大,尾亦较长,前额不为黑色而为灰色,野外不难鉴别。
栖息环境
黑额伯劳栖息于有稀疏树木或灌木生长的开阔平原和草地,也栖息和活动于农田、旷野和路边树上与灌丛中,有时也见于果园、防护林林缘和庭院树上,繁殖期也到低山林缘地带。
生活习性
习性:常单独或成对活动,一般喜欢停息在乔木或灌木顶端或电线上,离开时像其他伯劳一样往下飞,飞行呈波浪式。性活泼,能像鹰一样在空中翱翔或用力扇动两翅和抖动身体。鸣声单调尖锐。
食性:主要以昆虫为主食,多为金龟(虫甲)、蝗虫、双翅目昆虫,鳞翅目的幼虫和成虫;也吃蜗牛、小鸟和鼠类;偶亦取食浆果和其他果实。取食活动区约在巢周500米。
叫声:鸣声噪厉,声如“chok-chok-…”或“kueek-chok”,也能模仿领域附近其他鸟类的鸣声。
迁徙:黑额伯劳在中国主要为夏候鸟,春季多在4月中下旬迁来中国新疆繁殖,秋季多在9-10月开始迁离。
分布范围
存在(居住地):安哥拉、博茨瓦纳、保加利亚、布隆迪、乍得、刚果、刚果民主共和国、吉布提、埃及、厄立特里亚、埃斯瓦蒂尼、埃塞俄比亚、加蓬、希腊、伊朗、以色列、肯尼亚、利比亚、马拉维、马里、马耳他、莫桑比克、纳米比亚、阿曼、卢旺达、索马里、南非、西班牙、苏丹、坦桑尼亚、乌干达、乌克兰、赞比亚、津巴布韦。
存在(繁殖地):阿富汗、阿尔巴尼亚、亚美尼亚、奥地利、阿塞拜疆、白俄罗斯、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中国(新疆准噶尔盆地北部福海和西北部阿拉套山脉)、克罗地亚、捷克、爱沙尼亚、法国、格鲁吉亚、德国、匈牙利、意大利、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拉脱维亚、立陶宛、摩尔多瓦、黑山共和国、北马其顿、波兰、罗马尼亚、俄罗斯(欧洲部分、中亚部分)、塞尔维亚、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瑞士、塔吉克斯坦、土耳其、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
存在(途经地):巴林、塞浦路斯、伊拉克、约旦、科威特、黎巴嫩、卡塔尔、沙特阿拉伯、南苏丹、叙利亚、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也门。
游荡:比利时、喀麦隆、科摩罗、丹麦、法罗群岛、芬兰、爱尔兰、莱索托、卢森堡、毛里塔尼亚、荷兰、尼日尔、尼日利亚、挪威、巴基斯坦、葡萄牙、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塞舌尔、瑞典、英国。
繁殖方式
繁殖期5-7月。通常营巢于阔叶树上或灌木上,距地高1-10米不等,随环境而变化。巢多置于靠主干的水平枝权上,营巢材料多就地取材,主要用细的枯草或蒿草茎、叶编织而成,内垫有细草茎或羽毛。巢呈杯状,大小为直径7-9厘米,深3-5厘米。每窝产卵4-7枚,多为5-6枚,卵淡黄色或淡绿色、被有淡褐色或紫褐色斑点.卵的大小为23-28毫米×16-20毫米。卵产齐后即开始孵卵,由雌雄亲鸟轮流进行,孵化期15天。雏鸟晚成性,雌雄亲鸟共同育雏,经过15±1天幼鸟即可离巢跟随亲鸟觅食。
亚种分化
黑额伯劳指名亚种(学名:Lanius minor minor Gmelin,1788):主要分布于乌拉尔以西经高加索、巴尔干、小亚细亚到东欧、中欧和西南欧的意大利、法国、德国、荷兰,越冬于热带非洲。往南到赤道以南的西南非洲。迁徙期间经过地中海、伊拉克、阿拉伯和东非。
黑额伯劳新疆亚种(学名:Lanius minor turanicus Fediuschin,1927):分布于中国(新疆准噶尔盆地)、西西伯利亚乌拉尔、阿尔泰、中亚、土耳其斯坦、阿富汗北部和伊朗北部,越冬于伊拉克、阿拉伯和东非。
保护现状
保护级别
列入《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16年 ver 3.1)——无危(LC)。
列入《
伯尔尼公约》(Bern Convention)——附录Ⅱ。
列入《
欧盟野鸟保护指令》(EU Birds Directive)——附件Ⅰ。
种群现状
在欧洲,繁殖种群估计为662000-1790000只成熟个体(国际鸟类联盟2015)。欧洲约占全球种群数量的55%,因此对全球种群数量的初步估计是1200000-326000个成熟个体,但这一估计还需要进一步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