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成立于1975年,现设8个研究室,其中2个院重点研究室和1个院重点开放实验室——大豆生理生化及种质改良实验室,是一所以大豆育种为中心,并遗传、栽培、生理、生物技术、植保、农化、分析等综合性研究为一体的研究单位。
大豆研究所自“七·五”以来共承担各类研究项目100余项,国家重大基金、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各1项,国家973项目2项,“863”项目5项,跨越计划2项,杰出青年基金项目1项,并有10余项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等部门奖励,发表重要学术论文数300余篇,到2010年为止,共育成和推广了黑农26、黑农33、黑农35、黑农37、黑农40、黑农41、黑农43、黑农44、黑农45、黑农46、黑农47、黑农48、黑农49 、黑农50、黑农51、黑农53、黑农58、黑农59、黑农60、黑农61、黑农62、黑农63、黑农64、黑农65、黑农66、黑农67、黑农68等70个大豆新品种,“黑农”号大豆品种占适宜生态区大豆面积的85%以上,累计创社会效益9.25亿元,并在基础理论和应用基础研究方面有较大的创新和突破。大豆所在FAO和农业部育种改良中心的资助下建立了良好科研设施平台。
大豆所取得较多的创新成果,在大豆遗传育种领域,在大豆高产育种、品质育种、抗病育种、辐射育种和高光效育种做出突出贡献;共育成49个优良品种,已成为适应区域的主栽品种,有的品种已推广到吉林省、辽宁省、内蒙、新疆等省市自治区。对大豆叶形、结荚习性、产量构成因子、光周期、抗SMV病毒及病虫害、大豆生理生化性状等进行了遗传研究及分子生物学研究,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
在大豆栽培研究领域,有4项重大突破:大豆窄行密植高产栽培技术;揭示了
大豆重迎茬机理;大豆少耕节本增效栽培体系的建立;高产优质同步栽培体系的建立。
在植病研究领域:在
大豆灰斑病、胞囊线虫病、疫霉根腐病达到国内同类领先水平;建立大豆灰斑病、胞囊线虫病、疫霉根腐病、食心虫等病虫害的防治体系。
大豆研究所与美、日、俄、意、泰、韩等10余个国家建立了学术交流与合作研究平台。全体员工正满情信心、团结一致,为把黑龙江省建成全国大豆科研生产、出口创汇的强省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