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广播电视台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直属事业单位
黑龙江广播电视台(Heilongjiang Radio and Television)成立于2015年1月28日,是由原黑龙江人民广播电台和原黑龙江电视台合并组建而成,为黑龙江省人民政府直属正厅级事业单位,归口中共黑龙江省委宣传部领导。
发展历程
广播阶段
1945年8月20日和1946年5月1日,分别在哈尔滨市和齐齐哈尔市建立的哈尔滨广播电台和齐齐哈尔广播电台,实际是省级广播电台,后于1951年3月分别改为松江人民广播电台和黑龙江人民广播电台。
1954年8月1日,原松江人民广播电台与原黑龙江人民广播电台合并,台址设在哈尔滨市,台名为黑龙江人民广播电台。随着国家经济形势的发展,黑龙江省的无线广播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合省时的黑龙江人民广播电台的发射台址,在哈尔滨市南岗文林街1号(后称九〇三台,现为哈尔滨人民广播电台发射台)。
1957年10月下旬,黑龙江省决定选址在哈尔滨市东约20公里的成高子建立新的广播发射中心——九〇四台。安装1部150千瓦自动板调发射机,建立2座高125米轻型拉线铁塔,弱定向东北(黑龙江省伊春市)方向,用于发射省广播电台的广播节目。
1958年3月,经黑龙江省人民委员会批准,在哈尔滨市中山路117号破土动工,兴建黑龙江人民广播电台播音馆。1961年国民经济进行调整, 播音馆工程停建。6月,中央广播事业局决定在黑龙江省广播发射中心——九〇四台安装1部150千瓦自动板调发射机,用于转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一套节目。
1960年5月1日,电台正式广播,使黑龙江省广播电台覆盖面积增大,松嫩平原地区收听效果较好,山区和边远地区收听效果也有所改善。
1961年5月,该台建成开播。同时,选址在哈尔滨市东南郊、距市中心10公里的新发屯建设1座接收传送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一套节目信号的收音台,代号为七〇〇台。
1963年,在九〇四发射中心台安装1部120千瓦自动板调发射机,用于转播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俄语节目,定向苏联远东地区的伊曼,用以覆盖哈巴罗夫斯克(伯力)和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俄语广播空闲时间转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二套节目。1965年7月建成开播。
1971年秋,黑龙江省广播事业局决定进一步扩建省广播发射中心——九〇四台,安装2部200千瓦发射机。为扩大覆盖,把2部200千瓦发射机并机发射,使黑龙江人民广播电台的发射机功率提高到400千瓦。同时新架设2座高147米,边宽1米的拉线铁塔。
1972年,九〇四台自己设计、组装,安装成50千瓦自动板调短波发射机,频率4925千赫,定向佳木斯地区,改善了调短波发射机,频率4925千赫,定向佳木斯地区,改善了合江和牡丹江地区转播黑龙江省广播电台节目的信号质量。
1974年,根据周恩来总理“同意在哈尔滨建立东北监测站”的批示,七〇〇收音台扩建为东北监测站,于该年冬投入运行,各地收听效果明显改善。随后中央广播事业局决定实行同步广播,限制发射机功率,九〇四台的省广播电台的发射机改用单机发射,功率降为200千瓦。另一部200千瓦发射机作备机。
1977年,该台开始工作。其监测任务主要是:收测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一、二套节目对东北地区播出效果;监测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对东北方向日、朝、蒙语广播效果和对苏联远东地区俄语广播效果,以及监测外国广播电台对华广播频率、播出时间、内容和新的动态等。
1978年10月,黑龙江省广播电视大楼主体工程竣工投入使用。
1980年秋,该台把大兴安岭广播转播台使用的200千瓦屏调发射机搬迁到哈尔滨,用于更换黑龙江省广播发射中心——九〇四台播发省广播电台第一套节目的200千瓦自动板调发射机。
1981年秋,该台投入运行,随后使用200千瓦自动板调发射机播出黑龙江省广播电台第二套广播节目,并架设106米高的天线。黑龙江省广播电台第二套节目的天线定向佳木斯,频率873千赫。
1985年底,黑龙江省广播中心(包括广播大楼和九〇四发射台)用3部200千瓦、1部150千瓦 、1部120千瓦中波广播发射机,2部1千瓦调频广播发射机向黑龙江省播出5套中波广播节目(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一、二套、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俄语节目、黑龙江省广播电台一、二套)和黑龙江省广播电台1套调频立体声节目。
2000年10月,黑龙江人民广播电台对节目进行了全面改版。
2005年初,黑龙江人民广播电台从中山路181号的旧台址搬迁至位于汉水路333号的黑龙江省新广播电视大厦。
电视阶段
1958年3月,提出了《关于建立哈尔滨电视台的意见》。确定“首先建立基础,培养干部,积累经验 ,逐步充实和逐步正规”的发展方针。计划在1958年内进行电视试验播出。电视试验播出的设备决定由自已研究制作。
1959年9月末,哈尔滨电视台自己组装一套黑白电视转播设备,准备用于直播哈尔滨市庆祝建国10周年大会实况。
1958年12月20日,哈尔滨电视台试播,1959年12月20日由试验播出转为正式播出。
1960年2月,哈尔滨电视台迁移到哈尔滨市南岗区花园街120号的北方大厦第9层楼上。工作条件有了改善,设备得到充实。
1961年12月,哈尔滨电视台将发射机更新为北京广播器材厂生产的高电平调制双通道1千瓦黑白发射机,提高了播出质量,扩大了覆盖面积。
1962年5月1日,哈尔滨电视台自己组装的一台电视转播车投入使用,开始到剧院、会场等场所进行实况转播。原则上是每星期六转播1次。郭沫若应电视台之请,为电视转播车题写了台标:“哈尔滨电视台”。同年,原中央广播事业局对中国电视台进行调整。哈尔滨电视台被列在停办的电视台之内。
1967年8月至1968年3月,由于受到“文化大革命”的冲击,哈尔滨电视台一度停播。后来恢复不定期的播出,主要转播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前身)节目。有时转播“造反派” 组织的群众大会、批斗大会实况。
1970年8月起,哈尔滨电视台每星期播出2次。
1976年6月末,中共黑龙江省委批准“哈尔滨电视台”更名为“黑龙江电视台”。
1978年8月1日,在播出中开始使用“黑龙江电视台”呼号和台标。
1979年5月,黑龙江电视台开始由北方大厦迁入黑龙江省广播电视大楼,地址在哈尔滨市南岗区中山路115号。
1981年9月28日,黑龙江电视台安装了1部1千瓦彩色电视发射机,播出黑龙江电视台节目,使黑龙江电视台的节目由黑白节目全部改为彩色节目。
1993年6月28日,黑龙江电视台第二套节目开播。
1997年10月16日,黑龙江电视台第一套节目通过亚洲2号卫星传输,覆盖中国全境及亚太50多个国家和地区。
1999年6月28日,黑龙江电视台第一套节目实现24小时全天播出。
2001年3月5日,黑龙江电视台经过重新整合改版后,推出五个专业频道,实现了频道专业化。
2002年,黑龙江电视台公共频道正式开播。
2004年12月,黑龙江电视台少儿频道正式开播。
2009年9月28日,黑龙江电视台卫星频道高清频道开播,实现了高清、标清同步播出。
2011年3月28日,由黑龙江电视台主办的黑龙江网络广播电视台正式上线开播。
融合阶段
2015年1月28日,黑龙江广播电视台中层以上干部大会召开,宣布省委关于黑龙江广播电视台领导班子的决定,标志着黑龙江人民广播电台与黑龙江电视台正式合并。12月18日,由黑龙江广播电视台组建的黑龙江广播电视传媒网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立。
2018年4月17日,黑龙江广播电视台与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在黑龙江广电大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2019年9月25日,黑龙江广播电视台与“今日头条”在哈尔滨签订战略合作协议。12月5日,“快UP·向北方”融媒创新大会在哈尔滨举行。在黑龙江省委宣传部指导、省委网信办推动下,快手与黑龙江广播电视台现场签订合作协议。
2020年5月22日,由黑龙江广播电视台主办的融媒项目“极光新闻”客户端上线。7月2日,黑龙江联通与黑龙江广播电视台签署战略合作意向协议。双方将在省级融媒体大数据平台建设、IPTV内容资源、产品营销资源、5G商用领域等方面进行广泛而深入的合作。
2022年1月6日,黑龙江广播电视台驻佳木斯记者站揭牌仪式在佳木斯市召开。1月17日,黑龙江广播电视台驻大庆记者站揭牌仪式在大庆市举行。2月,央视总台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授权许可全中国各省级卫视转播北京冬奥会开闭幕式,包括黑龙江卫视。5月19日,黑龙江广播电视台驻牡丹江记者站揭牌仪式在牡丹江市举行。8月13日,黑龙江广播电视台驻黑河记者站正式挂牌成立。10月28日,黑龙江广播电视台和哈尔滨工程大学共同成立的“黑龙江智媒体实验室”正式启动。
2022年12月,黑龙江广播电视台加挂“黑龙江省全媒体中心”,获中央编办正式批复。
2023年3月30日,“黑龙江省全媒体中心”正式揭牌。
文化特色
形象标识
黑龙江广播电视台台标为印章式阳刻“龙”字造型,红底白字白框,略呈立体感。“龙”字采用草书体,寓意正在腾飞的黑龙江。
黑龙江省因黑龙江而得名,因此该符号重点强调的是汉字“龙”,同时这个“龙”字的草书体又如同一条蜿蜒的黑龙江,再一看又象一枚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印,是将民族特色与地域色彩结合的典范。
文化精神
参考资料:
分支机构
参考资料:
人员编制
现任领导
参考资料:
主持人
下属频道
广播频率
参考资料:
电视频道
参考资料:
停播频道
下属媒体
参考资料:
所获荣誉
参考资料:
传播影响
黑龙江广播电视台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大力实施品牌战略,不断提升节目品味格调,努力推动精品力作创作力度。截至2019年,该台共获得中国新闻奖一等奖32个, 18部作品获国家“五个一”工程奖,获奖数量均居中国省级台前列。在广电总局技术“金帆奖”、“金鹿奖”评选中,获奖数量均位于省级广播电视台前列。每年在央视发稿都在2000条以上,对上报道一直位居省级台前列,多次获得央视优秀通联集体称号,广播新闻对上报道连续多年获“十强”称号。
最新修订时间:2025-01-08 12:03
目录
概述
发展历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