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
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
黔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Qiannan Polytechnic for Nationality)坐落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是黔南州人民政府举办的全日制普通专科学校,是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学校、贵州省优质高职院校建设立项学校、贵州省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计划建设单位。
历史沿革
前身溯源
1981年,黔南民族行政管理学校创建。
1983年11月,学校开始招生。
1994年,学校成为国家级重点中专。
1959年,黔南州工商界政治讲习班创建。
1960年,更名为黔南州财经干部学校。
1963年,更名为黔南州财贸职业学校。
1969年,学校停办。
1978年,恢复为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财贸中等专业学校。
1986年,更名为黔南州财经中等专业学校。
1989年,更名为黔南民族财政学校。
1956年,黔南农业合作干部学校创建。
1958年,更名为黔南农业专科学校。
1959年,更名为黔南农业学校。
1963年,更名为贵州省都匀农校。
1973年,更名为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农业学校。
1977年,更名为黔南州“五七”农大。
1980年,更名为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农业学校。
1983年,更名为黔南民族农业学校。
1978年,黔南民族工业学校创办。
2024年7月19日,黔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理事会正式成立。
合并发展
2001年8月,经贵州省人民政府,黔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由黔南民族行政管理学校、省级重点中专黔南民族财政学校、黔南民族农业学校和黔南民族工业学校合并组建而成。
2018年,入选为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学校;同年12月,入选贵州省优质高职院校建设立项学校。
2021年9月30日,通过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组织的现代学徒制第三批试点验收。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据2024年5月学校官网数据,学校下设设七系(二院),开办25个专业。
师资力量
据2024年5月学校官网数据,学校有教职工8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300余人。教授、副教授100余人,“双师型”教师300余人。兼职教师200余人。
教学建设
据2024年5月学校官网数据,学校拥有国家级骨干专业5个、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1个、国家级现代学徒制试点1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2个、重点(特色骨干)专业群3个、特色骨干专业7个,省级开放实训基地2个、黔匠工坊1个、现代学徒制试点1个、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4门。
据2024年5月学校官网数据,学校学生在全省首届职业院校田径运动会上获7金1银3铜;国旗护卫队获省第二届大中学校国旗护卫队技能大赛高职高专组一等奖和最佳人气奖;2个团队在全国第二届大学生智能建造与管理创新竞赛中分别获团体二、三等奖;在全国首届数字建筑百万人才职业技能挑战赛“高手挑战”赛中获特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1项;2个团队在全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金奖并代表贵州省参加全国大赛。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据2024年5月学校官网数据,学校拥有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2个。
科研成果
2015-2017年,学校获省级以上科研项目9项。
2018年,学校获贵州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项目立项5项。
学术资源
据2024年5月学校官网数据,学校图书馆大楼面积 2.49万平方米,有纸质藏书五十万册左右,各类中英文期刊近七百种。
文化传统
形象标识
学校校徽分内外两部分,外环是学校的中英文校名,内部主体图案是一只展翅的鸟儿和一本摊开的图书,下方的数字2001代表着建校时间。
精神文化
崇德尚技 知行合一
“崇德尚技”即要求德、技并重;
“知行合一”出自明朝思想家王阳明“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崇德尚技、知行合一”彰显学校“德、技并重,德行合一,技行合一,知行合一”辩证统一的办学理念。
团结勤奋 担当创新
“团结”提倡和谐环境和集体协作精神,这是校园价值体系的体现,是学校师生“背水一战、爬坡上坎”的力量源泉。
“勤奋”是“追赶、超越”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后续动力。
“创新”有走新路、走捷径和超越自我、脱颖而出之意,“勤奋、担当”是行动,是进行创新的关键所在。
“担当”指承担、担负(任务、责任等),语出《朱子语类》。整个校风包含十分丰富的内涵,极具逻辑力,既取意久远又充盈现代精神,既有丰厚的地域文化底蕴,又有深刻的时代意义。体现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有技能的社会主义新人的时代使命。
明理诚信 学以致用
“明理”即懂道理,明察事物的规律,是非得失的标准、根据、理由,意出《朱子语类》“读书穷理,当体之于身”。
“诚信”即“守诺、践约、无欺”,意为:真诚、诚实,守承诺、讲信用。它是公民道德的一个基本规范,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每一个职院人应该遵守的准则。
“学以致用”语出《周易系辞》:“精义入神,以致用也。”意思是:透彻理解《周易》的义理,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达到出神入化的程度,是为了应用。针对职业院校来说,“学以致用”是培养应用性专门人才的必然要求,“学以致用”的“学”,既是知识技能之学,又是理想道德之学;“学以致用”的“用”,既是知识技能之用,又是理想道德之用。同时,“学以致用”的“学”,还是有用之学,能用之学,是勤奋好学之学,是讲究方法之学;“学以致用”的“用”,是学了能用,学了会用,是敢于运用之用,是善于运用之用。在这里是强调勤学善用,学用相长;学无止境,用无止境。“学以致用”,其意既在训导学生,也在勉励教师:学生之学、教师之教都在致用。
敬业垂范 传道授业
中国素有“敬业乐群”、“忠于职守”的传统,“敬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恪守职业规矩与操守之意,是教师立命、立足之根基。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就主张人在一生中始终要勤奋、刻苦,为事业尽心尽力。他说过“执事敬”、“事思敬”、“修己以敬”等话。
“垂范”乃率先、带头、示范之意,即带头做好表率。要求教师“举手投足”都要率先示范。
“传道、授业”即传播做人的道理与观念,教授学习者适应生活、适应社会的各种技术、理论知识并解答各种困顿、疑惑,出自唐代韩愈《师说》。这是为师者最基本的要求。
现任领导
所获荣誉
地图信息
参考资料
学院简介.黔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
黔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章程.黔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31 10:05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