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龙村位于贵州省铜仁市松桃苗族自治县乌罗镇东部,有乌罗镇东大门之称,与本县冷水溪乡接壤,松(桃)印(江)公路穿村而过,村委会距镇府政5公里。全村共分8个自然寨,17个村民组,390户,总人口1800人,以汉族为主,约占80%,苗、土家族等其它民族约占20%。村民勤劳、朴实,主要以种植、畜牧业养殖、外出务工收入为主,2009年全村人均收入约2900元。
民间文化
黔龙村是一个民间文化丰富的大村,传统的花灯、龙灯、狮子灯至今得还保留着,每年的春节村里的男女老少都还组织表演活动,直至正月15日。另外该村还有由灯花演变而来的“唱大戏”表演,如“辕门斩子”、“陈仕美不认前妻”、 “安安送米”、“张四姐下凡太闹东京”等节目,虽然多年不再表演,但至今都还给村民留下难忘的印象,以前参与表演的群众也都还健在。1984年8,该村的唱大戏节目还代表全县参与“湘、黔、渝”边区三县4月8纪念活动,1986年4月,著名作家吴恩泽专程到该村了解唱大戏这一民间文化。
旅游资源
潜龙洞风景区就位于该村,因其海拔1300米,是武陵山区最高海拔的古溶洞群,是几十亿年前罕见的生长于白云岩石层中的古溶洞群,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质地貌奇观。洞内八百米河西走廊、万人聚会的潜龙大厅、洞中西湖,滑腻如油的黑色晶泥、冰清玉洁的南极天、梵净山九龙天池姊妹花-潜龙天池,天龙八部神功绝学-降龙十八掌惊现洞中的石壁上,若隐若现,让无数江湖豪杰趋之若鹜,叹为观止……还有上亿年翘首东盼的钟乳石神龟无不期待着五湖四海的朋友前来旅游观光。这些美丽自然的溶洞风光,古朴独特的民居建筑和淳朴、浓郁的民俗文化以及浪漫迷人的田园生活,使其被称之为梵净山东麓最亮丽的明珠。
特色产业
该村的主要产业为种植业,主要销售往本县。2006年主产业全村销售总收入2.5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18.36%。该村目前正在发展茶叶特色产业,计划大力发展茶叶、蚕桑产业。
自然资源
全村有耕地总面积92.00亩(其中:田25.00亩,地67.00亩),人均耕地0.92亩,主要种植玉米等作物;拥有林地3,200.00亩,其中经济林果地700.00亩,人均经济林果地7.00亩,主要种植八角等经济林果;其他面积800.00亩。
基础设施
该村截止2009年底,已实现通水、电、路、电视、电话,无路灯。全村有25户通自来水,有15户饮用井水,有2户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有27户通电,有13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13户;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12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10户。
该村到乡镇道路为土路;进村道路为土路路面;村内主干道均未硬化;距离最近的车站15.00公里,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15.00公里。全村有摩托车6辆。
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10户,到2009年底,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有27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
人口卫生
该村现有农户17户,共乡村人口67人,其中男性36人,女性31人。其中农业人口67人,劳动力40人。该村以汉族为主(是傣族、彝族混居地),其中傣族1人,彝族7人,汉族59人。
到2006年底,全村参加农村合作医疗40人,参合率59.7%;享受低保10人。
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镇卫生院, 距离村委会卫生所5公里,距离镇卫生院25公里。
农村经济
该村2009年农村经济总收入9.00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5.00万元;畜牧业收入4.00万元,其中,年内出栏肉猪165头,肉牛7头;工资性收入5.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25.00元,农民收入以种植业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4.00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28人,在省内务工0人,到省外务工28人。
文化教育
该村小学生就读到勐乃小学,中学生就读到正兴中学。该村距离小学校13公里,距离中学25公里。目前该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8人,其中小学生5人,中学生3人。
村务公开
该村到2006年底,已签定农业承包合同16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138.6亩。已建立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制度。年末集体总收入0.02万元,农村财务管理实行委托管理,定期开展村务公开,并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主要以粘贴公告方式公开。
发展重点
该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离乡镇较远,经济发展无支柱产业;产品结构单一;交通不便、信息闭塞,难以准确把握市场信息;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薄弱,缺少项目开发资金和技术。
该村今后的发展思路和重点是: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不断完善道路、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引进技术资金,开发当地土地、林业资源,发展支柱产业;调整产品结构;在保证粮食产量安全的前提下,加大经济作物和畜牧业发展力度;主要发展茶叶、桑树等种植(其中:完成种植茶叶100亩、桑树40亩),以及发展养蚕、鸡、猪等养殖业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