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溪河,古名沙河,《齐乘》称蒙水,因源于摩诃山下黛泉,又汇诸涧溪水,故名黛溪河。
发展历史
自古以来鹤伴峰西北之大马峪中诸泉为黛溪之正源,茶泉等水泻入,有黛源古碑立于岸。碑东南是著名的船道峪,是传说中上古的港口。
传说中黛溪河发源于白云山的王母池,白云山顶有一天然水池,常年有水,不溢也不枯,清淳甘美。王母娘娘在天上发现了这一好去处,便来此洗袍,袍子将整个泉池染成墨绿色,并溢了出来,顺山势流下,就形成了如今的黛溪河。
大马峪与葫芦峪二水在长白山中由家河滩汇合后,向北流绕团山山峰,来到春秋时代古夫于城西,齐公子周曾被陈桓子封于此,是史载长白山区最古老的城邑之一。
沙河发源于摩诃峰与黉堂岭之间,为一道宽阔巨溪。至象山下有芦泉,泉自谭涌出,波高数尺 ,有名趵突泉。谭周围高大芦苇,节粗入竹,叶大有香味,为包棕之佳品,他出少见。芦泉水大大增加了沙河水量,沙河在夫于古城西与黛溪相合。
黛溪继续北行,纳于兹峰、会仙峰、印台峰、青龙峰、黄山峰等山峪之溪水,在邹平城西北入古之浒泺.浒泺在清代以前,是一个方圆几十平方公里的湖泊,西接杨绪沟水,南承黛溪河水。章丘,邹平等地向外运山货,均在此湖周围码头装货,顺杏花沟东去,再入小清河至渤海湾。
黛溪河在西董街道流经花盆河水库、马庄水库、台头水库、杏林水库、于印水库,5座水库是“M”形排列,与长白山六大主峰遥相呼应,形成了“青山绿水各成景,鸟语花香满目秀”的美丽风景。近年来,邹平市请国内知名专家对黛溪河进行了全面的勘察,并设计出了科学的治理方案,对黛溪河进行了综合治理,整修水库,治理污水,绿化两岸,使黛溪河变得更加美丽。
地理环境
黛溪河系
邹平市南部山区自然形成的排洪河道,发源于以
摩诃山为中心的18条山峪,上游分两大支流:一条汇西董乡西峪、八柱台、大马峪和上下回诸峪之水,经由家河滩、尚庄至西董村西,向北至崔家营南;另一条汇杏林、秦家沟以南诸涧之水,经黄家河滩、南石至崔家营南,与南来支流汇和,穿于兹山、印台山之间,北流绕邹平市区折向西北,至上口村西南入杏花河,总长23.6公里,流域面积97.5平方公里。1958年以前,涓涓细流(约0.3立方米/秒),常年不断。汛期洪流直下,过水流量达110立方米/秒。因河道纵坡大,流速急,经常泛滥成灾。自1958年,经过多次治理,中上游建起水库塘坝,雨水偏少之年,黛溪河水断流。
邹平市政府改造下黛溪河全长25公里,流域面积71.79平方公里,它实际上是杨绪沟水的一条支流。它接纳长白山东部各峰间之水,北流古浒泺,也就是杏花沟。
摩诃峰东葫芦峪,是黛溪河的上源。摩诃峰下有葫芦泉,自山半喷涌而出,斜挂山崖之上,飞泻至上回村西成河,又有杏花泉、桃花泉、梨花泉注入,向东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