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足对
汉语词汇
人们常用“鼎足”来比喻三方面对立的局势。所谓“鼎足对”,就是指三个互为对偶的句子组成的对联。“鼎足对”是“三柱联”的一种形式’。‘三柱联’由一上联和两下联组成,两下联同对一上联,一上联收于仄声,两下联皆收于平声。”
简介
明代宁献王朱权在《太和正音谱》中给它取了个十分动听的名字:“燕逐飞花对”。
起源
鼎足联,即三柱联,又叫“燕逐飞花”联。一般的对联,都上下联两句,此种联的特点是三句,一句可对二句,二句可对三句,一句也可以超越二句对三句。如春联:“爆竹迎春,社会与时俱进;笙歌贺喜,人民布德同昌。神州航宇,英才为国争光。”新婚联:“庆良辰,海誓山盟成眷属;迎佳偶,月圆花好证同心。歌盛世,志同道合展才华。”谐趣联:“是是非非,非非是是,是是非非非也是;真真假假,假假真真,真真假假假亦真。怪怪奇奇、奇奇怪怪。怪怪奇奇奇不怪。”
鼎足联的产生,是在两句联的基础上延伸发展而成的。说来极为简单,只是由两句增加为三句。但应注意的是不能乱写,不能写成“允情对”,风马牛不相及,内容必须相联,一定主题集中一致。鼎足联起源,是从诗词曲中的“鼎足句”直接影响而成,传说源于汉代的民谣,大量创作鼎足联则是元曲的作者。如马致远的小令《天净沙》中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他的套曲《双调·夜行船》中的鼎足句就更多了。如:“红尘不向门前惹;绿树偏宜屋上遮;青山正墙补头缺。”“和露摘黄花,带霜烹紫蟹,煮酒烧红叶。”
在明代朱权的《太和正音谱》中,鼎足句也不少。如:“鹿逐成群;鱼虾做伴;鹅鸭为邻。”“山花红雨鹧鸪啼;院柳苍云燕子飞”;池塘绿水鸳鸯睡。”诸如此类的鼎足联的原型,都是我国古代文学艺术史中有声有色、有情有景的鼎足联。
中国历史跨进了近现代时期,仍然产生着一些鼎足联,如在江西清安城东原来的孔庙侧的三义祠、祀刘备、关羽、张飞,今人李云蔚先生曾题七言鼎足联:“明诚秉义合天心;昭烈怀仁绵汉祚;行忠矢勇振朝纲。”陕西潼关葛洪岭下建有三柱亭,李云蔚先生又为此亭题八字鼎足联:“黄鹤南飞,黄河北去;诸峰削立,诸夏中分。紫气东来,紫关西去。”另外,李云蔚先生还为内蒙古的深井三角架撰写了十一字的鼎足联:“同心转轴,依依山韵冫合驼铃。致志垂纶,熠熠波光摇瀚海;联歌顶水,行行雁序绕穹庐。”李云蔚先生的鼎足联和历史上的文学作品中的鼎足句,还有一些,就不一一列例了。如果能在合适的场合用上一些鼎足联,也许能增加一些小小的新颖、新奇、特殊之风味。
鼎足对的演变
三柱联
“鼎足对”后来逐渐演化为“三柱联”,是由三个可互为对仗的句子组成的对联。可由一个公共上联,两个下联组成。或者由两个上联,一个公共下联组成。正如联家说的“鼎足而三,只合以一出句两对句”。这讲的是鼎足联。鼎足对与鼎足联的相同点,表现为两者外部形态上的相同,即都有三句互为对偶,其基础都是对偶语言。两者不同之处,鼎足对是对“支体必双”的对偶的突破,是对偶修辞的扩展,讲的是修辞。而鼎足联是传统“两支联语”组成对联的突破,是文学形式的创造。鼎足联是现实生活条件下以及建筑物模式的变化中创造出来的。
传统的中国式房屋张贴对联为屋门的一左一右,而三柱联是为有中柱门的房屋准备的,中柱贴上联,左右两柱分贴两个下联。三柱联’又名‘三柱对’,其存在形式有二种:一是见于鼎足式的三柱,如三柱亭的三根柱子,此种形式又名‘鼎足联’或‘鼎足对’;二是见于平排的三柱,如有中柱门的中柱及其两根旁柱,两间联壁房的三根柱子。‘三柱联’由一上联和两下联组成,两下联同对一上联,一上联收于仄声,两下联皆收于平声。其镌贴有讲究,人面对建筑物,有中柱门的中柱用上联,右旁柱用第一下联,左旁柱用第二下联;联壁房的三柱,右柱用上联,中柱用第一下联,左柱用第二下联;鼎足式三柱,其前右柱用上联,前左柱用第一下联,后柱用第二下联。
举例
山西运城市购书中心是一座有三根柱子的特殊建筑,悬挂了一幅三柱联:
上联是:书海扬帆驰远岸;
下联一:国风凝瑞蔚奇观;
下联二:关公助我上高端。
洗衣店三柱联:
相庆清芬投契;
同欣岁月利生;
乐教人物改观。
横批——郅臻明洁(右柱和中柱之间),协计富康(中柱和左柱之间)
某婚房三柱联:
上联是:庆良辰,海誓山盟成眷属;
下联一:迎佳偶,月圆花好证同心;
下联二:歌盛世,志同道合展才华。
近几年,笔者曾创作过许多副鼎足联(三柱联),它突破了对联仅两句的特有的艺术形式。例如,笔者题浙艺坊三柱联:
浙江柳水涛声壮;
艺苑诗坛韵味长。
坊间石店佳联雅。
鼎足对的使用
鼎足对很适合于夫妻双穴坟墓。双穴坟墓有三根墓柱,正需用由三联组成的鼎足对,用法有两种。一种类似于中柱门用法,上联在中间,左右(人位于坟墓前,朝向和坟墓保持一致,即背朝坟墓,正手为左)分别用第一下联和第二下联。另一种用法是,最左边的用上联,中间和右边分别用第一下联和第二下联。这种用法对每边字数较多须回行形成龙门对形式的鼎足对较适用。故一般首选第二种用法。
北宋词人柳永《醉蓬莱》中“玉宇无尘,金茎有露,碧天如水,”用的是鼎足对。鼎足对在宋词中较常见。如苏轼《行香子·过七里濑》中“但远山长,白山乱,晓山青。”又如,秦观《行香子》:“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再如,辛弃疾《水调歌头·盟鸥》:“破青萍,排翠藻,立苍苔。”鼎足对在元代散曲中更为常见。如,马致远《夜行船·秋思》中“和露摘黄花,带霜烹紫蟹,煮酒烧红叶。”又如,张可久《人月圆·客垂虹》:“三高祠下天如镜,山色浸空蒙。莼羹张翰,渔舟范蠡,茶灶龟蒙。古人何在,前程那里,心事谁同?黄花庭院,青灯夜雨,白发秋风。”此曲除开头两句是散句外,其余都是三句对,一共组成三组鼎足对,十分工丽。
对联何时有鼎足对修辞法难以考究,笔者见到最早的鼎足对是在国民初年。例如,黄兴挽宋教仁联:
前年杀吴禄贞,去年杀张振武,今年杀宋教仁;
你说是应桂馨,他说是洪述祖,我说是袁世凯。
1913年3月20日,宋教仁被袁世凯派刺客杀害于上海。黄兴用鼎足对修辞手法写了此挽联。联语最后一个字上平下仄,为特例。此联为三句一组,字数相同,互为对偶,是标准的鼎足对。联中指名道姓,怒斥凶手,语如连珠之炮,满腔愤慨,是声讨袁世凯的檄文。当今也有鼎足对,例如,湖北武汉东湖风景区联:
鹄比翼,花颦眉,柳拂裙,画意更兼诗意;
林蕴幽,水凝碧,山环翠,东湖不让西湖。
此联为鼎足对,上下联前三句字数相同,互为对偶。上联第一句“鹄比翼”可与第二句“花颦眉”对,第一句又可与第三句“柳拂裙”对。下联第一句“林蕴幽”可与第二句“水凝碧”对,第一句又可与第三句“山环翠”对。
有些联家讲解鼎足对举例都不恰当,例如,有本教材举例,俞樾贺任小沅七十寿联:
屏藩节钺半生来,宦迹两至吾乡,撩友曰善、士林曰善、闾阎曰善;
香山放翁七十岁,诗篇并为公寿,富贵中人、风雅中人、神仙中人。
作者认为,是“鼎足对,上下联最后三个分句排比自对。”此联上下联最后三个分句是无法自对的,“善”与“善”、“人”与“人”怎能对?自己对自己,不是“合掌”了吗?为此不是鼎足对。其实后面三句是排比修辞手法。排比是不要求自对的。
又有联家说,在楹联创作实践中,真正三句独立一章的极少,而往往是以“鼎”对“鼎”用之,即以三个词组属句缀偶、排比自对的形式出现。如传世名联:
花好月圆人寿;
时和岁乐年丰。
又如,傅山(青主)联:
竹雨松风琴韵;
茶烟梧月书声。
这里讲解和举例变调了,此两联不是“三句”句子而是“三个词”组成或短语,怎能是鼎足对呢?
又有联家解读《联律通则》,举联例,鼎足对。例如,李云蔚题江西靖安三义祠联:
明诚秉义合天心(下联)
昭烈怀仁绵汉怍(上联)
衔忠疾勇振朝纲(下联)
他说,“此联鼎足而三,用于三义祠(祀刘备、关羽、张飞),是适当的。”此处联家把“鼎足对”与“鼎足联”弄混了。
鼎足联,又称三柱联,是由三个可互为对仗的句子组成的对联。可由一个公共上联,两个下联组成。或者由两个上联,一个公共下联组成。正如联家说的“鼎足而三,只合以一出句两对句”。这讲的是鼎足联。鼎足对与鼎足联的相同点,表现为两者外部形态上的相同,即都有三句互为对偶,其基础都是对偶语言。两者不同之处,鼎足对是对“支体必双”的对偶的突破,是对偶修辞的扩展,讲的是修辞。而鼎足联是传统“两支联语”组成对联的突破,是文学形式的创造。鼎足联是现实生活条件下以及建筑物模式的变化中创造出来的。近几年,笔者曾创作过许多副鼎足联(三柱联),它突破了对联仅两句的特有的艺术形式。例如,笔者题浙艺坊三柱联:
浙江柳水涛声壮;
艺苑诗坛韵味长。
坊间石店佳联雅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5-15 13:41
目录
概述
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