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国时,闽国
王延政于
天德元年(公元943年)据
建州称帝,将东汉
建安元年(公元196年)设置的
建安县的南城门城楼改建为“五凤楼”,以显示“凤集瑞”的帝王气象。楼下的拱洞基础故址保存至今达一千八百多年。在一千多年的历史中,鼓楼几历毁圮,也几经修建。南宋
端平二年(公元1235年),在“五凤楼”遗址上新建“
谯楼”,即鼓楼,并由
南宋文学家
刘克庄撰写《新建谯楼记》。
明清两朝共修建五次,在清朝
乾隆十九年(公元1754年)重建后,命名为“镇安楼”。民国六年(公元1917年)再次重修,复称鼓楼,延用至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次重建在1980年,1983年完工。(右下方远处青色建筑即为2005大修前的鼓楼,摄于1998年)
新建的鼓楼,坐南朝北,采用明清重檐歇山式建筑风格,宽26.5米,纵向长17米,高28米,雄伟壮观,巍峨耸立。主楼有双层飞檐、四围红柱和雕梁画栋,极富古城风韵,又具时代新姿。楼的南北两面悬挂牌匾,上书:“雄镇南天”、“恩迎北极”。
鼓楼,已成为建瓯的
标志性建筑,是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景观。鼓楼,它目睹了千年变迁的
沧海桑田,也将见证
建瓯奋起腾飞的灿烂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