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索,面神经的一个分支。起于面神经的面神经管内段,经颞骨岩部的岩鼓裂出颅腔,加入舌神经分布。内含中间神经的特殊内脏传入(味觉)纤维和副交感节前(一般内脏传出)纤维。
鼓索的形态学结构及其两种纤维
鼓索是面神经的分支之一。鼓索在面神经出茎乳孔以前发出,行向前上,进入
鼓室,行于
锤骨和
砧骨之间,穿岩鼓裂出鼓室,至颞下窝,在颞下窝内,行向前下,加入舌神经。
鼓索内含有两种纤维:味觉纤维,分布于舌前2/3的味蕾;副交感纤维,在下颌下神经节内交替,节后纤维至下颌下腺和
舌下腺,支配腺体分泌。
与鼓索相关的疾病
周围性面瘫:
周围性面瘫系面神经核或其下的面神经各段损害所致的面肌麻痹。面神经离脑后多次弯曲穿行于颞骨骨管内,较易遭受损害。由于它是混合神经,受损后除影响颜面表情动作外,还会造成咀嚼运动、言语功能、味觉、视觉等功能障碍。
【病因】
(1)自脑桥下部的面神经运动核到内耳门之间的各种颅内疾患,如听神经瘤、脑膜瘤、原发性胆脂瘤等。
(2)颞骨及其附近病变所致的面神经炎症、水肿、受压或断裂。
(3)颈上深部和腮腺的肿瘤,手术与其他利器损伤可累及出茎乳孔后的面神经。
【病理生理】
1.神经失用为轻度损伤引起的神经传导阻滞。无轴索变性无髓鞘与神经纤维中断。肌肉瘫痪而不萎缩。去除病因后可恢复。
2.轴索断裂损伤的面神经远端,神经轴索与髓鞘变性而鞘膜完整。变性轴索和髓鞘后被吸收轴索即可从近端沿中空的鞘膜管以每日约1mm的速度向远端再生,直至运动终板,神经传导得以部分或全部恢复。
3.神经断裂系神经干断裂,伴神经远端变性。断端若对合则神经鞘膜的雪旺细胞首先再生。若缺失较多须经手术切除后改道吻合或移植神经才可恢复。
【临床表现】
单侧周围性面瘫,面部两侧不对称。患侧表情动作丧失,不能蹙额、皱眉、闭眼,久之下睑外翻流泪,结膜角膜因长期外露而干燥发炎。患侧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并斜向健侧,鼓腮时漏气不能发“波”等爆破音。进食时液体从口角外流。双侧面瘫者面部呆板无表情。
【定位诊断】
1.核性损害常伴外展神经麻痹,脑桥外侧综合征及对侧偏瘫。患侧味觉、泪液和唾液分泌功能正常。
2.小脑脑桥角段损伤面瘫伴神经性聋和眩晕,角膜反射、镫骨肌声反射消失,泪液、唾液分泌及味觉实验正常或减退。
3.迷路段损害(包括膝神经节)面瘫伴神经性聋,镫骨肌声反射消失,泪液、唾液分泌及味觉功能减退或消失。
4.鼓室段损伤(镫骨肌支以上)伴传导性聋,耳鸣或听觉过敏,镫骨肌声反射消失,唾液分泌及味觉功能减退而泪腺分泌正常。
5.乳突段损害若在镫骨肌支与鼓索神经之间,则只伴有味觉与唾液分泌减退。若在鼓索神经以下,定位检查结果均正常。
6.颞骨外段损害累及主干则所支配的全部肌肉麻痹累及分支则所支配的相应肌肉麻痹。定位检查结果均正常。
【鉴别诊断】本症与中枢性面瘫区别,后者额纹不消失,患侧蹙额皱眉正常,多伴有偏瘫等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