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职仪
南朝王珪之撰写的官制史书
齐职仪,官制史书。又作《齐职官仪》。《齐职仪》是首部官修政典。该书在时代范围、栏目设置这两个方向实现了对官制撰述传统的突破。
内容简介
宋元徽二年(公元473年),奉敕纂集历代设官制度,撰成此书。书中于宋以前历代官制,分门别类,依次叙其因革。史称“凡在坟策,必尽详究”,故“等级掌司,咸加编录;黜陟迁外,该研记述,章服之差,兼冠佩之”。《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隋书经籍志考证》皆有著录;《南齐书·王逡之传》、《南齐书·百官志》、《陈书·袁枢传》、《太平御览·职官部》亦皆见称引。旧列史部职官类。已佚。
《齐职仪》的编纂始末主要依靠《南齐书·王逡之传》的一段记载了解:从弟珪之,有史学,撰《齐职仪》。永明九年(491),其子中军参军颢上启曰:“臣亡父故长水校尉珪之,藉素为基,依儒习性。以宋元徽二年(474),被敕使纂集古设官历代分职,凡在坟策,必尽详究。是以等级掌司,咸加编录。黜陟迁补,悉该研记。述章服之差,兼冠佩之饰。属值启运,轨度惟新。故太宰臣渊奉宣敕旨,使速洗正。刊定未毕,臣私门凶祸。不揆庸微,谨冒启上,凡五十卷,谓之《齐职仪》。仰希永升天阁,长铭秘府。”诏付秘阁。
《齐职仪》也因其官修性质染上了浓厚的政治色彩。政典承载着经官方认定的制度通史,当朝官制作为历史演进的结果,在叙述中无疑会被正当化、辉煌化。易言之,这部官制大典实际上是政权展示其正统性与制度合理性的窗口。由是才能理解王颢上表里“使速洗正”之语。褚渊在齐初宣达的敕旨,不单单是对书籍编纂的催促。王珪之的工作始自宋廷的推动,宗旨在于说明刘宋的设官分职及其承接的制度传统。易代后,这一立意所依附的政治基础瓦解,后续撰写则须配合萧齐的意志,服务于新政权的建设。所谓“洗正”,就是削除过去宣扬宋制的文辞,而改以齐制为尊,将后者塑造为历史发展的顶点。该书被命名为“齐职仪”,也是“洗正”的一个侧面。
《齐职仪》的问世揭开了官修政典的序幕。继齐而起的萧梁王朝,也沿袭了这一做法。《梁书·沈峻传》曰:“时中书舍人贺琛奉敕撰《梁官》,乃启峻及孔子袪补西省学士,助撰录。”同卷《孔子袪传》又云:“中书舍人贺琛受敕撰《梁官》,启子袪为西省学士,助撰录。”两条材料显示,朝廷曾任命中书舍人贺琛修纂梁代的政典,沈峻、孔子袪乃其助手。《梁书·贺琛传》载:
  普通中,刺史临川王辟为祭酒从事史……稍迁中卫参军事、尚书通事舍人,参礼仪事。累迁通直正员郎,舍人如故。又征西鄱阳王中录事,兼尚书左丞,满岁为真。
尚书通事舍人”应为“中书通事舍人”之讹。据同书《武帝纪》,普通五年(524)鄱阳王萧恢由征西将军进号骠骑大将军,故贺琛迁“征西鄱阳王中录事”是在该年以前,他担任中书舍人的时间当为梁武帝普通前期。也就是说,《梁官》的修撰始于此时。
  主撰者贺琛出自治礼世家,“殊有世业”,制度之学乃其特长。从普通年间入朝任事直至大同年间,他一直带有“参礼仪事”的职衔,“凡郊庙诸仪,多所创定”,撰立了多篇仪注,是萧梁制度建设的得力干将。沈峻、孔子袪则为著名儒士,沈峻尤其长于《周礼》,这可能是他们被招入西省、佐助撰录的原因。从朝廷为贺琛专门配备助理人员可以看出,《梁官》的修纂是颇受统治者看重的工程。沈峻和孔子袪的传记都提到,该书不久即告完成。但遗憾的是,这部政典很可能在梁末的战火中未能幸免,以致卷数和具体内容已无迹可寻。
作者简介
南朝宋、齐之际,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北)人。宋时奉命考历代职官。入齐,以为长水校尉,撰《齐职仪》五十卷,未刊定。旋卒。永明九年(491)其子颢奏上,诏付秘阁。
2013年4月南京栖霞区燕子矶新城下庙社区上坊庄出土南齐王珪之墓。
参考资料
《齐职仪》与官修政典的兴起.中国历史研究.2021-11-29
最新修订时间:2023-11-30 18:10
目录
概述
内容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