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腰襦裙为
襦裙的一类,属于汉服。裙腰与腰部平齐,故名。齐腰襦裙的上襦可为
交领或直领(
对襟)。同
高腰襦裙相比,齐腰襦裙更为常见。按上襦分,可分为交领齐腰襦裙、直领齐腰襦裙(对襟齐腰襦裙)。按穿着对象分,可分为女式齐腰襦裙、男式齐腰襦裙。
历史背景
襦裙由
短上衣加长裙组成,即上襦下裙式套装。襦裙从有实物考证的战国时期,尽管长短宽窄时有变化,但基本形制始终保持着最初的样式。襦裙是是我国
服饰史上最早也是最基本的服装形制之一。
襦裙始于汉代。
魏晋时期裙腰日高,上衣日短,
衣袖日窄;后来又走向另一极端,衣袖加阔到二 三尺。隋代,上襦又时兴
小袖。唐代长期穿用小袖短襦和曳地长裙,但盛唐以后,贵族妇女衣着又转向阔大拖遝。裙的式样用四幅连接缝合而成,上窄下宽,下垂至地,不施边缘。裙腰用绢条,两端缝有
系带。
朝鲜族女子传统的襦裙套装,上襦为小
灯笼袖斜襟短衣,以花结襻带系合;下裙为
高腰长裙,少女为统裙式,婚后缠裙式。
服装简介
与其它服装形制相比,襦裙有一个明显的特点:上衣短,下裙长,上下比例体现了黄金分割的要求,具有丰富的美学内涵。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平面裁剪,多缘边,绸带系结;上襦变化主要在领型及
门襟上,下裙长至鞋面。大凡衣短则裙长,衣短至腰间,裙长至
脚踝骨之下;衣长则裙阔,衣长时,长到臀至膝下,而裙露仅几寸,裙子不必显出特色。襦裙忌讳上下平分秋色,会显得呆板少变化。
制作工艺
说明:这里贴的是襦裙的基本型裁法,其中襦为合身型的交领短襦,宽度以人的胸围大小为基准,长度仅过腰部而未及臀,裙为围合式半截长裙。
如果是长度到臀部或超过臀部的,下摆需加宽而成圆弧形,就不是图1中的方形下摆了。当然也可以继续采用这种剪裁法,但宽度须以
臀围大小为基准,这样当襦束在裙内后,上身就会有太多多余的布量
一、襦的裁法
交领襦的常见裁法有两种。因为交领的缘故,
前襟会重叠一部份的布,一片布很难满足
前襟布量的要求,因此,这两种常见的裁法都是由两片布来组成一件襦。一种是后中破开法(如图1所示),两片布的缝合线在后背正中。古画中常见人的衣服后背正中有一道明显的线,当是采用了这种裁剪方法;另一种是前襟补量法,即两片布的缝合线在右前襟,这种剪裁法的优点是缝合部位被左襟所掩盖,衣服表面看不出来。这两种方法之外还有一种是通过调整
肩袖部斜度来满足前襟重叠部位所需布量的剪裁方法,只需要一片布即够,不需要另外再裁开来,但因为我不是很了解这种方法,也就不详说了。
步骤一
开剪前首先要掌握以下几个数据:胸围、肩袖长、背长、衣长、袖缘宽、领
边宽、袖口
止口、衣服下摆止口等。
胸围:指衣服的胸围而非人体的胸围。它等于人体的净胸围+衣服松量。把软尺水平状通过乳峰点的位置测得人体的净胸围(注意软尺要松紧适度),衣服松量由自己喜好决定,一般来说,松量4CM~6CM为紧身型(适合要求比较紧身的
中衣或单穿的襦),8-10CM为合体型(可单穿或里面再加一两件衣服),14CM以上算是宽松型,但这是对一般厚度的布料而言的,如果是比较厚的冬天布料或者里面准备做夹棉,还要在各型的基础上视面料的厚度而加大松量。如果不方便量,可以参考现代成人女子的净胸围尺寸:S型76CM,M型82CM,
L型88CM,XL型96CM。
肩袖长:从脖子后隆起的那块颈椎(也称后颈点)量至手臂上你所想要做到的袖子位置上。肩袖长里面还包含了袖缘的宽度。长袖可量到手指尖(如果考虑到汉服袖长回肘的说法,可以做得更长一些),短袖除非想做
半臂,否则建议最短只做到小臂中部,因为汉女服的讲究是不露手,现代虽然可放宽些标准,但太短了也不雅观。现代参考尺寸(只到小臂与手掌的交界处):S型59CM,M型61.5~63.5CM,L型63~64CM,XL型64.5CM。
背长:从后颈点量到腰部最细处。现代参考尺寸:S型36.5~37.5CM,M型38~39.5CM,L型38~40CM,XL型39CM。
衣长:可以
直接量,是从后颈点量到腰部以下你所想要的位置上,但不要到臀部最宽的地方(因为这是短襦)。如果不想量,也可以用背长加,一般背长加上5~14CM都可以。
袖缘宽:随
个人喜好自定。至于是否要袖缘,一般来说,窄袖可无缘,
大袖须有缘,中袖则有无缘自定。(通常为2寸,即7CM左右)
领边宽:随个人喜好自定。但注意其
宽窄比例要与人的脸型与身材配合,不可太夸张。如瘦小的人则不宜做太宽的领边。
袖口止口:止口(又叫
缝份)是用于接合布料的量。如果有袖缘,止口1CM即可,如果无袖缘,那么要留2~3CM。
下摆止口:2~3CM。
步骤二
开格,剪出一块方形的布料或
纸样(图2)。如果是比较不容易变形的布料如棉、呢等,可以直接在布料上操作,如果是容易变形的布料如
雪纺真丝之类,最好先做纸样。开格的大小为:长=1/4胸围+肩袖长-袖缘宽+袖口止口;宽=(衣长+下摆止口)×2
开格后在布料(纸样)上画出以下几条
辅助线,辅助线的位置如图2
说明如下:
1/2胸围线:这条线确定衣服的宽度
背长线:确定腰的位置
胸围线:这条线通过胸部但并非通过乳峰点,可表示
袖窿(袖子与衣身的交界线)深度的位置,距肩袖线的
垂直距离为:净胸围/6+7CM
步骤三
画出衣身与袖子下方的线、后中线、领口线、左前襟线(图3)。
衣身与袖子下方的线:如图3所示。袖子下方的
线与衣身的交界处宜在胸围线与背长线之间,如果在胸围线之上,则袖窿过窄,如在背长线之下,则袖窿过宽。这条线决定袖子的形状,图3中仅为示范,至于是窄袖还是大袖、
琵琶袖、直袖之类的,由个人选取的款式决定这条线的画法。须注意的是袖口下方最好是直角,以方便袖子前后片的拼接。
后中线:后背正中的线。把图2中的辅助线变为
实线即可。
领口线:画法如图3。AB长度=后领横+(领边宽-N)+M,其中后领横=1/4
颈围=净胸围/20+2.9CM;M为领边离脖子的宽度,M越大领口越大;N的大小为0CM~领缘的宽度,在M为0的前提下,它决定着领边的角度,理论上,当N为0时,领边刚好到颈侧,当N等于领边的宽度时,领边
则立起来包住颈部。但是,AB长度小于1/2大
肩宽(大肩宽是左右肩峰点的长度,测量时要通过后颈点)。后领深=1/3后领横。
领口线与后中线的交界处须为直角,然后画圆顺的弧线经B点到C点。图3中C点为胸围线到背长线间的左边线上的任一点,但最高不能超过袖子下方的线与衣身的交界点,最低不宜低于背长线。B点到C点的弧线弧度不能太大,弧度最大处离BC的直线最好不要超过1~1.5CM。注意一整条线都要圆顺流畅。
左前襟线:在BC弧线上作
垂直线到下摆线上,垂直线离最左边线的距离约为2~6CM(如果距离太大,两侧的衣缝会被拉得变形,如果太小,就不能靠
衣襟的系带来调节领口的大小与衣身的松紧)
步骤四
把布料(纸样)沿肩轴线对折,画出袖子下方与衣身的止口1CM,(如图4),然后把袖子下方线与衣身线剪出来。(图4中阴影部分的外侧线)
步骤五
剪出衣片。把对折的布料(纸样)打开,画出后中线、领口线与左前襟线的止口(1CM),然后沿止口线外侧剪开(如图5)。图5中箭头表示与布料边沿平行的
经纱方向。
步骤六
画出第二块衣片。把图5中的布料(纸样)反过来,覆在另一块布料上,照这块衣片的形状剪出第二块衣片。
步骤七
剪出领边与袖缘(图略)。领边的长=图3中领口线的长度×2,领边的宽=(做好后款式所需的宽度+止口1CM)×2。袖缘的长=袖口长度+止口2CM,袖缘的宽=(做好后款式所需的宽度+止口1C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