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齐哈尔市民族中学(Qiqihar National Middle School),是省级重点高中,也是省首批办好的重点中学、全国民族中学示范校、省级示范性高中、省级心理健康研究基地、黑龙江省唯一的多民族的少数民族中学。作为全省民族教育的窗口校和龙头校,在全省乃至全国享有较高声誉和知名度,享有“黑龙江省少数民族人才的摇篮”之美誉。
历史沿革
建校起源
齐齐哈尔蒙旗师范与东北蒙旗师范同一年成立,这是巧合吗?不是的。这两个学校最早的发起人是郭道甫,又称墨尔色。
达斡尔族,莫和尔图人,名门望族出身。幼年在家学习满文,稍长入海拉尔满蒙学校学习汉文和蒙文。1910年入黑龙江省立第一中学,4年后毕业;1915年入北京俄文专修馆学习俄文。由于他勤奋好学,很快掌握了满、蒙、汉和俄等文字,后来又自修英语和德语。
为了提高蒙古民族的文化素质,1918年他在海拉尔成立私立学校,自任校长。1920年任呼伦贝尔蒙旗官立学校校长,课程是辛亥革命后新编的教材。1922年任北京蒙藏学校教员兼学监和北京政府中俄交涉公署署长王正庭的秘书兼咨议处俄文翻译。1923年6月前往乌兰巴托考察“
外蒙古独立”情况,其间撰写了《新蒙古》一书。1924年初组建“呼伦贝尔青年党”接受“外蒙平民革命党”的主张。
1924年
中华教育改进社在南京召开年会,郭道甫代表蒙古地区出席会议,并就蒙古教育问题发表演讲,发表《蒙古与教育》一书。随后南下广州,会见孙中山先生,同他交谈蒙古民族的解放问题,使他深受三民主义的影响和鼓舞。同年发表《蒙古问题》和《蒙古民族自决运动》等文。
1925年10月
内蒙古人民革命党在张家口成立。郭道甫任中央执行委员兼秘书长。这一年他以冯玉祥秘书和西北督办署咨议的身份活动于内蒙古西部地区,后赴乌兰巴托,在蒙古被选为全国职工总工会中央委员会秘书长,并代表蒙古出席莫斯科召开的世界工联会议,当选为世界工联委员。
1928年7月郭在新左旗秘密召开青年党会议,决定以“武装革命恢复呼伦贝尔的完全自治”,提出“蒙古人民来治理蒙古”的口号,并组织武装暴动,在东北军的镇压下失败。后来以“政治问题”解抉呼伦贝尔为条件,郭去奉天接受议和。东北当局接受郭主张在不脱离中国的前提下,准许呼伦贝尔自治民治的要求。少帅又亲自答应郭提出的第二个要求:大力扶持和发展蒙古民族的文化教育,满足他抓基础教育培养师资的心声。同年冬,郭在奉天组建蒙古文化促进会,并以该会客义在沈阳艾家胡同创建东北蒙旗师范学校,自任校长,张学良任董事长。办学经费由奉天每年拨出一万四干两银元,布特哈、齐齐哈尔、呼伦贝尔各分担一千六百至三千两银元。
郭任东北长官公署咨议和张学良的秘书以后,在郭的建议下少帅指示黑龙江省督军署在齐齐哈尔市成立蒙旗师范学校初级部。郭提出“欲以造就为蒙古民族奋斗之人才”的口号。大力培养蒙古民族
青年一代,使蒙古人民不再受其它民族的欺压和剥削,达到振兴和拯救蒙古民族的目的。“九一八”事变后郭向张学良打电报表示:誓死不做亡国奴,要和日本帝国主义抗战到底。同年12月去苏联驻满洲里领事馆以后失踪。
建校时间1928年11月,当时学校名称是齐齐哈尔私立蒙旗师范学校。
1936年夏天,设在奉天的
东北蒙旗师范学校合并到齐齐哈尔私立蒙旗师范学校,校名改为兴安师范学校。
1938年下半年兴安师范学校迁到扎兰屯,校名改为扎兰屯师道学校,一直到1945年8月光复。
建校时间为1928年11月,1929年3月1日正式上课。是私利公助学校。
黑龙江省财政厅每月拨两千元经费,四旗一办每月拿两千元,1936年后全部经费由伪蒙政部拨给。
学制:附设的小学部四年,初师三年,中师五年。
教材和课程设置:各个时期和其它同类学校相同,蒙文自编教材自印。
学生来源:主要招收扎赉特旗,郭尔罗斯后旗,莫力达瓦旗,阿荣旗,布特哈旗,齐市郊区,讷河县,嫩江县,杜尔伯特旗,依克明安旗的蒙族、达族、
鄂温克族学生。年龄一般12岁-25岁,个别有30来岁的学生。1936年后招收全东北的蒙族学生。
班级和学生人数:建校初期3个班80人,其中有小学预备班;最多时学生6个班250人。1933年第一期初师毕业生20名,1935年第二期初师毕业生20名;1937年第一期中师毕业生17名,1938年12月第二期中师毕业生34名,上日本国参观旅行一个月。
教职员:1928—1931年十名教职员,还有外校教师兼课的,到1933年增加到三十名左右,学历大部分大专文化程度。
建校有贡献的人物:
巴达玛拉布旦:扎赉特旗第十四代王爷,校务委员会委员长,蒙古族。曾任伪兴安总省省长,“八一五”光复时被苏联红军逮捕,死在集中营。
德古来:八旗筹办处主任,校务委员会副委员长,
达斡尔族。曾任伪蒙疆自治政府财政部长,解放前跑到台湾后定居美国。
德旺道尔吉:杜尔伯特贝勒,校务委员,第一任校长,但不常来校办公,蒙古族。
多公爷:郭尔罗斯后旗公爷,校务委员,蒙族。
巴贝斯:依克明安旗贝斯,校务委员,蒙族。
吴维帮:讷河蒙旗办事处主任,校务委员,达斡尔族。
图门满都呼:扎赉特旗王爷协理,校务委员,蒙族。
金耀州:
梅里斯达斡尔族,校务委员,第一任训育主任。
沃子述:齐市人,达斡尔族,北师大毕业生,校务委员,第一任教务主任。
包景芳、孟照德都是郭尔罗斯后旗人,校务委员,教蒙文课。
校长更迭表:
1928——1930年:德旺道尔基;1931——1932年:图门满都呼;
1932——1934年:哈斯巴特尔;1934——1941年:阿成嘎;
1936年两校合并后,兴安师范变为国办学校,陆续派来七八个日本教员,增加了日语授课时间,大搞奴化教育。池尻掌握财政大权,吉村是舍监,他比训育主任权利大,任意打骂学生。经常借故折磨学生,十一月中旬要学生只穿背心裤衩,从学校跑到西大桥跑回来。由于日本人的欺压,学生从36年的220名突减到37年的150名。后来由于学生反抗和强烈要求下,迫于群众压力,1938年日伪当局把池尻、吉村调离学校。
当时的校址:如今民族中学正楼位置上,有三所白砖房,每个约有150平方米。中间一所为教师办公室和教师独身宿舍,东西两边为教室。其北面有一栋青砖房300平方米,是学生宿舍,其东面有食堂和厨房250平方米,其南面是水房和洗脸室,浴室约有40平方米。
学校经过齐齐哈尔蒙旗私立师范,兴安师范学校,扎兰屯师道学校的变迁,虽然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克服种种困难,在先辈们再接再厉不断努力下,学校发展成为东蒙地区的民族教育中心,培养了大量的各种人才。日本留学生有五六十名,国内各大学毕业年一百多人,解放初,在内蒙古自治区厅局级以上的干部中有九十来名。
嫩江省立蒙古师范学校
解放后1946年8月16日,党和政府重建这个学校,校名为嫩江省立蒙古师范学校,校址在齐齐哈尔市。
解放战争艰苦年代里,嫩江省人民政府在于毅夫主席主持下,同意蒙政厅建议,建国前的1946年8月16日重建蒙古师范学校,任命沃文德为第一任校长。学校当时分为简师和师范两个班,学生不足百人。简师班修业期为三个月,师范班三年。
校址在二马路,现齐市二中校址。1946年冬天迁到藏书楼,1947年4月迁到联合中学,到暑期迁到十三中旧校址,即北大街西北角岗上。1950年初迁到朝鲜中学校址,1952年8月迁到现校址,新建三层工字形教学大楼。
1947年1月龙江县土改时把沃校长揪走了,这样1月中旬西满分局派在东北军大学习和工作的毕力格任命为教务主任,代理校长主持工作,现名沙驼,内蒙古自治区人大原副主任,
鄂温克族。当时学校九名教员,多数汉族,齐市原各国高的教师,有北师大、南开、吉林师导大学等名牌大学毕业生。其中有一名蒙古族教师鲍景芳,教蒙文课,他是伪郭后旗的原旗长,负责学校总务工作,有两名达族职员协助作总务工作。那时教师每月薪水只有190斤小米,折合成钞票发。学校有四垧多地农田,现浏园宾馆南侧热力公司位置。省政府副主席杨英杰和省教育厅副厅长兼联和中学校长吴燕生都很关心这个学校,吴是蒙古族。当时厅长是关梦觉,党外民主人士。
1947年7月由王爷庙派来伪满政法大学毕业生都嘎尔扎布任校长,后来蒙和任校长,这期间孟定远,邬兰同志先后任教导主任。同年十月派来风鸣嘎协助工作,学校开展了三查运动,清除了阶级异己分子,组织学生参加了轰轰烈烈的土改运动,锻炼了师生,受到深刻的阶级教育。
1948年春派东北军大的金海如为校长,学校各项工作走向正规。1949年4月嫩江省与黑龙江省合并,5月学校更名为黑龙江省立蒙古师范学校,这时已发展到四个班140余名学生。9月份30余名第一期毕业生离校走上了工作岗位。到了1950年风鸣嘎任校长,业喜扎布任教导主任,乌嫩任总务主任。学校增设了蒙文专修班,教职员工16名。1950年12月份34名第二期毕业生走向工作岗位,解放初期为党和国家培养了急缺的小学师资和各类民族干部,为建国初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起到重要作用。
1953年国家确认达斡尔、鄂温克等为单一民族,故1953年12月校名改为齐齐哈尔民族师范学校,1954年初师班停止招生,1955年秋季开始招中师班。
齐齐哈尔市民族中学
由于1952年秋季开始招收初中班,1956年开始又招高中班。因此于1956年下半年学校更名为齐齐哈尔市民族中学校。内设初中班、高中班、中师班。1958年中师班停止招生。
在文革极左路线的指导下,1969年12月以备战疏散城市人口和就近入学为借口,停办齐齐哈尔市民族中学。学校改名为齐齐哈尔市第二十六中学校,全部招收市内汉族学生,把学生宿舍改为教室,最多时42个教学班。少数民族学生疏散回家的大多数不念了,高中生全部失学。
粉碎“四人帮”后,由于学校部分少数民族教师的写信,上访强烈要求下,于1979年7月7日正式恢复齐齐哈尔市民族中学校校名。1980年开始附设中师班,招收高中毕业的二年制师范。1981年在省民委的资助下又招高考补习班。
1984年5月经省政府批准,把民族中学附设的师范班对外称
齐齐哈尔民族师范学校,与齐齐哈尔市民族中学校合署办公,两个学校一套班子。
这期间学校招收初中毕业的四年制师范班、幼师班;民办教师转干的内招班,学历不达标的小学教师进修班;代培班;外语、美术、计算机等专业班;
鄂伦春族高中班;五年制师范大专班等。
2004年9月齐齐哈尔民族师范学校撤销,合并到设在哈尔滨市的原省民族干部学院。中学部分留在齐齐哈尔市,学校名称定为齐齐哈尔市民族中学。
获得荣誉
2019年12月9日,入选第七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单位)名单。
学校简介
学校规模
齐齐哈尔市民族中学是黑龙江省唯一的多民族的少数民族中学,是省首批办好的重点中学,2005年被评为省级示范性高中,2007年被评为全国民族中学示范校。
有近160名教师,其中特级教师4人,高级教师60人。学校除面向全省招收蒙古、达斡尔、鄂伦春、鄂温克、
柯尔克孜、赫哲等六小民族学生外,还面向齐齐哈尔市招收汉族及其他民族的学生,现有14个民族1800余名学生在校就读。民族中学已成为全省民族教育的窗口和龙头校,被誉为黑龙江省少数民族人才的摇篮,在全省乃至全国享有较高声誉和知名度。
发展情况
民族中学具有厚重的文化底蕴和人文资源。她的前身是1928年8月成立于黑龙江省的齐齐哈尔蒙旗师范学校,该校和1928年9月成立于奉天的东北蒙旗师范学校合并后,沿革、发展成为今天的齐齐哈尔市民族中学。作为民族中学的重要奠基人东北行政公署长官张学良将军不仅积极倡导兴办少数民族学校,还兼任
东北蒙旗师范学校董事长。从第一任校长到现任第四十一位校长在这块育人沃土上辛勤耕耘。八十年来,学校始终秉承播撒真知、传承文明、树德育人、科教兴国的历史使命。特别是近些年来,学校坚持“民族、多元、和谐、创新”的办学理念,全力打造自己的品牌和形象,正在走向新的辉煌。
民族中学不断增加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打造功能齐全、环境优雅,令人心情愉悦的办学环境。学校占地面积5.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置身民族中学,那扇崭新的设计独特的书卷型大门,引发莘莘学子的无尽遐想;一座座拔地而起的教学楼、办公楼、宿舍楼、艺体综合楼等特色建筑气势恢宏,令人赞叹;那硬化的道路,宽敞的体育场,造型别致的雕塑,错落有致的草坪、花坛,使人感到和谐温馨,已初步展示出现代化学校的雄姿。
办学理念
民族中学坚持“既要成才,更要成人”的双重培养目标,将德育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认真落实“全员德育、全面德育、全程德育、重点德育”的指导方针,推进德、智、体、美、劳“五育”和谐。学校提出“走进民族中学、走进快乐、走进成功”的口号,民族中学的学生不一定都能考上大学,但要让每个学生都拥有快乐人生,只要有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就会有美好人生。学校还针对少数民族学生成长的共性问题,发挥心理健康教育优势,像春风化雨、雪润梅花那样把高尚的道德情操悄然渗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之中,进一步塑造了民族中学理想的学生群体。学校被评为市德育教科研先进学校。
推行素质教育
民族中学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校具有“三大特色”、“两大优势”,即民族特色、艺体生特色、人文管理特色;教育信息化优势、心理健康教育优势。学校特别强调“快乐成功”教育,使学生在平等、和谐、快乐、祥和的氛围中,提升自信,张扬个性,尽情地展示自己的优势和才华。
强化对体育、艺术特长生的教育,是民族中学的一大特色。学校除具有较强的师资力量外,还建有市内一流的艺体馆。在馆内学生们或打篮球、乒乓球、羽毛球,或做健美操、练跆拳道、或唱歌、跳舞、作画。特别是每年四月的校园艺术节,具有民族风情的表演,精彩纷呈。校园内,丝竹盈耳,歌声轻飏,舞姿翩翩,这里充满欢乐,充满激情。近些年来民族中学已为
中央美术学院、
中央戏剧学院、沈阳体育学院等院校输送艺体生400余人。民族中学是
哈尔滨体育学院体育特长生基地学校。学校曾获省第七届民运会
特殊贡献奖。近些年来在省、市的各项体育赛事中学校曾四次获得集体荣誉奖,92人次获单项奖。在省、市各项艺术大赛中有103人次获奖。
学校一直高举科研兴校的旗帜,承担国家及省、市科研项目数十项,学校是省级心理健康研究基地。校领导在科研中充分发挥引领作用,教学和课改研究在学校蔚然成风,已形成浓郁的科研氛围。学校近些年来出版了《高中生心理健康》、《高中美术专业基础课程》、《达斡尔族史话》、《鄂温克民族史话》、《黑土情深》等十部专著与教材;在《理论观察》等国家二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300多篇。2004年以来,有180人次在全国、东北三省及省、市各项学术研讨评选活动中获奖。
师资情况
民族中学以教师队伍提高为主题,以青年教师培养为重点,通过拓宽人才引进渠道,依托校本培训,鼓励在职进修等形式,强化教师队伍建设。为扩大教师视野,牢牢占领中学教育教学的前沿阵地,学校先后与加拿大、北京、上海、长春等地一些名校开展学术交流和互访活动。在实践中,民族中学已打造出一支团结勤奋、教学科研一流的师资队伍。在教师队伍中,有博士生1人,有硕士学位的5人,有省级骨干教师4人,市级骨干教师60余人,市级科研带头人12名,10余人被评为省级先进。
办学成果
一腔热血育桃李,三尺讲台写春秋。民族中学八十年来,共培养14279名毕业生。早在解放战争时期,就有一批学生投笔从戎,报效祖国,成为
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将士。在毕业生中,有的是造福一方的省、市、自治区及地、厅及领导干部;有的是造诣较深、著述颇丰的知名专家、学者;有的是蜚声一方的音乐家、作曲家、医学专家,民族、民俗史专家;有的是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崛起的董事长、总经理;有的是受人尊重的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更多的是默默无闻、埋头苦干、无私奉献的普通劳动者,他们活跃在祖国的四面八方,不断扩大民族中学的声誉和影响。
八十载的岁月穿透,谱写了精彩华章。我们的辛勤劳动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同和赞赏。
新中国成立后,民族中学领导和教师多次受到毛泽东、周恩来、朱德、胡耀邦、李先念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地方政府为办好民族中学,在财力、物力上予以巨大的支持。近些年来,学校荣获“全国民族中学示范校”、“全国民族团结先进单位”等十五项殊荣。
展宏图于盛世,创伟业于当前。在全民企盼教育大发展、大繁荣的今天,民族中学将继往开来、追求卓越、立足本市、面向全省、走向全国,把学校建设成为面向普通大众的、高品位、有特色、有良好声誉的全国一流民族学校,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办学特色
人有个性,学校应该有特色。蒙旗师范学校最大的特色是体育活动开展的好,学生健康是第一位的,健身活动与体育运动结合起来。
蒙旗师范学校虽然规模不大,学生人数不多。但体育运动在当时轰动了全齐齐哈尔市。1934年到1938年全市不论径赛、田赛运动会上都是蒙师冠军。长跑能手白济民在1936—1938年间,就得了十几个银盾和银杯。韩维章是有名的三铁大王,铅球、铁饼、手榴弹年年冠军。张传彦是百米高栏和四百米中栏的骄骄者,那木是三级跳远能手,业喜扎布是短中跑能手,在1936年全省运动会上战胜白俄选手,轰动全场观众欢呼。当时报纸曾以《蒙古健儿勇挫白俄》曾就此事发一消息,并加评论,使中国人扬眉吐气。1936年后齐市每次召开运动会上蒙师报两个接力队,结果每次第一第二都是蒙师队,第三名才是其他学校。学校迁到扎兰屯后体育运动进一步发展了,1941年伪满全国中等学校在长春召开的篮球赛上,打败了七年连冠的南满中学篮球队,取得第一名,轰动全东北。
解放初期,蒙古师范学校体育运动也很出色,每年全市教职工篮球赛都是蒙师冠军,当时桑布、巴图、卜林、业喜、德木等老师为主力队员,个头都在1米8以上。全市运动会上卜林和陈万清是摔跤冠亚军,业喜和那木老师是短中跑能于。1950年市运动会上哈斯巴根(常炎)3000米长跑第一名,全校师生掌声雷动,击鼓呐喊欢呼“加油”。阿木古郎(杜柳山)和葛根代表学校参加齐市第一届水上运动会,阿木古郎100米自由泳和仰泳冠军,葛根百米蛙泳冠军。后来他(她)俩代表齐齐哈尔市参加黑龙江省水上运动会,也荣获冠亚军。后来葛根又代表黑龙江省参加大连举行的全东北水上运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