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亭区,隶属于
河南省开封市。位于开封市中北部,西至
郑州开封交界,北至
黄河,东与
祥符区、
顺河区、
鼓楼区交界,南与
祥符区交界,总面积91.51平方千米。截至2023年6月,龙亭区辖9个街道、1个镇、3个乡,另设有1个农场。截至2023年末,龙亭区常住人口16.49万人。
历史沿革
上古
夏
自帝杼至帝廑在开封一带建都217年,史称老丘,这是开封有明确历史记载的第一次建都。
商
在开封一带建都27年,史称嚣。
春秋战国
郑庄公在今开封城南朱仙镇附近修筑储粮仓城,取“启拓封疆”之意,定名启封。
西汉
汉初,避
汉景帝刘启名讳,更名为“开封”,这便是“开封”的由来。
北宋
属内城左厢第一厢的信陵坊、通济坊、宣平坊及右厢第一厢的宣化坊、新昌坊、光化坊,归开封、浚仪(后改祥符)二赤县分治。
明
属开封城的安业坊及新昌坊的鼓楼隅和钟楼隅。
清
属祥符县的第一隅、第二隅和第七隅。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废隅改区,称南区。
中华民国
民国二年(1913年),改祥符县为开封县,仍称南区,隶属
豫东道。
抗日战争(1938—1945年),开封沦陷后,日伪设开封市,称二区。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9月,国民党军进驻开封,复称开封县,改区为镇,属崇廉镇、利汴镇。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6月,
中国人民解放军发起
豫东战役,第一次解放开封。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次解放开封。
中华人民共和国
2014年,国务院关于同意河南省调整开封市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国函〔2014〕121号),同意撤销开封市龙亭区、金明区,设立新的开封市龙亭区,以原龙亭区、金明区的行政区域为新的龙亭区的行政区域。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2005年,将开封市郊区的北郊乡、柳园口乡、水稻乡划归开封市龙亭区管辖。
截至2022年10月,龙亭区下辖9个街道、1个镇、3个乡。
区划现状
截至2023年6月,龙亭区辖9个街道、1个镇、3个乡,另设有1个农场。龙亭区政府驻午朝门街道体育路16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龙亭区位于开封城区西部,中心城区位于东经114°35′—114°85′,北纬34°8′—35°4′。西至郑州开封交界,北至黄河,东与祥符区、
顺河区、
鼓楼区交界,南与
祥符区交界,总面积345平方千米。
地质地貌
龙亭区地处
豫东平原,在地质构造上位于华北地台的南部,属于华北地台的组成部分。在大地构造上,处于秦岭—昆仑
纬向构造体系与新华夏第二沉降带华北坳陷复合交换部位。从全国地质构造和地貌格局看,属于华北坳陷盆地。在地貌划分上,属于黄河冲积扇平原的组成部分,自中生代以来,一直处于沉降过程中,中、新生代地层发育深厚。地势总趋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地面坡降为1/4000—1/2000,海拔介于69—78米之间。
气候特征
龙亭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适宜,年均日照2267.6小时,年均日照率为51%;年均气温14℃,极端最高气温42.9℃,极端最低气温-16℃;年均降水量627.5毫米,降雨多集中在7、8月份。2011年开封市主要气候特征是:年平均气温除开封站显著偏高外,其它各站均正常,其中冬季气温正常但呈“V”型走势;春季、秋季气温正常;夏季气温除开封市站异常偏高外,其他各站均略偏高。年总降水量正常但季内呈时空分布不均,冬季降水正常;春季、夏季降水偏少;秋季降水异常偏多。年总日照时数偏少,除春季光照较为充足外,冬、夏、秋三季日照时数均较常年同期偏少。
自然资源
水资源
龙亭区地势平坦,水源充足,有
惠济河、黄汴河流经,潘家湖、
杨家湖和杨家西湖三个自然湖泊。
土地资源
截至2019年末,龙亭区主要地类数据如下:
一、耕地
耕地12755.25公顷(191328.75亩)。其中水田123.93公顷(1858.95亩),占 0.97%;水浇地12229.40公顷(183441.00亩),占95.88%;旱地401.92公顷(6028.80亩),占 3.15%。全区耕地均位于2度以下坡度。
二、园地
园地2577.67公顷(38665.05亩)。其中果园2550.27公顷(38254.05亩),占98.94%;其他园地27.40公顷(411.00亩),占1.06%。
三、林地
林地4009.54公顷(60143.10亩)。其中乔木林地2073.45公顷(31101.75亩),占51.71%;竹林地0.11公顷(1.65亩);其他林地1935.98公顷(29039.70亩),占48.29%。
四、草地
草地210.03公顷(3150.45亩),均为其他草地。
五、湿地
湿地33.23公顷(498.45亩)。湿地是“三调”新增的一级地类,共分为7个二级地类,只有内陆滩涂1个二级地类,主要分布在沿黄河沿岸。
六、城镇村及工矿用地
城镇村及工矿用地11978.11公顷(179671.65亩)。其中城市用地6515.14公顷(97727.10亩),占54.40%;建制镇用地66.13公顷(991.95亩),占0.55%;村庄用地5241.79公顷(78626.85亩),占43.76%;采矿用地18.13公顷(271.95亩),占0.15%;风景名胜及特殊用地136.92公顷(2053.80亩),占1.14%。
七、交通运输用地
交通运输用地1071.79公顷(16076.85亩)。其中,铁路用地105.23公顷(1578.45亩),占9.82%;公路用地627.29公顷(9409.35亩),占58.53%;农村道路339.27公顷(5089.05亩),占31.65%。
八、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
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4131.46公顷(61971.90亩)。其中,河流水面917.54公顷(13763.10亩),占22.21%;湖泊水面10.71公顷(160.65亩),占0.26%;水库水面604.42公顷(9066.30亩),占14.63%;坑塘水面1616.62公顷(24249.30亩),占39.13%;沟渠418.74公顷(6281.10亩),占10.13%;水工建筑用地563.43公顷(8451.45亩),占13.64%。
植物资源
龙亭区境内植物资源主要有大关杨、毛白杨、沙兰杨、小叶杨、加杨、泡桐、榆树、椿树、槐树等。
动物资源
龙亭区境内野生兽禽:野兔、黄鼠狼、草兔、刺猬、田鼠、啄木鸟、猫头鹰、乌鸦、喜鹊、麻雀、鹌鹑、布谷鸟、燕子等。
两栖、爬行动物:青蛙、蟾蜍、鳖、蛇、壁虎、麻蜥、蚯蚓等。
昆虫:瓢虫、蝇子、蜂类、草蛉虫、螟虫、花椿、蜘蛛、螳螂、蚜虫、盲椿象、象鼻虫、稻苞虫、飞虱、枣壁虱等。
人口
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龙亭区常住人口常住人口为15.6245万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2.7777万人相比,十年共增加28468人,增长22.27%,年平均增长率为2.23%。全区常住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121582人,占77.81%;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34663人,占22.19%。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增加30212人,乡村人口减少1744人,城镇人口比重上升6.3个百分点。
截至2022年末,龙亭区常住人口16.15万人。其中:出生人口0.04万人,出生率为2.48‰;死亡人口0.11万人,死亡率为6.81‰;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34‰。城镇化率78.14%,比2021年提高0.06个百分点。
截至2023年末,龙亭区常住人口16.49万人。其中:出生人口0.07万人,出生率为4.3‰;死亡人口0.15万人,死亡率为9.2‰;人口自然增长率-4.9‰。城镇化率78.20%,比上年末提高0.02个百分点。
经济
综述
2020年,龙亭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78.59亿元,增长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位居全市第三;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增速高于全市水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47.75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84亿元;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184元,增长2.33%。
2021年,龙亭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86.85亿元,同比增长6.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5%,高于年初目标2.5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52.62亿元,增速10.9%,高于年初目标0.9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54亿元,增速24.6%,位居全市第二。
2022年,龙亭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90.24亿元,比上年增长3.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7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10.42亿元,增长2.7%;第三产业增加值78.65亿元,增长3.0%。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3:11.5:87.2。
2023年,龙亭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90.53亿元,比上年增长3.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1亿元,增长2.0%;第二产业增加值7.97亿元,增长5.6%;第三产业增加值81.45亿元,增长3.5%。三次产业结构为1.2:8.8:90.0,对全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0.7%、14.5%和84.8%,分别拉动GDP增长0.03、0.54和3.14个百分点。全区人均生产总值55470元,比上年增长3.3%。
2024年,龙亭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94.50亿元,增长5.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8%,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38亿元,其中税收完成2.22亿元,增长9.7%,税比92.9%。
固定资产投资
2024年,龙亭区共纳入市“5132”投资促进计划项目99个,完成投资158亿元,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102.2%。
财税收支
2023年,龙亭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37亿元,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46亿元。
人民生活
2023年,龙亭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910元,比上年增长4.2%。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010元,比上年增长3.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968元,比上年增长7.0%。
能源
2023年,龙亭区单位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比上年增长56.7%。综合能源消费量1697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50.9%。
第一产业
2022年,龙亭区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4891万元,增长4.5%。
农业
2023年,龙亭区粮食种植面积4423.53公顷,比上年增加4.20公顷。其中,小麦种植面积2006.67公顷,增加4.00公顷;玉米种植面积1858.80公顷,增加7.00公顷。棉花种植面积1.07公顷,增加0.07公顷。油料种植面积61.80公顷,增加26.80公顷。其中,花生种植面积33.73公顷,增加1.73公顷。蔬菜及食用菌种植面积91.70公顷,增加6.20公顷。
2023年,龙亭区粮食产量19926.50吨,比上年减少576.46吨,减产2.8%。其中,夏粮产量9827.22吨,减少768.50吨,减产7.3%;秋粮产量10099.28吨,增加192.03吨,增产1.9%。小麦产量9827.22吨,减少768.50吨,减产7.3%;玉米产量8142.45吨,增加181.08吨,增产2.3%。
2023年,龙亭区油料产量194.30吨,增加82.87吨,增产74.4%,其中花生产量136.70吨,增加30.50吨,增产28.7%。蔬菜及食用菌产量4518.40吨,增加207.40吨,增产4.8%。瓜果类农作物产量3464.00吨,减少41.00吨,减产1.2%。
畜牧业
2023年,龙亭区猪牛羊禽肉总产量404.07吨,比上年增加207.00吨,增长105.1%。禽蛋产量160.03吨,增加91.20吨,增长132.5%。牛奶产量1012.91吨,增加105.60吨,增长11.6%。年末生猪存栏1755头,比上年末增长6.4%;全年生猪出栏1643头,比上年增长52.7%。
第二产业
工业
2023年,龙亭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下降3.7%。分门类看,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下降3.7%。分重点产业看,全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30.6%,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为77.9%;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30.6%,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为77.9%。
建筑业
2022年,龙亭区建筑业总产值19.95亿元,比上年增长13.3%。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42家。
第三产业
服务业
2023年,龙亭区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20.9%,利润总额增长222.0%。2023年,龙亭区服务业增加值81.45亿元,比上年增长3.5%。其中,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4.63亿元,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53亿元,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3.42亿元,金融业增加值5.64亿元,房地产业增加值5.38亿元,其他服务业增加值60.66亿元,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增加值0.02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0.17亿元。
国内贸易
2023年,龙亭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6.15亿元,比上年增长5.2%。限额以上商贸单位零售额中,粮油、食品类比上年增长27.5%,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比上年增长234.6%,烟酒类比上年增长135.5%,汽车类比上年增长3.6%。
招商引资
2024年,龙亭区签约项目33个,到位资金56.33亿元。新设英国剑桥伯恩公司、迪臣文旅投资有限公司等外资企业,实际利用外资58.7万美元,完成进出口额1030.8万元。
旅游业
2024年,龙亭区清明上河园营业收入历史性突破10亿元,被评为年度“全省十佳消费新场景”。清明上河园、万岁山分别入选全国、全省“2024成长性文化企业30强”,同时上榜抖音最受欢迎十大景区。开封城墙获评4A级景区。全年共接待游客2175万人次,同比增长54.3%,综合营收16.26亿元,同比增长40.6%。
房地产业
2022年,龙亭区房地产开发投资比上年增长7.9%。商品房销售面积26.10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0.9%。
交通运输
龙亭区交通便利,贯穿全境的连霍高速公路与日南、阿深、京珠高速相连,和新郑国际机场,陇海、京广、京九铁路,106、301国道形成了立体交通网。60分钟可以直达新郑国际机场。郑开大道30分钟可以直达郑州。龙亭北路、金耀路、劳动路北延、复兴大道、文庙街、刷绒街改造工程等先后建成通车,西环路北延即将竣工,“三贯通”工程正在实施。
社会事业
科技事业
2023年,龙亭区开展“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完成职业技能培训6899人,新增技能人才3602人,其中高技能人才1118人。
教育事业
2023年,龙亭区普通高中招生1151人,在校生3607人,毕业生1151人。初中招生547人,在校生2031人,毕业生677人。小学招生2910人,在校生14746人,毕业生2294人。特殊教育招收残疾儿童36人,在校残疾儿童237人。幼儿园在园幼儿4117人。
文化事业
截至2023年末,龙亭区共有文化馆1个。
卫生事业
截至2023年末,龙亭区共有卫生机构68个。其中,医院(私立)2个,乡卫生院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个,村卫生室46个,社区卫生服务站15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卫生机构病床床位139张。其中,医院(私立)40张,乡卫生院49张。卫生技术人员270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17人,注册护士101人,乡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57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技术人员11人。
社会保障
2024年,龙亭区新增城镇就业5640人、农民工返乡创业582人,“零就业”家庭动态消除。持续推动“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开展职业技能培训4589人次,新增各类技能人才2223人,均超额完成市下任务,荣获全省技能人才高地建设工作先进集体。
2024年,龙亭区完成柳园口区域养老服务中心改造提升项目,建成老年助餐服务点26个,老年食堂实现乡(街道)全覆盖。累计发放低保人员、特困人员、残疾人、孤儿等救助资金992万元。
基础建设
2024年,龙亭区共享际一期(逸家繁星酒店)、汴京饭店等项目投入运营,960文创园C区、珠玑巷游客服务中心等项目有序推进。新建公园绿地2个,打造“花园路口”4处,道路绿化提升5条,完成城区立体绿化点位21处,新增绿化面积6.35万平方米。宋外城遗址公园(四期)建成亮相。高标准推动老旧小区物业全覆盖。南北八十院小区入选全国党建引领物业行业管理融入基层治理高质量发展现场会观摩点位。
环境保护
2024年,龙亭区PM2.5、PM10分别优于目标值4.5微克和6微克,优良天数增加23天,实现“两降一增”。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柳池水源地水质稳定达到或优于Ⅲ类标准,取水达标率100%,地表水市控断面水质达标率100%。2023—2024年冬春季完成国土绿化面积752亩,完成市下任务的130%。
历史文化
龙亭区的区名取自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所建的龙亭,很多人都认为现今的龙亭大殿是宋太祖赵匡胤坐江山的地方,相传那个被抹的黝黑铮亮,雕有龙纹的方形基座就是当年赵匡胤坐过的龙墩。其实,赵匡胤的皇宫早已藏在了数米黄土之下。
“开封城,城摞城,下面埋有几座城。”一句道出了开封沧海桑田的变迁。而今的龙亭基座六米之下是明太祖朱元璋五子朱橚显赫的周王府,明代周王府之下便是后梁、后晋、后汉、后周、北宋和金代后期六朝的皇宫。六朝的宫阙又是建于唐代永平军节度使的藩镇衙署之上。这也印证那句“夷门自古帝王州”。
元代这里是河南江北行省的衙署。元末龙凤政权的临时行营。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在明代周王府旧址上设为贡院。乾隆十五年(1750年),这里被改为万寿观。嘉庆十七年(1812年)大殿中再次供奉皇帝万岁牌位。
截至2023年末,龙亭区共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省文物保护单位10处。
风景名胜
综述
截至2023年末,龙亭区共有共有4A级以上景区8家。
景区景点
清明上河园
清明上河园是按照1:1的比例把宋代画家
张择端的代表作《
清明上河图》复原再现的大型宋代历史文化主题公园,该园占地面积500余亩,其中水面150亩,拥有大小古船50余艘,各种宋式房屋400余间,形成了中原地区最大的气势磅礴的宋代古建筑群,整个景区内芳草如茵,古音萦绕,钟鼓阵阵,形成一派“丝柳欲拂面,鳞波映银帆,酒旗随风展,车轿绵如链”的古风神韵。
天波杨府
天波杨府位于龙亭西湖畔,占地2.6公顷,是为纪念北宋忠良
杨家将,于1992年重建的一座仿宋园林楼阁建筑。1994年复建为公园。
历史上的天波杨府是北宋抗辽名将杨业的府邸,因位于城内西北隅天波门的金水河旁,故名“天波杨府”。龙亭西湖又名杨家湖,湖名就源自杨业的府邸。杨业,外号杨无敌,和其子杨延昭等均为抗辽名将。杨家忠心卫国,其故事通过评书、戏剧、影视的演绎而家喻户晓。关于杨家将的故事或许被赋予了演义的成分。但人们的初衷只有一个:褒扬忠烈、赞颂忠臣。据史书记载,宋太宗赵光义赐金五百万敕建一座“清风无佞天波滴水楼”,并亲笔御书“天波杨府”匾额。《如梦录》载:“孝严寺宋太尉杨业故宅。业死节朔方,其子彦昭,请改建为寺,追荐其父,太宗赐名为‘孝严寺’。”杨业为国捐躯后,改为家庙,名曰“孝严寺”。从北宋起屡毁屡建,在建国前废于日军战火。其旧址位于今天波杨府西南孝严寺街附近。
地方特产
荣誉称号
2020年9月,龙亭区入选首批河南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
2021年12月,龙亭区入选河南省法治县创建活动先进单位。
2023年2月,龙亭区入选河南省食品安全示范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