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冈县,今
邢台县的旧称,以县西北有龙冈为名,位于河北邢台市西部,隋开皇十六年(596年)划归邢州九县;
建置沿革
石井冈:在县西北七里。一名龙冈。郦道元注《水经》云:“蓼水出襄国石井冈,冈上有井,大如车轮。”隋《区宇记图志》云:“此井光武营军所凿,傍有丛荆棘生,皆蟠萦如人手结,云是光武繋马处。”又石勒时,天旱,沙门佛图澄于此冈掘得一死龙,长尺余,渍之以水,良久乃苏,呪而祭之,龙腾空而上天,雨即降,因名“龙冈”。
隋开皇九年(589年)废襄国县,北置龙冈县,属洺州(今邯郸)。
隋开皇十六年(596年),划归邢州(今邢台市,唐天宝元年更名钜鹿郡,乾元元年复名邢州)。
北宋宣和二年(1120年)以龙冈县筑有
檀台,遂改名为邢台。
志书记载
开皇九年改名焉。十六年又置青山县,大业初省入焉。有黑山。有干水。
唐代龙冈县
龙冈县
上。郭下。古邢国也,秦以为信都,项羽更名曰襄国,汉因不改。
石勒僭号据之,勒未立前,襄国有议曰“古在左,月在右,让亡言,或入口。”
议者以为胡有襄国也。周武帝改为襄国郡。隋开皇三年罢郡,县属洺州,九年改为龙冈县,以西北有龙冈,因名之。十六年,於此置邢州,龙冈县属焉。皇朝因之。
土山,在县东百五十步。昔冉闵攻石祗於襄国,为土山地道於此。
石井冈,一名龙冈,在县西北七里。冈上有井,大如车轮,石勒时天旱,沙门佛图澄於此掘得一死龙,长尺馀,渍之以水,良久乃苏,雨遂大降,因名龙冈。
夷仪岭,在县西百五十七里。
夷仪故城,在县西一百四十里。今俗谓之随宜城,盖语讹也。
石勒墓,在县南十五里。
北宋龙冈县
龙冈县
沿革:依旧五乡。古邢国也。秦以为信都县,李公绪《赵记》云:“赵孝成王造檀台,有宫,为赵别都,以朝诸侯,故曰‘信都’。”秦末赵歇据之。项羽更名曰“襄国”。汉因,不改。石勒僭号据之。周武帝改为襄国郡。隋开皇三年罢郡县,属洺州;九年改为龙冈县,以县西北龙冈为名;十六年于此置邢州,县属焉。
大城:隋《图经》云:“大城本石勒所筑,因徙洛阳铜为翁仲二,列于永丰门。后擒刘曜,尽得秦陇,乃于此僭号为建平。”[6]
响地:《郡国志》云:“邢州尚书坊东井地,周百余步,其所鸣响,人马行上,轰作雷声,掘之,即火出。”
土山:在县东百五十步。《十六国春秋·后赵录》云:“冉闵永兴二年,攻石祇于襄国,为土山地道于此。”
石门山;《十六国春秋》云:“石勒遣石季龙进据石门也”。
风门山:《洺州记》云:“龙冈有风门山,冬夏多风。”
百岩山:《洺州记》云:“龙冈县西北有白岩山,其山峻极,有百岩为名。”
鹊山:《水经注》云:“鹊山有穴,出云母。”又云:“其南有龙腾溪,鹤渡岭。”
百泉河:在州东南八里。水自平地而出,其泉无数,故曰“百泉”,是澧河之上源也。
石井冈:在县西北七里。一名龙冈。郦道元注《水经》云:“蓼水出襄国石井冈,冈上有井,大如车轮。”隋《区宇记图志》云:“此井光武营军所凿,傍有丛荆棘生,皆蟠萦如人手结,云是光武繋马处。”又石勒时,天旱,沙门佛图澄于此冈掘得一死龙,长尺余,渍之以水,良久乃苏,呪而祭之,龙腾空而上天,雨即降,因名“龙冈”。
夷仪岭:在县西一百五十七里。晋《地道记》云:“乐平东南有夷仪道,通襄国。”
夷仪山:在城北故塞。故夷仪城。在县西一百四十里。今俗谓之“随宜城”,盖语讹也。
蓼水:一名“达活水”。《
水经》云:“蓼水出襄国西石井冈”。
湡水。:一名“澧水”;一名“鸳鸯水”。俗谓之“百泉”,源出县东南平地,以其道源总纳众泉合成一川,故也。亦谓之“鸳鸯水”。《魏都赋》所云:“鸳鸯交谷。”
白鸡城:隋《区宇图经》云:“板筑之初,望其上有白鸡,捕之则无所见,因以为名。”今俗号“白珪城”也 。
邢侯夫人冡:《北史》云:“齐武平初,有掘古冡得铜鼎,受五六升,腹有铭作蝌蚪书字云‘邢侯夫人姜氏’” 。
石勒母王夫人冢:在县之西南。
石勒冢:在县西南十五里,伪号“高平陵”。按《郡国志》:“勒尸别在渠山,葬之夜,为十余棺分道出埋,以惑百姓。”
《汉书》卷二十八地理志
赵国,故秦邯郸郡,高帝四年为赵国。景帝三年复为邯郸郡,五年复故。莽曰桓亭。属冀州。户八万四千二百二,口三十四万九千九百五十二。县四:邯郸。堵山,牛首水所出,东入白渠。赵敬侯自中矣徙此。易阳,柏人,莽曰寿仁。襄国。故邢国。西山,渠水所出,东北至任入浸。又有蓼水、冯水,皆东至朝平入湡。
《隋书》卷三十地理志
襄国郡,开皇十六年置。邢州,统县七,户十万五千八百七十三。
龙冈,旧曰襄国,开皇九年改名焉。十六年又置青山县,大业初省入焉。有黑山。有干水。
南和,旧置北广平郡,后齐省入广平郡,后周分置南和郡。开皇初郡废,十六年置任县,大业初废入。
平乡、沙河,开皇十六置。有罄山。
钜鹿,后齐废,开皇六年置南栾县,后废入焉。
内丘,有干言山。
柏仁,有鹊山。
《括地志》卷二
《括地志》卷二邢州龙岗县
邢州
龙岗县
邢州城本汉襄国县,秦置三十六郡,于此置信都县,属钜鹿郡。项王改曰襄国,立张耳为常山王,理信都。《地理志》故邢侯国也。《帝王世纪》云:邢侯为纣三公,以忠谏被诛。《史记》云:周武王封周公旦之子为邢侯。《左传》云:凡、蒋、邢、茅、周公之胤也。《史记·项羽本纪》:王赵地都襄国,《正义》引。又《通鉴》卷九·汉高帝纪:治襄国,《注》引。立张耳,以上文。
邢国故城在邢州外城内西南角。《十三州志》云:殷时邢国,周封周公旦子为邢侯,都此。《通鉴》地理通释卷四:祖乙迁于邢,引。又《诗地理考》卷一邢侯,引。按此有脱文,据《项羽本纪》《正义》引补“周公旦子”四字。
《元和郡县图志》卷十五
邢州:
……隋开皇三年,以襄国县属洺州,九年改为龙冈县,十六年割龙冈等三县置邢州,以邢国为名也。大业三年,改为襄国郡。武德元年,改为邢州,置总管。二年,陷窦建德,四年讨平之,又为刘黑闼所陷,五年擒之,依旧为邢州。
州境:东西二百八十二里。南北一百三十六里。
八到:西至上都一千九百里。西南至东都八百四十里。东北至赵州一百九十里。东至贝州二百三十里。西逾山至仪州二百三十五里。东南至州一百二十里。
贡赋:开元贡:文石狮子,丝,布。赋:绵,绢。
管县九:龙冈,尧山,钜鹿,沙河,平乡,南和,任,内丘,青山。
龙冈县
上。郭下。古邢国也,秦以为信都,项羽更名曰襄国,汉因不改。
《太平寰宇记》卷五十九
邢州:
平乡三县及置青山、沙河、任三县置邢州,取古邢国为名;大业三年改为
襄国郡。唐武德元年改为邢州总管府,管邢、温、和、封、蓬、东龙六州。邢州领龙冈、青山、内丘三县;四年平
窦建德,罢总管府,割内丘属赵州,仍省和、温、封三州,以其所领南和、沙河、平乡三县来属。又立任县;五年割赵州之内丘、柏仁来属;天宝元年改为巨鹿郡;
乾元元年复为邢州。按晋初童谣云:“古在左,让去言,或入口。”果为石勒所据。古在左,胡字也;让去言为襄,或入口,为国也。梁开平三年建为保义军节度。后唐同光元年改为安国军。皇朝因之。
元领县九,今八:龙冈。沙河。南和。任县。平乡。巨鹿。尧山。内丘。一县废:青山。并入内丘。
……
龙冈县
依旧五乡。古邢国也。秦以为信都县,李公绪《赵记》云:“赵孝成王造檀台,有宫,为赵别都,以朝诸侯,故曰‘信都’。”秦末赵歇据之。项羽更名曰“襄国”。汉因,不改。石勒僭号据之。周武帝改为襄国郡。隋开皇三年罢郡县,属洺州;九年改为龙冈县,以县西北龙冈为名;十六年于此置邢州,县属焉。
《宋史》卷八十五地理志
信德府,次府,钜鹿郡。后唐安国军节度。本邢州。宣和元年,升为府。崇宁户五万三千六百一十三,口九万五千五百五十二。贡绢、白磁盏、解玉砂。
县八:
邢台,(上。宣和二年,改龙冈县为邢台。)沙河,(上。)任,(中。)尧山,(中。)平乡,(上。熙宁六年,省平乡县为镇入钜鹿。元祐元年复。)内丘,(上。熙宁六年,省尧山县入焉,元祐元年复。)南和,(中。熙宁五年,省任县为镇入焉。元祐元年复。)钜鹿。(上。)
邢台县,宣和二年以龙岗县改。达活泉龙洞神祠。在信德府龙岗县。徽宗政和四年九月赐庙额「广源」。(《宋会要辑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