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会(上海龙华庙会),上海市徐汇区地方传统民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历史渊源
上海龙华庙会产生时间可以追溯到唐代。龙华寺相传为
弥勒菩萨的道场,每逢弥勒菩萨化身布袋和尚的涅日,龙华寺都会举行隆重的纪念法会,以众姓水陆道场为主。龙华庙会因龙华寺而兴,而龙华寺是弥勒道场。相传,农历三月初三是弥勒菩萨的涅槃日,为此每年这天龙华寺都要举行隆重的纪念法会。而龙华寺的香讯又集中在农历三月,所以,这段时间敬香礼佛的信徒云集,使龙华寺一年的香火达到鼎盛。
至明代,龙华庙会由单一的礼佛庙会发展为兼容商贸、娱乐的综合性
庙会。清朝后期,龙华又因为桃花而名声大噪,赏花游春和逛庙会结合起来,扩大了庙会的规模和影响。因为桃花一般在农历三月十五前后到达盛花期,而三月十五又是龙华寺的香火会,因此,庙会会期自然后延,以农历三月十五为庙会正日。庙会规模和影响进一步扩大,娱乐内容也有所增加,庙会进入全盛时期。
主要活动
龙华庙会具有都市性、商贸性和娱乐性的基本特征。商贸活动是庙会的重要内容,这不仅缘于与长三角地区重商的传统和商业发达的背景,也与庙会的时间有关。龙华寺庙会春节活动主要有烧头香、撞晚钟、拜太岁、吃越年面、迎财神抓喜吃发财面、药师法会、元宵灯会等。
龙华古庙会正日是农历三月三,这天是弥勒的化身布袋和尚的涅槃日,龙华寺要举行盛大的纪念法会,做众姓水陆道场。弥勒是未来佛,故敬香的民众多是求来世来生的,有“烧烧龙华香,投个好爷娘”的谚语。旧俗龙华寺庙会正日的前一天,许多信众就赶到龙华寺,在寺外静坐一晚,第二天早晨争烧第一炷香,以求菩萨显灵保佑。这种习俗被称为“烧头香”。龙华寺烧头香习俗很盛,除了抢在庙会正日烧头香外,还在除夕之夜抢烧新年头香。信众相信在大年初一第一个将香插在庙里的香炉,可为自己带来一整年的好运。
龙华晚钟与杭州的“南屏晚钟”、苏州的“寒山寺夜钟”一道响彻江南水乡,历史上为“沪城八景”之一。明·黄瑾《龙华寺重建钟楼记》记载,龙华钟声“洪音震发,若惊霆行天。穷壮极丽,为海邦列刹之冠”;清人归懋仪有诗称:“何处疏钟隔暮云,劳人暂息思纷纭。数声断续斜阳外,较胜寒山夜半闻。”
龙华晚钟要敲108下,至于因何敲108下。历来有多种说法,一说“钟声响,烦恼清”。据说人间有108种烦恼,钟敲108下,则种种烦恼也随之消失;一说108可能是由历法而来,一年有12个月,24个节气,72个候,共108关,如果关关顺当,则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所以要敲108下;还有一说佛教历史上有108个长老,按此数敲之,表达对他们的思念和敬意。总之,数字108已作为佛的象征了,敲108下钟,念108遍经文,拨108颗念珠,袈裟由108块布料组成等。
传承保护
在龙华庙会的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众多的传说故事、诗词、谚语,这些作品的产生既说明了庙会在民众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又体现了庙会的巨大影响力和强大辐射功能。庙会的发展直接导致了龙华古镇的形成并促进了上海地区的形成与发展。作为观察上海的一扇窗口,龙华庙会在上海地方文化的研究中起到了重要的参考作用。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上海市徐汇区人民政府龙华街道办事处获得“上海龙华庙会”保护单位资格。
2023年10月31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庙会(上海龙华庙会)项目保护单位上海市徐汇区人民政府龙华街道办事处评估合格。
社会影响
2012年,上海龙华庙会开幕式上有江苏省南京市留左大鼓表演团专场、浙江省湖州市南太湖艺术团文化走亲专场、上海市徐汇区文化馆群专场、上海市徐汇区体育局专场,华林清音音乐会专场等几个大类。
2013年,上海龙华庙会的开幕式上,有河南安阳抬阁、浙江东阳板凳龙、海派秧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