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华镇隶属于
广东省惠州市龙门县,位于
龙门县中部,
惠州市北部,距龙门县城20公里,分别距
惠州、
广州、
东莞、
深圳市区95公里、97公里、75公里、130公里。镇域面积402平方公里,是龙门县面积最大的乡镇。全镇“八山一水一分田”,土地资源丰富,土地属冲积土壤,土质疏松肥沃,全年平均气温21.6摄氏度,年平均降雨量2200毫米,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全年无霜期355天。土特产有龙门年桔、功武萝卜、长滩米粉、三黄胡须鸡、山坑螺、竹笋等,是龙门县主要的粮食、蔬菜和柑桔产地。
建制沿革
秦始皇二十四年(公元前223年)置
番禺县,属番禺县地。
后汉建安六年(201年)由番禺县析置
增城县,属增城县。
民国元年(1912年),隶属广东都督府;民国三年(1914年),隶属
粤海道;民国十年后隶广东省;民国二十五年隶属第四行政督察区;民国三十六年隶属第五(专署)行政督察区。
行政区划
截至2023年,龙华镇下辖20个行政村(
四围村、
龙石头村、
横槎村、
长滩村、
双东村、
石下塘村、香溪村、
西溪村、
朗背村、
西族村、功武村、
蓝滘村、
到滩村、高沙村、
花竹村、
马嘶村、
水坑村、
龙华村、
大坪村、
水口村)、2个社区(
沙迳社区、龙华镇社区)。龙华镇政府驻龙华镇社区。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龙华镇位于龙门县中部,惠州市北部,距龙门县城20公里,分别距惠州、广州、东莞、深圳市区95公里、97公里、75公里、130公里。镇域面积402平方公里。
气候
龙华镇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平均气温21.6摄氏度,年平均
降雨量2200毫米,阳光充足,全年无霜期355天。山多是影响龙华镇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导致了龙华镇气候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具有明显的山区气候特点。冬半年盛行偏北风,夏半年盛行偏南风。春暖来得迟,春末升温快;夏季降雨多;秋凉来得早,秋季降温明显;冬季昼夜温差大,有不同程度的低温、霜冻天气。由于地形的影响,使不稳定的暖湿气团有得于形成对流发展的天气系统,造成龙华镇雷雨天气较多,年均雷暴日为78天,属多雷区。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龙华镇土地属冲积土壤,土质疏松肥沃,耕地3.5万亩(其中基本农田2.6万亩),林地45万亩,森林覆盖率为75%。
水资源
龙华镇内主要河流共有6段,分别是增江河(龙华段46公里)、朗背河、蓝滘河、路溪河(龙华段)、高沙河、西溪河。辖区内共有8个水库,其中小(2)型水库有7个,分别是磨刀坑水库、松元背水库、邬泥坑水库、横槎迳水库、破塘水库、上林水库、七娘坑水库;小(1)型水库有1个,高沙水库。
人口民族
截至2023年,龙华镇户籍人口3.92万人,常住人口为2.95万人,以
汉族为主,有
畲族、
苗族、回族、
壮族、满族、
侗族、
黎族、蒙古族、
独龙族、
仡佬族、
土族、
藏族、
土家族、
普米族、
哈尼族、
傈僳族等16个少数民族。
交通
全镇共有汕湛高速、惠清高速、广河高速经过,其中广河高速在龙华镇设有两个出口(龙华和沙迳)、一个养护中心和一个结算中心。国道355线贯穿龙华镇龙华城区、沙迳城区,西连永汉镇,东接龙门县城。富民大道建成通车。
2022年,龙华镇完成村内支路新增硬化长度4.4公里,巷路新增硬化长度10.9公里,镇村公路通畅率、建制村道路硬化率、客车通车率达100%。
经济
综述
2022年,龙华镇生产总值25.6亿元,同比增长4.5%;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77亿元,完成工业投资达11.24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6203元,同比增长10%。
第一产业
2022年,龙华镇第一产业地区生产总值6.3亿元,同比增长2.2%。粮食种植面积达2.43万亩,粮食产量0.88万吨。水果种植总面积达5.9万亩,其中柑橘种植面积3.28万亩。
龙华镇特色农业以橙、柑、桔为主,拳头产品是龙华年桔,种植面积达2万亩,其中标准化、绿色化生产规模3000亩。
第二产业
2022年,龙华镇规模以上工业6家,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为15.87亿元,狠抓项目建设,全力促进项目落地、开工、投产,以点带面推动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重点推进葛埔绿色现代石场生产建设项目、逸居山境温泉度假花园项目、农禅谷田园综合体项目、宜淘温泉度假山庄项目、富民大道建设工程、广利来尚园、南昆山香溪丽舍商住项目、桔利青龙苑房地产开发项目等。
第三产业
2019年,龙华镇限额以上商贸企业营业额3335万元;商贸企业零售额2634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4.42亿元,增长11.3%。
社会事业
基础设施
2022年,龙华镇20个村均达到干净整洁村标准,达标率100%;其中双东村等16个村达到美丽宜居村标准,达标率80%。完成638户户厕三口改造工作,全面完成“厕所革命”户厕改造任务。
教育事业
截至2010年,龙华镇共有中小学53所,其中,2010年累计投入教育资金2250万元。
科技文化
2022年,龙华镇共开展农村技能培训2场(次),培训100余人,发放各类图书资料200多份。
社会保障
2015年上半年,龙华镇发放粮食直补资金113万,共发放低保金228万元,五保金96万元,优抚定补金64万元,高龄政府津贴52万元,救灾救济金7.5元。全镇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和社会养老保险均完成县下达的任务。
人居环境
龙华镇先后投入562万元,在全镇20个行政村和238个自然村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精准扶贫
2016年,龙华镇列入新一轮精准扶贫的省级贫困村2个,水坑村和龙石头村。截至2020年5月8日,全镇累计投入扶贫资金1458.6万元(含帮扶单位资金和专项资金)。全镇建档立卡贫困户共394户905人,其中有劳动能力贫困户131户565人,无劳动能力贫困户263户340人。2019年实现脱贫退出371户882人,退出率为97.5%,未退出23户23人,未退出户均为五保无劳力户。目前,2019年未退出的23户也已全部实现脱贫退出。有劳动力贫困户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13205.02元,无劳动力贫困户均有最低生活保障或政策救助。全镇2个省定贫困村有贫困人口66户215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648.8元,实现100%脱贫退出。
2022年,新时期精准扶贫建档立卡脱贫人口共355户846人。
历史文化
方言
民俗
舞火狗既是舞蹈,同时又是一种特殊而神圣的仪式,它是蓝田瑶族少女们的一种“成年礼。每个少女要参加2到3次的“舞火狗”,方能向族人宣示自己已经成年,进入谈婚论嫁的行列。由此在特定的“团圆节”上,以少女为主体形成了社会性的群体活动,从而形成了蓝田瑶族独具特色的“舞火狗”民间舞蹈。
舞火狗是蓝田瑶族流传下来的集体创作的结晶,具有较广泛的群众性和民间传承性,具有纯朴浓郁的民族风格。舞火狗反映了蓝田瑶族富有特色的民俗事象,对于研究原始崇拜、原始宗教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它是蓝田瑶族传统文化的突出表现形式,表现了当地人的精神、信仰、情感愿望、人生追求等,具有人类学、民族学、民俗学研究素材的特殊价值。
名胜古迹
文笔塔,原名文明阁,矗立于村口位置。那是一栋楼阁式砖塔,呈六角形,塔高18.5米,门额刻有“文明阁”篆体字。塔分3层,外墙几乎是直上直下,每层之间没有明显的塔檐,塔顶也是尖尖的。塔身按比例逐层缩小,远看上去,就像一支巨大的笔,直指青天,所以人们更习惯叫其为文笔塔。
地方特产
龙华镇土特产有:
龙门年桔、功武萝卜、长滩米粉、
三黄胡须鸡、
山坑螺、
竹笋等。
著名人物
龙华镇著名人物有:
廖金凤、刘士骥、
徐辛雷、
伍来成、
石文光等。
所获荣誉
2022年4月,龙华镇团委被授予“广东省五四红旗团委”称号。
2004年,被惠州市人民政府授予“年桔之乡”称号,成为国家级年桔标准化示范基地。
2007年,岁岁红年桔被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授予地理标志产品。
2019年10月,成功入选2019年度广东省“一镇一业”年桔专业镇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