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场镇,隶属于贵州省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凯里市,地处凯里市中部,东邻
湾水镇、洗马河街道、
湾溪街道,南和西南连
万潮镇,西抵万潮镇和
炉山镇,西北和东北界大风洞镇和湾水镇,行政区域面积97.12平方千米。
建置沿革
元代时期,龙场镇境域属播州宣慰司。
明、清时期,属清平县。
民国二年(1913年),属炉山县第一区第二分区。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置乐登(龙场)镇、虎庄乡、平茶乡、箐口乡。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置龙场联保。
民国三十年(1941年),龙场联保改龙场乡。
1953年,龙场乡析为龙场、狗场、虎庄、华介、箐口5乡。
1956年,又合并为龙场、虎庄2乡。
1958年,属万潮公社。
1961年,成立虎庄公社。
1963年,虎庄公社析为龙场、虎庄2公社。
1984年,改设为龙场镇、虎庄乡。
1992年,龙场镇、虎庄乡合并为龙场镇。
行政区划
2011年末,龙场镇辖3个社区、16个行政村:龙场、龙场煤矿、鱼洞煤矿、龙场、华山、雷公、狗场、平寨、沙子冲、黄腊、平路河、鱼洞、乐榜、老山、虎庄、瓦窑、箐口、郭家坪、华介;下设118个村民小组。
截至2020年6月,龙场镇辖1个社区、12个行政村,镇人民政府驻龙场村。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龙场镇地处凯里市中部,东邻湾水镇、洗马河街道、湾溪街道,南和西南连万潮镇,西抵万潮镇和炉山镇,西北和东北界大风洞镇和湾水镇,行政区域面积97.12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龙场镇地形属中低山丘陵,山脉起伏辗转,层峦叠嶂,沟谷纵横,溶洞广布。海拔在1000米以上的山峰达16座。最高点位于香炉山,海拔1233.8米;最低处位于郭家坪村脚,海拔599米。
气候
龙场镇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多年平均气温14.6℃,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3.5℃,极端最低气温-8℃;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4℃,极端最高气温37℃。年均降水量1210毫米,无霜期年平均295天。
水文
龙场镇境内主要河流有万潮河(平路河)流经辖区,境内河长10千米,流量为1.5立方米/秒。
自然灾害
龙场镇主要自然灾害有旱灾、洪涝、倒春寒、冰雹、雷击等,尤以旱灾突出,十年九旱。
自然资源
龙场镇境内地下矿藏有煤炭、菱铁矿和铝土矿等,其中煤储量5814.8万吨,菱铁储量2848万吨,铝土矿储量2433.6万吨。耕地面积16620亩。
人口
2011年末,龙场镇总人口20757人。另有流动人口2213人。总人口中,男性10802人,占52.04%;女性9955人,占49.96%。总人口中,以苗族为主,达11471人,占55.26%;汉族2585人,占12.45%;其他少数民族6701人,占32.29%。超过1万人的少数有苗1个民族,达11471人,占少数民族人口的63.1%。2011年,人口出生率12.83‰,人口死亡率6.19‰,人口自然增长率6.64‰。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215人。
截至2018年末,龙场镇户籍人口为23816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龙场镇农民人均纯收入5290元。
2018年,龙场镇有工业企业81个,其中规模以上1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2个。
农业
2011年,龙场镇完成农业总产值8418万元。2011年,生产粮食4560吨。
龙场镇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牛、羊为主。2011年,生猪年末存栏0.71万头,牛年末存栏0.41万头,羊年末存栏195只。2011年,生产猪肉1067吨,牛肉800吨,羊肉3吨。
截至2011年末,龙场镇有森林面积76155亩,森林覆盖率52.19%,活立木蓄积量24万立方米。
龙场镇渔业以稻田养鱼为主。2011年,水产品产量176吨。2011年,大型农业机械56台(辆)。
工业
2011年,龙场镇有工业企业19家,其中煤炭企业8家,建材企业4家,石场4家,其他企业3家,共完成工业总产值2.46亿元。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1年末,龙场镇有小学11所,在校生2031人,专任教师100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99.7%;初中1所,在校生1100人,专任教师61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88.6%,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100%。
科学技术
2011年末,龙场镇有市科技推广机构5个。2011年,文体广播电视中心1个,卫星地面接收站1600个,有线电视用户197户。
医疗卫生
2011年末,龙场镇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7个,其中镇卫生院1所,村卫生室16个;病床25张,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1.3张,固定资产总值146.2万元。专业卫生人员14人,其中执业医师2人,执业助理医师4人,注册护士3人。2011年,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22408人次。2011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19054人,参合率100%。
社会保障
2011年,龙场镇有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22户,人数48人,支出11万元,比上年增长50%。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118户,人数3367人,支出198万元,比上年增长54%;农村五保分散供养14人,支出1.19万元;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165人次。自然灾害受灾人口23000人,农作物受灾面积30300亩,直接经济损失2069万元,救灾支出30万元。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68人,抚恤事业费支出15.58万元,比上年增长10.8%。
邮政电信
2011年末,龙场镇有邮政所1个。电信服务网点1个,固定电话用户872户。
基础设施
2011年末,龙场镇有自来水厂2座,日供水能力为2500吨,有深0.4—0.8米、宽0.4—0.8米排水沟3000米。
交通
龙场镇境内有308省道经过。
历史文化
龙场镇因镇人民政府驻龙场而得名。该地昔日逢龙日为赶场日。
苗家婚姻习俗实行严格的一夫一妻制。严禁同宗和姨表兄弟妹之间通婚。也有异宗不婚的,原因是他们的祖先有过纠纷,曾发发誓过不再通婚,或者结拜过兄弟而被视为同宗,其子女视为兄弟姊妹,不能通婚。在古代,姑家之女必须嫁给舅之子,俗称“还娘头”。这种强制性婚姻,经当事人和群众的激励抗争,已演变为补给舅家一定的钱财(俗称礼金钱)即可另嫁。礼金钱的数量,明、清时期为白银1两2钱,民国时期为银元12元。解放后,仍沿袭礼金钱习俗。境内苗族婚姻的缔结,自明、清以来,即存在“自主自由式”、“说合自由式”等几大类。“自主自由式”是男女青年在“游方”活动中自由恋爱而结为夫妻的婚姻缔结形式,从认识到结婚,完全按自己的意志行事,拥有绝对的自主权。“说合自由式”是男女双方经过“游方”,感情达到一定程度后,由男家央请媒人到女家说合,征得女方父母同意后到定亲、结婚。“说合自由式”的一种形式是先由老人提议,请人撮合,女家答应后,男女青年再通过“游方”建立感情,双方同意即可定亲,条件成熟后结婚。
风景名胜
麻塘是一个革家村寨,寨中村民平时务农,闲时做蜡染、绣花衣。 家是一个独特的少数民族,散居在凯里西北的鱼洞、龙场各镇。革家有自己独特的生活习俗和语言,服饰更为独特, 家女孩的盛装有点像古代的将士,而平日的装束相对要简单些。革家历来崇拜祖宗,有每餐必供祖宗之俗。而且家族共祭一个“祖鼓”,祖鼓供几十年才举行一次的祭祖仪式使用,他们谓之过“哈戎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