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国营龙山农场
海南省儋州市下辖国营农场
国营龙山农场建于1958年,隶属于海南省农垦总局,位于海南省儋州市西部。距省会海口市128公里,距三亚市250公里,距儋州市政府所在地50公里。全场共有16个生产队,3个直属单位,总人口4218人(2018年),在职职工769人,退休职工354人;拥有土地面积13.4万亩,已开发利用4.02万亩,橡胶种植面积21742亩,职工自营经济总面积8000亩。
地理环境
国营龙山农场地处海南省儋州市西部,西北面与排浦镇为邻,东临春江水库,东南、南、西南分别与国营八一农场、富克镇、国营红岭农场接壤。场部设在排浦镇以南5公里的排浦江东岸,距儋州市政府所在地50公里。
该场地势南高北低,在海拔40~80米之间,地貌类型东、南、中部为花岗岩、砂页岩残丘台地,北部和西部为沉积物台地,除一些突起的孤丘坡度达15度左右外,台地坡度均在8度以下,大部分适宜机械作业。该场气候温暖湿润,且受台风危害轻微,仅每年春夏之交,常有15~20天的干热天气,风向西南,风速5~10米/秒。日平均气温大于30℃,相对湿度小于70%,对农作物生长影响较大。
该场自东至西有春江、排浦江、南华沟,均向北独流进海,场内流域面积甚广。春江水库库区位于本场东面,水面宽阔,环绕场界达7~8公里。该场1988年在排浦江下游筑拦江坝一座,使300多亩农田、80多亩鱼塘和机关单位受益。
历史沿革
该场建于1958年4月,由于场部靠近农民开垦的“龙田”而称“龙山”农场。1962年撤销,保留一个“新华队”由西华农场代管。1971年该场经调整改称广州军区生产建设兵团五师十六团。1974年10月恢复为国营龙山农场。
1990年,该场有土地面积134300亩,已利用39584亩。1990年总人口2272人,职工1366人,基层单位20个。
2017年3月龙山农场设立为龙山居,划归排浦镇管辖。
经济发展
该场以种植橡胶为主,但1971年前主要种植其他作物,橡胶种植尚空白,至1972年,才小面积种植橡胶72亩。1975~1979年,该场又一度改变生产方针而以种植剑麻为主。1980年后才以橡胶为主。至1983年,植胶面积达4000多亩,人均面积两亩以上。至1990年,该场的胶园面积已达20887亩,年产干胶267.3吨,年亩产干胶65.2公斤,比1982年提高50%以上。自建场至1990年,累计干胶总产885吨。
该场的林业发展迅速,80年代初成片种植,1985年达万亩以上。1990年,共开采木材668立方米。经济作物以甘蔗为主,1990年种植甘蔗面积3000亩,产量7500吨。
该场工业基础薄弱,至1985年,仅有小型发电厂、日产0.5吨的烟胶片厂和小型的粮油加工厂各1座。至1990年,烟胶厂日产提高到1.5吨,粮食加工厂年产大米900吨。此外,该场的农机修配厂具有一般金属加工能力,能担负本场汽车、拖拉机维修、保养和生产小农具。
文教卫生
1990年,全场有中小学各一所,学生331人;医疗单位14个,其中医院1所,病床20张,医务人员27人。
战略决策
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橡胶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战略决策,竭尽全力做大做强橡胶产业,加强橡胶施肥管理,施足优质有机肥,改善了土壤结构,培养了地力,为橡胶高产稳定奠定了基础。使已开割的橡胶亩产达96公斤以上,职工人均产胶2吨以上,年劳均纯收入突破万元。
改善民生
重视改善民生,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维修硬化道路,修建饮水工程,改造职工住宅,使生产队职工配套住宅平顶化,户均住房面积80平方米以上;开展平安建设活动,狠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促进社会稳定,职工安居乐业,农场连续多年被省政府、省农垦总局、儋州市授予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优秀企业单位。
参考资料
第一章 国营农场.海南史志网.
最新修订时间:2022-12-22 11:15
目录
概述
地理环境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