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文区
福建省漳州市辖区
龙文区,隶属福建省漳州市,地处漳州平原中部,是漳州市中心城区,位于北纬24°29′~24°42′,东经117°29′~117°43′之间,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总面积126平方千米。截至2023年末,龙文区常住人口30.67万人。截至2024年3月,龙文区辖1个镇、5个街道,区政府驻蓝田街道龙文南路。
历史沿革
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置闽中郡,区境属之。
汉高祖五年(前202年),为闽越国辖地。始元二年(前85年),属会稽郡冶县。东汉时,属会稽郡侯官县。
三国吴永安三年(260年),属建安郡东安县。
西晋太康三年(282年),属晋安郡晋安县。
南北朝梁大同六年(540年),析晋安县地置龙溪县,隶龙溪县。
隋大业三年(607年),隶建安郡龙溪县。
唐垂拱二年(686年),隶漳州龙溪县。此后,区境一直归属龙溪县。
1993年5月12日,龙海县撤县建市,步文镇、郭坑镇属龙海市。
1996年5月31日,国务院同意福建省设立漳州市龙文区。
1997年1月1日,漳州市龙文区成立。同年5月24日,龙文区政府举行授牌仪式。
2003年7月7日,龙文区镇级行政区域界线勘定。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1949年9月19日,桥头、修滨、郭坑、关霞4乡解放,建立龙溪县第六区,区公所设古塘村。
1992年6月,成立漳州市蓝田工业开发区。
1996年1月11日,漳州市建立龙文工业开发区。
1996年7月2日,福建省人民政府作出设立漳州市龙文区的批复,析龙海市步文镇、郭坑镇和芗城区东岳街道所辖东岳、漳糖、东关、南坑、洋筠、岳口、东园、巷口、市尾9个社区和洋筠、古塘、群勇、市尾、塔后5个行政村设立龙文区(县级建制)。
1998年10月7日,蓝田工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成立。
2006年10月,蓝田工业开发区与龙文工业开发区合并为福建漳州蓝田经济开发区。
1997年3月,原步文镇拆分为步文镇、蓝田镇、朝阳镇。
2016年8月18日,龙文区撤销步文镇,设立步文街道,以原步文镇的行政区域为步文街道的行政区域。
2017年12月,龙文区步文街道拆分为步文街道、碧湖街道,步文街道下辖步文村、石仓村、田丰村、长福村和坂上村等5个村,锦绣社区、天亭社区、香榭社区、浦东社区、同昌社区、田丰社区、龙江社区和石仓社区等8个社区;碧湖街道下辖土白村、下洲村、后坂村和碧湖村等4个村,荣昌社区、仁和社区、明发社区、万达社区、融升社区、融信社区、建发社区、土白社区、下洲社区、后坂社区和碧湖社区等11个社区。
2018年11月,龙文区撤销蓝田镇和朝阳镇,设立蓝田街道、朝阳街道。
2019年9月,龙文区增设景山街道,以原蓝田街道的西坑社区、梧桥社区、浦口社区、檀香社区、阳光社区、丽景社区、朝阳街道的科坑社区、漳滨社区、樟山社区、旧石洲社区、新石洲社区和朝阳社区等12个社区的行政区域组建景山街道。
区划详情
截至2024年3月,龙文区下辖1个镇、5个街道:步文街道碧湖街道蓝田街道朝阳街道景山街道郭坑镇,另辖1个省级开发区:蓝田经济开发区,下设12个行政村、69个社区。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龙文区地处漳州平原中部,是漳州市中心城区,位于北纬24°29′~24°42′,东经117°29′~117°43′之间,东联台商投资区,西接芗城区,北邻长泰区,南临九龙江西溪北岸,总面积126平方千米。
地质
龙文区境地质发育经历地槽、准台地及太平洋边缘活动带3个阶段,最后形成现代大陆轮廓。
地形地貌
龙文区地貌发育在8000万年至200万年形成现今高低丘陵、九龙江河谷平原雏形。距今3.5万年发生多次海进海退,其中8000~2500年的海进,海水进抵漳州西洋坪以西地段;距今2500年,海水东退,陆地延伸,漳州平原成陆。隋唐时期,大体形成今区境地貌。
气候
龙文区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1.4摄氏度,无霜期330天,年平均降水量1604.2毫米。
水文
龙文区内水网稠密,南临九龙江西溪,区境内河段河长13.5千米,九龙江北溪由西向东,区境内河段河长9.5千米,九十九湾由北向南贯穿全境。
自然资源
生物资源
龙文区森林覆盖率持续保持在21%以上,建成区绿地率40.03%,被评为国家生态区,并拥有国家级生态镇(街)4个,省级和市级生态村43个。
矿产资源
龙文区郭坑镇篁卿地下温泉地热井井口水温62℃,自溢水量约为600立方米/天,自溢水头高度为地面以上6.0米。
龙文区还蕴藏着丰富的非金属矿产资源,已探明优质淡水河沙储量5000万立方米,花岗岩1000万立方米,风化残积型高岭土500万吨,建筑用土1000万立方米。
人口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龙文区常住人口为301883人。
截至2023年末,龙文区常住人口30.76万人,全年净增常住人口0.09万人,全区出生率5.49‰,死亡率4.44‰,自然增长率1.05‰。城镇化水平92.53%。
经济
综述
2019年,龙文区实现生产总值361.35亿元,增长8.3%。
2020年,龙文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61.36亿元,增长持平。
2021年,龙文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75.89亿元,比上年增长9.1%。
2022年,龙文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39.15亿元,比上年增长7.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42亿元,增长6.2%;第二产业增加值167.99亿元,增长8.7%;第三产业增加值265.74亿元,增长6.0%。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43303元,比上年增长6.7%。
2023年,龙文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54.65亿元,比上年增长6.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96亿元,增长6.1%;第二产业增加值167.82亿元,增长5.6%;第三产业增加值281.87亿元,增长7.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48023.5元,比上年增长6.3%。
2023年,龙文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0823元,增长7.5%,总量位居全市第2。其中,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884元,增长7.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5642元,增长4.9%。
第一产业
2023年,龙文区农林牧渔业完成总产值8.51亿元,比上年增长6.3%。粮食种植面积988亩,比上年增加1亩,其中油料种植面积439亩,增加1亩;蔬菜种植面积17687亩,增加425亩。全年粮食产量469.3吨,增加6.3吨,增产1.36%。
2023年,龙文区肉蛋奶总产量5360.7吨,比上年下降17.29%。肉类总产量5248.6吨,下降2.097%。其中,禽肉271.63吨,下降5.05%。奶产量4.1吨,增长105%。
第二产业
2023年,龙文区全部工业增加值102.04亿元,增长4%。工业产品销售率95.8%,比上年上升1.4个百分点。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股份制企业、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其他经济类型分别完成增加值45.3亿元、22.43亿元、0.01亿元,分别增长8.93%、-1.89%、-48.3%。
2023年,龙文区规模以上工业的27个行业大类中有11个增加值增速在两位数以上。其中,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长33.99%,金属制品业增长24.87%,橡胶和塑料制品业增长24.21%,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22.33%,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增长21.67%,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20.86%,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19.31%,家具制造业增长13.33%。计算机、通信分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11.18%,仪器仪表制造业增长11.18%,酒、饮料和精致茶制造业增长10.8%。规模以上工业中食品、金属、家具三大主导产业实现增加值20.56亿元,增长12.29%。其中,食品制造业实现增加值6.6亿元,增长8.4%;金属制品业实现增加值4.9亿元,增长27.8%;家具制造业实现增加值2.4亿元,增长13.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28.39亿元,比上年增长40.8%。其中,股份制企业实现利润20.68亿元,增长46.5%;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实现利润6.38亿元,增长3.6%。
2023年,龙文区资质等级以上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90.78亿元,增长12.5%;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66.27亿元,增长8.2%;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12.9万平方米,增长6.2%;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05.6万平方米,增长54.2%。
第三产业
2023年,龙文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6.2亿元,比上年增长9.4%。在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中,粮油、食品类增长61.2%,饮料类增长405.1%,烟酒类增长196.7%,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下降27.7%,化妆品类下降17.8%,日用品类下降22.0%,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4179.5%,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54.1%,中西药品类下降13.9%,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108.0%,家具类增长248.4%,通讯器材类增长1820.5%,汽车类增长8.0%。
2023年,龙文区进出口总额151579.58万美元,比上年下降0.02%。其中,出口86837.83万美元,下降5.25%;进口64741.75万美元,增长7.96%。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7家,比上年增长88.9%。按验资口径统计,合同外资1847万美元,下降51%;实际利用外资304万美元,下降84%。
交通运输
龙文区水陆交通便捷,鹰厦铁路穿境而过,漳州火车东站坐落区内,距厦深高速铁路漳州站仅3千米;厦漳、漳龙、漳诏高速公路直接城区,国道324、319和省道官九线横贯南北;规划中的厦漳城际轨道将贯穿龙文区;陆路距厦门高崎国际机场仅43千米,水路沿九龙江直达漳州港、厦门港。
2023年,龙文区公路网点里程136.79千米。全年实现公路货运量 1025.18万吨,比上年下降0.2%;公路货物运输周转量140229.97万吨千米,比上年增长10.1%。全年实现公路客运量109.31万人次;实现公路旅客运输周转量15881.37万人千米。
政治
社会事业
科学技术
2023年,龙文区科技活动经费支出2138万元,下降56.45%。专利授权668件,比上年下降30.2%。
教育事业
截至2023年末,龙文区普通高中招生650人(其中民办0人),在校生1843人(其中民办0人),毕业生537人(其中民办0人)。全区初中招生2835人(其中民办373人),在校生6804人(其中民办1089人),毕业生1796人(其中民办329人)。普通小学招生7368人(其中民办0人),在校生34812人(其中民办152人),毕业生4766人(其中民办56人),特殊教育在校生(6-15岁)103人。幼儿园在园幼儿12482人(其中民办5095人)。
医疗卫生
截至2023年末,龙文区共有各类卫生机构238个,其中医院6个,卫生院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5家。年末共有卫生技术人员2461 人,其中医生987人(含医师、乡医),注册护士1222人。年末共有床位1549 张。农村有医疗点的村数占总村数的100 %,乡村医生和卫生员121 人。
文化事业
截至2023年末,龙文区共有各类艺术表演团体1个,文化馆1个。
社会保障
2023年,龙文区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97706人,其中职工参保人数61910人,城镇居民参保人数135796人。
截至2023年末,龙文区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数344人(仅指实行自收自支、差额核算的事业单位),其中参保职工276人,参保的离退休人员68人。全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71392人。全区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7224人次,领取金额1536.3万元。
2023年,龙文区纳入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1127户(1947人);纳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321户(514人),其中“特困”供养对象233人。
截至2023年末,龙文区农村幸福院(园)13所,床位共112张。全区各种社区服务设施152个,其中社区服务中心1个。
食品安全
2023年,龙文区开展了肉制品、乳制品、打击食品非法添加等3个专项整治工作,共检查食品生产经营企业2691家次,抽检食品1296批次,合格率为97.91%,组织550人次参加食品关键岗位考试,合格率为100%。检查特种设备生产单位2家,使用单位126家,巡查率分别为100%和14.6%。开展“计量惠民”活动,免费检定辖区集贸市场在用衡器近870台(件),血压计120台、其他医疗仪器65台。
风景名胜
云洞岩风景名胜区坐落于漳州市,沿国道324线漳州迎宾大道北侧即可迅速到达景区。景区先后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福建省级风景名胜区和省级文物单位,2006年,荣获漳州市城市名片提名奖。云洞岩风景名胜区主峰海拔280米,规划面积12.6平方千米。主要景点有三月峡、千人洞、一线天、仙脚迹、瑶台、风动石、鹤丘等五十余处。隋开皇年间(581~600年),有潜翁养鹤修道于此,不时鹤鸣与山中,故得名鹤鸣山。据地方志记载:山上石室,天将降雨时,白云从洞中飘出;雨雾天晴,白云又收归洞中,故又名“云洞岩”。
江东桥,又名虎渡桥,地处九龙江北溪下游,古称“三省通衡”、“八闽重镇”。民国以后,成为闽粤、闽湘公路必经之路。宋绍熙年间(1190~1194年),郡守赵伯遏曾在这里架设浮桥,因江面宽阔,波涛激涌,浮桥屡遭冲毁。宋嘉定七年(1214年),开始建造石墩木桥面。宁嘉熙元年(1237年),桥遭焚毁,重建梁式石桥。此桥总长约285米,共分15孔,每孔石梁3~4根,共有石梁58根,每根宽1.7米,高1.9米,重达200多吨。2001年,江东桥作为宋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扶摇关帝庙在九龙江北溪南岸,龙文区郭坑镇扶摇村口,关帝庙建于明天启之前,至天启年间有士人杨文重重塑关帝全身像。庙内石碑有明天启年间(1621~1627年)重塑关帝全身像以及清同治十五年(1658年)重修的记载,现石碑已损,截为两半。1990年,龙海市对扶摇关帝庙重建,仍然保留着原来的规格和布局。龙文区对关帝庙进行修葺,庙前拓宽平整为数千平方米的场地。扶摇关帝庙已被列为龙文区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
承泽楼位于龙文区郭坑镇霞贯至东溪农场,属于霞贯石楼群的一部分,系省级文保单位。“承泽楼”依东溪而建,是一座“回”字形结构的石楼,中央主楼石条砌就。楼匾上镌刻着行书“承泽楼”三个大字,上款为时间“乾隆八年畅月”,下款为“徐登甲书”。据漳州史志记载,徐登甲,字仲升,南靖县人,康熙四十五年登进士,官至吏部主事。
地方特产
龙文盐鸡始源于龙文区朝阳镇朝阳村,俗称“朝阳盐鸡”,是龙文区的传统风味小吃。该小吃的制作原料主要是鸡和食盐,将宰杀干净的鸡置于填满盐的砂锅中,用盐将整只鸡覆盖得严严实实,再用火烹蒸,整个烹制过程没加一滴水,以热盐的高温将鸡慢慢焗熟。
孚美面线是孚美村生产的面线,始于20世纪60年代。有采用传统工艺的手制面线和采用先进设备加工而成的机器面线两种,品质优良,柔韧爽滑,不粘条,煮成品呈绿色半透明,风味独特,营养丰富,曾于1985年被福建省农牧渔业部评为“优质产品”,产品远销东欧、东南亚等十多个国家。
荣誉称号
2019年11月,龙文区获得“‘七五’普法中期先进区”称号。
2023年1月,龙文区入选中国科协公布2021-2025年度第二批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名单。
最新修订时间:2024-08-22 22:29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