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宴酒是
陕西黄陵县店头镇出产的名酒,最早叫“龙涎酒”,传说是龙的
涎水酿成的。
传说
酒传
相传,
杜康因霉坏粮食而被贬职,后来
酿酒有功,
黄帝又恢复了他的原职,让他继续当管理粮食的大臣。
杜康在
酿酒技术上年年都有新改进,酒的质量越来越高。
有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各部落的山洞里都堆满了粮食,男女老幼都穿上新衣,过上丰衣足食的好日子。这年又是
黄帝统一三大部落、建立部落联盟50年大庆,黄帝举行盛大宴会,请来了各部落的首领。各个部落也给
黄帝带来许多礼品。宴会开始了,
黄帝命
杜康给每人敬一碗酒,人们也向黄帝敬酒,然后又相互敬酒。宴会厅里欢声笑语,热闹非常。正在这时,一条巨龙突然从天而降,把头一直伸到宴会厅的大酒坛上,闻来闻去,但坛口太小了,龙嘴怎么也伸不进去,馋得嘴里的
涎水不断掉进酒坛里。当时大家都被吓得目瞪口呆,只有
黄帝不慌不忙地走到巨龙跟前,把酒坛里的酒倒进一只大碗里,然后把酒碗送到巨龙嘴边,巨龙一饮而尽。等
黄帝再倒第二碗酒时,巨龙腾空而起,转瞬间便飞得无踪无影了。人们眼看着巨龙离去才松了口气,又回到各自的座位。
黄帝又命
杜康给大家敬第二轮酒。谁知,
杜康刚走到酒坛跟前,还未来得及取酒,一股浓郁的酒香扑鼻而来,差一点把他醉倒。
杜康给每人敬过酒后,大家只喝了一口,就觉得浑身舒畅,飘飘欲仙,忙问:“这酒怎么一下子变得这么香了?”杜康心想这一定是巨龙的
涎水滴进酒坛所致。据说龙是不轻易流涎水的,人若喝了龙涎水能延年益寿,长命百岁。因此,他乘人们不注意时,从滴有龙
涎水的酒坛里打出一碗酒,倒进另一只酒坛内,然后让人把滴有龙涎水这坛酒赶快抬下去。说也奇怪,留下来的这坛酒掺过一碗龙
涎水后,味道也变得和刚才抬下去的那坛龙涎水酒一模一样。人们越喝越想喝,
黄帝准许大家开怀畅饮,一大坛酒很快就被
饮光了。宴会结束后,
杜康派专人保管那坛龙涎水酒,不许任何人动用。当他每次酿出新酒时便给新酒时掺进三滴龙涎水酒。新酒的味道立刻变得浓郁甘醇、飘香醉人了。从此,
杜康的“龙涎酒”,名气越来越大。
刘伶传说
杜康有个好朋友叫
刘伶,平生最爱喝酒,听说
杜康酿出好酒,就专程前来拜访。不巧
杜康这天正好不在家。刘伶来到
杜康酿酒的地方,还未进门,就看见墙上写有一首诗:
量大一碗醉三年,
量小一盅睡三天;
猛虎一杯山中醉,
蛟龙两盏海底眠。
最后一句:“谁若不信试试看!”
刘伶鼻子一哼,不以为然地说:“好大的口气!天下谁不知我刘伶的酒量。往东喝垮东海岸,往西喝倒峨嵋山,往南喝过桂林酒,往北吃过蟠桃宴。东西南北吃喝遍,也没把我醉半天”。进了门,他开口就要一碗酒。小主人说:“这酒只能喝一盅,不能喝一碗,一碗酒会把人醉死的。”本来,
刘伶看了墙上诗就恼火,再一听此话,更是火冒三丈,便气冲冲地说:“少啰嗦,快打碗酒来!”小主人见来客
气势汹汹,不敢怠慢,赶快打一碗龙涎酒,双手递了过去。
刘伶接过酒,只觉得浓香扑鼻,便一饮而尽。哪知碗刚放下,就觉得头昏目眩,双腿不听使唤,扑通一声,跌 倒在地,已经不省人事了。小主人吓得手忙脚乱,不知所措。正在这时,
杜康回来了,见地上躺着醉倒的
刘伶,不禁哈哈大笑说:“你小子经常口出狂言,今天却被我一碗酒醉成这个样子!”
杜康让人找来四块木板,临时给刘伶做了副棺材,把刘伶埋到后院的酒糟堆里。
三年以后,
刘伶的妻子打听出丈夫是喝了
杜康的龙涎酒,当场死去的。这天便找上门来向
杜康要人。杜康对
刘伶的妻子哈哈一笑说:“老嫂子,别发怒。刘兄没有真死,他是喝醉了。说着掐指一算,
刘伶正好是的这一天醉过去的,便把刘伶的妻子领到后院,刨开酒糟堆掀开棺材盖了一看,只见刘伶
红光满面,躺在棺材里睡得正香。
杜康拍了拍他的肩膀说:“老兄,该醒来了!老嫂子等了三年,已经等得不耐烦了”。
刘伶睁开双眼,打了个哈欠,坐了起来。妻子赶快上前把他扶出棺材。
杜康在一旁笑着说:“你再不醒来,老嫂子就要和我拼命了!”
刘伶不好意思地摆了摆手,就和妻子一同回家去了。从此,“杜康造酒醉
刘伶”的故事,就成为后世人的美谈。
历史评价
传说
杜康和
刘伶后来都成了酒仙,远走高飞了。但杜康的
酿酒技术和配方却在
河南、
山东、
陕西一带流传下来。三国时期,魏武帝曹操在他《
短歌行》一诗中写道:“概当一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可见
杜康酿酒名气之大。据说以后各朝代又将
杜康的“龙涎酒”封为“龙宴酒”,只有在皇帝举行国宴的时候才允许动用。黄陵县生产的“龙宴酒”,据说就是根据民间挖掘出来的
杜康酿酒的原配方,加上现代的技术酿制而成,它仍然保持了香美甘醇、饮而得神的特色。
彭城九里山有座
白云洞,幽静逶迤,深不可测,这洞中出过龙涎酒的传奇,因此自古便为名胜之地。
龙涎酒传说
相传,远在东汉,九里山西麓平山村前,有条山溪名白龙沟,溪底铺白石,溪上绕白云。溪水从九里山间盘旋而下,潺潺不歇。平山村有位教书先生,姓彭名信,早年丧偶,膝下弱女,名彭巧儿。彭先生为人机巧,善变圆熟,惟恐续弦再娶,女儿委屈受苦,便独自拉扯彭巧儿,相依为命,又当爹又做娘。他在村里开塾授课,赚些银钱,父女俩日子过得也算安稳。只是彭信患有
风湿骨痛痼疾,发作起来痛苦不堪,服药针灸终无疗效,父女为此常年忧心忡忡,彭信遗憾身家非王侯,无钱求购灵丹妙药。
转眼间,彭巧儿已年方二八,出落得端庄秀丽,知书达理,远近求亲者络绎不绝。但彭信有心将女儿嫁给官宦人家,也好为自己涉足仕途寻个方便,因此,彭巧儿的婚事迟迟不肯轻易应允下来,反将女儿管束得极严,整日深藏闺中,不见天日。这一年阳春三月,平山村风景明媚,九里山翠野含黛,然而彭信无缘消受这大好春光,他因
秉烛夜读,遭受风寒,筋骨疼痛难忍,卧床呻吟不止。彭巧儿趁父亲不备,手提竹篮走出家门,她双颊似花,
袅袅婷婷,来到白龙沟
浣纱,顺便为父寻些草药,想到备受病患煎熬的父亲,彭巧儿默默垂泪,一张粉脸儿愁云紧锁,竟自呜咽起来。此时,白龙沟弥漫一簇白云,缓缓飘落彭巧儿脚下,倏然变作两个玉锦陶瓶,瓶颈红帖书“龙涎酒”三字,冥冥中闻有人语,“汝父饮之,风寒症即祛。”彭巧儿欢喜异常,捧了陶瓶藏于怀中,便浣起纱来,溪流盈盈,纤指柔柔,一条白蛇也随着麻纱在水波中
翩跹起舞。彭巧儿并不惊慌,以纱戏蛇,乐趣无穷,一直玩耍至日头正午,才恋恋不舍离去。回家后少不得被父亲一阵责骂,彭巧儿无言辩白,却喜吟吟将龙涎酒拿给父亲,揭开一瓶密封蜡鉴,只见酒液澄澈,异香醉人。彭信将信将疑,以为天宫琼浆,张口将龙涎酒一饮而尽,顿感酽冽醇郁,妙不可言,须臾
便面赤心暖,筋络舒畅,骨痛皆无,跳下榻来,健步将另一瓶龙涎酒紧紧抓住,爱不释手,把玩良久才密藏箧中,暗自盘算日后将仙酒贡奉于权贵,不愁捞个一官半职,安享荣华,此话不提。
再说彭巧儿当夜便蹊跷起来,她不由自主起床在庭院徘徊,目不转睛朝白龙沟顾盼,
心神不定,情思动荡,鸡叫头遍才回房迷迷糊糊入眠。此时,窗外涌来巨莲般的白云,满室幽香袭人,一位俊朗的白袍秀士飒然而至,将彭巧儿拥入怀中,缠绵求欢,私语道:“吾将口津为曲,用山梨野枣溪水
酿酒,汝父饮之,可保无恙。”天亮醒来,彭巧儿已身怀有孕,不日产下一子,乃人面龙身的怪胎。彭信见状既骇且惊亦怒,女儿做出这等羞耻之事,书香斯文败坏殆尽,顿时便动了杀机,遂操起菜刀抢上前去,欲杀襁褓中的婴儿。危急中霎时窗外雷声如鼓,一团白云裹起孩子,升腾而起,径直穿破九里山的崖壁,
天崩地裂,出现一孔巨穴,白云缭绕异香如风。彭巧儿挣扎着从卧榻上爬起身,不顾父亲拦阻喝斥,只管趔趔趄趄,一路哭泣追赶到
白云洞口,蓦然便没了踪影。此时
清波荡漾的白龙沟突然干涸,裸露着白鳞般的硬石,
白云洞也雾霭散尽,再无幽香。
彭信恼恨交加,怨气难消,只怪女儿私通异类,令彭氏蒙羞,索性弃女不顾,独自逍遥去了。他将所剩的一瓶龙涎酒献于当朝太后,朝廷赐其良田千顷,加封徐州别驾之职。彭信在
平山村建造一座富丽堂皇的府第,终日美妾相偎,锦衣玉食,全然忘掉亲生骨肉彭巧儿,父女之情断绝无存丝毫。
彭信身为儒生,却离经叛道,贪图富贵,薄情寡义,必遭天谴报应,不久,他纵欲过度骨疾复发,病势凶险,瘫痪卧床,无药可治,沉疴而死。临终前,彭信似有悔疚之意,命仆役抬其至
白云洞,苦苦哀求龙涎酒以
苟延残喘,大呼“彭巧吾儿,龙涎救命”而气绝。据说,当时一团天火,将彭信在
平山村的府邸化为灰烬。后人每游九里山
白云洞,便隐隐耳闻白龙和彭巧儿切切私语,蜿蜒长穴若有若无飘来龙涎酒香,纵然铁石心肠之人,亦禁不住感叹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