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湛霖(1837-1905),字芝生,祖籍湖南攸县人。清
同治元年(1862)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历任江西学政、内阁学士、
江苏学政、刑部右侍郎。
为侍讲时,以左右皆宦官,不利习读,疏请择宗室近臣中绩学笃行之士陪读,以知本敢言见称。
中法战争时,上疏反复陈述和战利害,反对“老谋持重”之说,并提出进兵策略。论述
圜法(币制),图铸轻重银币,论述
郑州河决,增筑北岸堤防等,都能切中机要。并曾向光绪帝上《变科举疏》,建议从根本上改变科举制度,废八股,行新学。
龙湛霖重视教育,以培养人才为己任。督学
江西时,延请学者
皮锡瑞主讲南昌
经训书院。后在
江苏学政任上,引入格致新法,购置译书、仪器,分科立规程,使各书院培养兼通西学人才。
光绪二十四年(1898),龙湛霖以病乞归。逾年患痹病,卧床不起。而对乡里兴学等义举,都提携赞助。对争取粤汉路废约自保,出力尤多。光绪三十一年(1905)夏病逝于
长沙寓所,年六十八。
龙湛霖《变科举议》奏折,指出“西人学问,各有专门,所学诸科,皆能见之实用。故其人才日出,以臻富强”,制艺“每多剽窃陈言”, “今宜广设学校,课以格致之学”。建议仿唐人之例,分设数科,凡士子投考,令其各占一门。尽管此折因阅者多有反对,“朝中的一些大官看了,极力拦阻,以致没有上成”,但可以看到“学校”“分科”“西学”“实用”等因素已经渐成龙湛霖学务改革的主线。
他在经古场中加入声、光、电、矿、兵等科目,他亦于南菁书院经学、古学、算学之算学内,分列电、化、光、重、汽机等门,令在院肄业的学生于经古学以外,“亦必各兼一艺”。此外,他考虑到中国所译西书,多出自文人润色,“论藻缋则有余,考实际或不足”,于是“特筹款购办制造机器一具,并测量、图绘诸器置诸院中,俾诸生目睹其物,因而推求其理,庶收居肆成事之效”。只不过,在卸任之前,龙湛霖还是坦言:“惟(西学科目)创设未久,成效尚迟,核其所长,究以经术为最。”平心而论,这应是一个相当公允的评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