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潭寺
昌宁龙潭寺
龙潭寺,距昌宁县城5公里,始建于明代,后经多次修葺,渐成规模,长年香火旺盛,四时游人不绝。由“龙潭古刹”“龙潭碧池”和“望山听泉亭’,等3个景点组成。为全县最大佛教场所。
寺庙简介
龙潭寺,原称龙王庙,由“龙潭古刹”“龙潭碧池”和“望山听泉亭’,等3个景点组成。景色绝佳,空气清爽,是一处富有山野情趣的游览胜地。 龙潭寺建在龙潭山腰上,周围林木蓊郁,山下一股清泉从崖缝里涌出,汇集成龙潭。潭中建有一亭,在碧波粼粼的池水中,亭台青山相映成趣,是为望山听泉亭。亭子布局奇巧,建筑精致,与周围环境浑然天成。登亭远眺,山峦灵秀,泉水长流,云影松风,清心静神。
始建于明
龙潭寺始建于明代,后经多次修葺,渐成规模,长年香火旺盛,四时游人不绝。
明崇祯十二年,大旅行家徐霞客在他的《滇游日记》中载云:“望见右甸城,中悬南坡之下,城不大而颇高,亦边疆之雄也”。句中所说的“右甸城”也就是今之昌宁县城,在距县城正东五公里的丙镇龙潭山西麓,有一个秀水缠绕、苍松环抱的人间仙境,这就是人们时常向往和留恋的滇南第一奇观──龙潭寺。
寺名由来
龙潭寺原称龙王庙,又称龙洞。相传这龙潭非常奇特,远古时代,这儿只是涓涓细流,旱年则滴水不流,生活在这里的居民们每逢旱年饮水极难,更难谈引水灌溉。因为缺水,粮食有时几乎颗粒无收,人们只能过着食不果腹,衣不敝体的苦日子。有一年,又值大旱,眼望着禾苗将要枯死,人们成群结队来这进香求水,他们插上香,合掌当胸,真诚地跪在地上闭目祈祷。
不多时,好似有水流的声音,求水的人们睁眼一看,果真有两股清泉奔流而出,善良的人们得救了,他们欢呼着,跳跃着。自此这儿再没闹过水荒,两股泉水从方圆一米大小的洞口喷涌而出,长流不息,久而久之,形成了今日的龙潭。人们认为是有龙护佑,于是建龙潭寺。
重修时期
龙潭寺的创建时间不详,但可以肯定,其历史是久远的。据考证,佛教于17世纪中传入境内,当最早建造的寺庙有龙潭寺和碧云寺,分别坐落在甸城东西两侧的山上,寺址得山川之秀,数百年来,善男信女络绎不绝,碧云寺相传为明代洪僧所建。龙潭寺建成时间,当比碧云寺更早。
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重修龙潭寺时,郡人张玉亨因踞行时未有建造之记载,遂刻石碑以记之,据碑文说:龙潭寺,大殿原有如来金像二尊,左右设伽蓝,达摩,傍塑一切罗汉,“皆俨然如生,真足令人见像作佛。”前殿,供有观时,“甚是感应”。
龙潭寺不特为古甸第一名刹,“实可为滇南第一奇观也”。
地理位置
龙潭寺,四面环山合抱,青松挺立,周围秀水缠绕,鸟语花香。整个寺庙大体由三部份组成,即山脚的“望山听泉”亭,山顶折“大慈”寺和山腰的“龙王庙寺”。
“望山听泉”亭从250多平方米大的池塘中央拔地而起,高7米,由大小不等的20根柱子支撑,亭税具有浓厚的古艺术,风格,蛟龙抱柱,雕花刻草,砖铜瓦瓴,气宇轩昂。如站立亭内面向南山,龙潭寺全貌尽收眼底,四面环山青松苍翠,泉流急涌碧波荡漾。“望山听泉”亭之名也正由此而来。前人曾因此亭之妙绝,在亭中题一楹联云:“苇阴中千般翠色,松涛外一抹青天”。
布局结构
1981 年昌宁县人民政府拨出专款重筑围堤,翻新古寺,使之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景色更是迷人。泉水清凉洁净,四季常流;围堤成池,澄澈如镜;堤畔柳绿成荫;绿草如毯;水中游鱼嬉戏;水面古亭展翼,气势宏伟。重修后的望山听泉亭吸引着更多的游客,沿着石级攀援而上,就是“龙王”阁。
阁建筑特色与“望山听泉” 亭大致相似,阁内供有龙王爷神像。神像栩栩如生,形象生动,张口欲诉当年灾难之苦,盘座欲守万古喜庆之源。奇特的是它建筑于悬崖峭壁之上,给人以一种凌空欲飞的感觉。两边是高大的冬青树,后面是伟岸挺拔的青松,前面与“望山听泉”亭隔池相望,下面是喷涌的泉水。当地的人们继承着古老的传统,每年都到此供奉龙王爷,热闹异常。
再沿石级蜿蜒而上,两傍翠竹摇曳,苍松挺拔。走完150级台阶,就到“大慈”寺,香烟缭绕,游人如织。墙上的“清净佛地” 四个大字醒目可见。整个寺庙有楼阁七间,都有是建筑古雅、制工精细,其中正殿的技艺显得更高一筹,展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巧夺天工的智慧。窗棂阴格,无不精雕彩绘,乃至龙、凤、麒麟都是形象逼真,神采飞扬,栩栩如生。走进殿内,肃穆情油然而生,使人百看不厌:只见八百罗汉个个活灵活现,有的面容慈祥,有的狰狞可怕,充分显示了我国精湛的雕塑技艺。据僧尼介绍,此寺自1709年重修后,到咸丰时凋零,1949年春,佛教信徒及地方乡绅新建于今址,1984年政府拨款修复,重塑佛像,组织僧尼 10余人移住该寺,使宗教活动得到正常发展。
佛教活动
龙潭寺迄今已成为本县最大的佛教活动场所,昌宁佛教协会的所在地,亦是远闻名的风景区,特别是每逢寺院的庙会和节假日,大批的善男信女来引旅游进香,香火甚旺,热闹非凡。龙潭寺正以滇南第一奇观的独特风姿吸引着中外游客。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3-31 13:54
目录
概述
寺庙简介
始建于明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