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万载人。曾用名志坚。1930年,参加工农红军,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先后参加一至五次反“围剿”战争和浙南三年游击战争,参加创建浙南游击根据地。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在浙南坚持农村游击战争,历任中共浙江省委委员、组织部部长,中共闽浙赣省委常委,中共浙南特委书记,浙南游击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1949年5月起,任中共温州地委书记、温州军分区政委、中共浙江省委委员、浙江省农委副主任、省合作事业管理局局长、华东军政委员会委员等职。1953年调上海,任上海汽轮机厂党委书记。1960年3月,调任中共上海市委工业生产委员会副主任。参与组织领导国内第一台6000、12000、25000、50000千瓦汽轮机的生产,填补国内空白。1973年5月,先后任上海压缩机厂、上海柴油机厂党委书记。1979年5月~1985年7月,任上海市政协第五、六届副主席。为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1995年2月1日,在上海病逝。
个人履历
龙 跃,江西万载人。1930年9月参加
中国工农红军,并参加了一至五次反“围剿”和浙南三年游击战争,先后任宣传员、保卫组长、连政委、军分区政治部主任、浙南特委委员兼鼎平中心县委书记、特委组织部长兼共青团委书记、闽浙边临时省委委员等职,参与创建浙南游击根据地。
抗日战争时期,他担任新四军闽浙边留守处副主任、中共浙南特委书记,中共浙江省委委员、常委、组织部长,领导抗日救亡运动,保存并积蓄了革命力量。
解放战争时期,先后任中共闽浙赣区(省委)党委常委,浙南游击纵队司令员兼政委等职。
新中国成立后,1949年5月起,历任中共浙江省委委员、浙江省温州
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温州市军管会副主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委员、浙江省政府委员、浙江省农委副书记、副主任,浙江省供销合作总社主任,浙江省合作事业管理局局长等职。
1953年调到上海,历任上海汽轮机厂党委书记,中共上海市重工业党委委员。
1960年3月,调任中共上海市委工业生产委员会副主任,组织与领导了中国制造第一台六千、一万二千、二万五千、五万千瓦汽轮机,填补中国大型汽轮机制造业的空白。
“文化大革命”期间受迫害。
1973年5月重新工作,先后任上海压缩机厂、上海柴油机厂党委书记。
1980年1月~1985年7月,任上海市政协第五、六届副主席。
是第一届全国政协代表、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
1995年2月1日,在上海病逝。
人物经历
龙跃,原名龙兆丰,参加红军时改名龙跃,曾用志坚、越城等化名。1912年10月21日出生,
万载县株潭丰林村烟竹山人。江西省立第七中学肆业。1929年11月,在家乡参加村农会。1930年9月,在
袁州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4月参加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5月,转为中国共产党。
1930年9月至1934年6月,先后任红军第一方面军第三军团第八军第六师第六十九团团部宣传队宣传员,红一方面军第四预备医院第四所文书,
红七军团政治保卫局检查科科员、技术书记。参加了中央苏区五次反“围剿”斗争,在第一次反“围剿”的富田战斗和第三次反“围剿”的高兴圩战斗中两次负伤。1934年7月随由红七军团改称的北上抗日先遣队从江西瑞金出发,转战闽、浙、皖、赣四省。1935年2月,随
粟裕、刘英率领的红军挺进师从闽浙赣苏区出发,3月23日进入浙江。先后任师部政治保卫组组长、政治工作连政委、代理师特派员、特务队政委,参加浙江三年游击战争,参与创建浙西南和浙南游击根据地。
1935年11月,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成立后,龙跃随省委书记刘英在省委机关工作。1936年5月,任中共浙南特委委员、鼎平中心县委书记;6月,任红军浙南军分区政治工作部主任;8月,在省委扩大会议上,增补为省委委员,并任命为中共浙南特委组织部长兼少共浙南特委书记;1937年3月,任中共浙南特委代理书记。5月至9月间,龙跃参加了闽浙边临时省委与国民党闽浙赣皖边区主任公署的和平谈判工作;并参与挺进师部队的集中改编及干部培训。
1938年3月,粟裕率挺进师北上抗日,龙跃随刘英留在浙江坚持斗争。1938年5月,中共浙江临时省委在
平阳北港凤卧乡玉青岩村成立(9月,经中央批准为浙江省委),龙跃为省委委员并兼任浙南特委书记。他在特委机关驻地凤卧乡亲自抓支部建设,建立了凤林、玉青岩、马头岗三个特委直属支部,取得经验向各县推广。1940年10月,党中央和东南局关于隐蔽精干政策的指示传到浙南,龙跃立即认真贯彻执行,实行了一系列措施。1942年2月8日,刘英被捕,省委机关被破坏。龙跃在远离中央,而且数度与华中局失去联系的情况下,独立坚持浙南地区的革命斗争。
1944年6月,华中局给浙南特委的指示中指出:浙南党在龙跃领导下“不仅奠定着长期独立坚持斗争的有利条件和基础,并且已引起华中各地党员的称赞与效法”。1945年5月1日,陈毅在党的七大的发言中热情地赞扬浙南以龙跃为首的游击队艰苦坚持根据地的斗争。
抗日战争胜利后,龙跃和浙南特委及时指示各县作和平和战争的两手准备,有计划有准备地开展游击战争。1947年6月,由龙跃建议,华东局批准浙南特委归闽浙赣省委领导,并任命龙跃为省委常委,代表省委指导浙西南地区工作。1948年10月浙南特委改称浙南地委。又经闽浙赣省委和华东局批准,1948年11月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浙南游击纵队,龙跃任司令兼政委。
1949年5月起,任中共
温州地委书记、温州军分区政委、浙江省委委员。9月参加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并参加10月1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10月任浙江省农协副主任(次年4月起任主任),12月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委员。
1950年3月在浙江省第二次党代表会议上及以后,受到所谓“山头主义和家长制”的错误批判和不公正的待遇。1950年5月,调浙江省工作,任浙江省农委副主任。1951年10月任浙江省合作事业管理局局长兼供销合作社主任。1953年1月,调离浙江,到上海工业战线工作,先后任上海汽轮机厂党委书记、中共上海市重工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工业生产委员会副主任。在上海汽轮机厂,他领导试制成功了我国第一台6000千瓦汽轮机,进而试制了205万千瓦、5万千瓦以及能量更大的汽轮机,为我国电力工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曾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刘少奇等的赞扬。1964年起分管国防科研和军工生产,胜利完成了“两弹一箭”(原子弹、氢弹和火箭)的配套生产任务。
“文化大革命”中,龙跃受到严重的迫害,下放劳动达6年之久。1973年5月重新出来工作,先后任上海压缩机厂、上海柴油机厂党委书记。
1978年2月,龙跃被特邀为全国政协第五届委员。1980年1月起任上海市政协第五、第六届副主席,直至1986年7月离休。
1976年12月,龙跃患肺癌住院,1977年7月切除右肺一叶,从此长期住院治疗。在病期间撰写出版了长达20万字的革命回忆录《坚持浙南十四年》,还撰写了许多关于北上抗日先遣队、挺进师、闽浙边临时省委、浙江省委的回忆文章。1984年7月6日,中共浙江省委发文为龙跃和浙南地委在1950年所受“山头主义和家长制”的错误批判进行了平反,重申过去省委和华东局对浙南党组织的评价。
1995年2月1日,因病在上海华东医院逝世,终年83岁。骨灰被安放于宣布中国人民解放军浙南游击队成立的浙南山区——
瑞安市桂峰乡板寮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