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大理的北部屏障,龙首城以其锁山控海、易守难攻的特点,成为古来兵家必争之地。传说元世祖忽必烈南征时,所到必克,但在龙首关遭到了大理国将士的顽强反抗。久攻不下,忽必烈只好将主力转移到苍山背后,越过苍山天险,最终才攻下大理。
古龙首关城约两平方公里,四周有5道城墙,5道城门,有各种军事设施,明清时期增设5座中式建筑的碉楼。在北城墙中部的北城门上,曾经书写着“龙首关”3个大字。城门径深10多米,这里以前是从北部进出大理的惟一通道,也是著名的茶马古道。
北城墙全长600米,最高处17米,底宽15米。距北城墙约700米的南城墙长900米,高12米,底宽18米。整个城的砖石等建筑物,毁于解放前后,其城基夯土部分保存完好,在各现存古城中亦属罕见。1988年,龙首关被
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列为州级文物保护单位。
南诏故国大理龙首关古城墙没有被忽必烈大帝的铁骑攻破,却被大理市交通局的推土机“攻破”。公路施工方案明明可以绕过古城墙,当地部门却偏偏爱走捷径。云南文物部门曾经下发两次停工通知,对此,大理交通局赵勇超书记轻声笑了一下说:“文物部门不就是要钱嘛!要我们出考古发掘的费用。谈不拢就下达停工通知。现在我们已经把钱打给他们了,所以他们也就不说什么了。”
如此“坦诚”,揭露了文物保护更加令人心寒的现实。文物的命运在文保部门那里,不是绝对不可触犯的铁律,而是成为可以兑现为现实利益的部门权力。只要大理市交通局给云南省文保部门交上几百万的考古费用,那么,这种破坏就是可以被允许的,就是可以不被追究的。
事实上,此前
大理洱海的情人湖,也正是沿着这样一种行政路径而被填埋的。对于开发商填埋情人湖,大理有关政府机构也只是对开发商处罚了事。而通过这种处罚,无论是填埋情人湖的开发商还是大理交通局的破坏行为皆获得了权力的许可。
如何不让经济利益蚕食历史文物与公共景观,最好的办法无疑就是确立刚性的法治原则,坚决实行一票否决。凡是对破坏历史文物和景观的行为,一律予以制止;凡是对破坏行为一律处以天价罚金,并责成复原;凡是有人胆敢冒犯,则一律追究其法律责任。这应当成为铁律,不可妥协,也不可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