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德柏
《世界日报》总编、国民党少将参议
龚德柏(1891-1980),《世界日报》总编,少将参议。字次筠,湘西泸溪县城武溪镇人。1913年考取官费留学日本,后入东京第一高等学校攻读政法与外交。
人物生平
龚德柏,字次筠,武溪镇人,清光绪十七(1891)年八月九日出生。其父龚本璋系清时秀才,善中医,以经营桐油起家,膝下子女7人,龚德柏排行第二。清光绪卅四年(1908),龚德柏就读辰州中学堂,至宣统二年(1910)因鼓动学潮,被开除学籍,乃转入长沙明德学堂。
1913年春,入湖南高等工业学校矿科,考考取官费留学日本。1915年9月,入日本东京第一高等学校特别预科,翌年秋转入正科,攻读政法、外交。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巴黎和会召开,日本企图获取德国侵略者在中国山东的一切权利,部分留日学生于东京组织“亚细亚学生会”,为其制造舆论,掩人视听。与此同时,龚德柏参与组织(中国)“全留日同学总会”,与之抗衡,揭露日方阴谋,为此受留级处分。段祺瑞政府亦宣布撤销“闹事留日学生官费”,终至辍学。部分学生即日回国,龚仍留居日本。旋任《中日通讯社》编辑,并兼任《京津泰晤士报》驻东京通讯员。自此,专心研究日本问题。1920年春,当选为留日学生代表,赴沪出席全国学生联合会,且获选为大会议长。是年,龚翻译《菊之根兮》和《蹇蹇录》两本日本侵华作品。在其译书序言中写道:“中日必有一战,届时须放弃十余省让其占领,消耗其兵力,俟其疲惫,再一举灭亡之”。1921年,龚兼上海《商报》东京通讯员,冬,任华盛顿会议中国代表随员赴美。
1922年,龚德柏回国,居住南京从事新闻工作。历任《国民外交杂志》主编、《东方日报》中文版总编辑、《中美通讯社》总编辑等职;1923年执教于法政大学;1924年春与成舍我合办《世界晚报》,后兼《世界日报》总编辑;1925年创办《大同晚报》。期间因抨击时政,涉及当政者多,数度被捕入狱,故新闻界称其为“龚大炮”。1927年,应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政治部副主任陈铭枢之邀,任南京《革命军日报》总编辑;次年5月,任《申报》编辑;1928年任外交部特派湖南交涉员。在任8个月,处理了英商赔偿,拆除了美国驻长沙领事馆,收回了日轮租借的码头。次年任内政部参事。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龚德柏出版《征倭论》一书,主张对日长期作战,轰动一时,书销达10万册。1932年初,于南京创办《救国晚报》,翌年停刊;后再创《救国日报》。暗助兰衣社拥护蒋介石,受聘为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少将参议。1935年当选为国民党五全大会湖南省代表。抗日战争爆发后,《救国日报》停刊,唐生智军守护南京,任龚为军宪警首都军法执行监。
1938年,龚德柏在武汉再次谒见蒋介石,向蒋陈述日本政情,受蒋任命为国际问题研究所主任秘书。其时,武汉正议撤退,龚即表示愿捐献泸溪住宅为所址。因之,国际问题研究所迁至泸溪县城。设无线电台于省心楼,以资通讯联络。1940年9月9日,日本侵略飞机轰炸泸溪,龚宅被焚毁。蒋介石闻知,月赠龚研究费五千元,以示勉慰。是年,龚于重庆辞去主任秘书职,专事写作与演讲,鼓吹全民抗战。日本投降后,应何应饮之邀,随赴芷江、南京受降。1946年,《救国日报》复刊于南京,极力著文宣扬行宪反共,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战争为敌,且利用其报纸支持李宗仁与孙科竞选副总统获胜。
1948年,全国人民强烈要求惩办战犯,龚德柏被列为战犯之一。1949年初,龚去台北,蒋委其为“国大代表”“光复大陆设计研究委员会委员”。1980年6月13 日病逝。
个人著作
《征倭论》,1931年北平平化合作社出版。
《论文辑要》,民国南京救国日报社出版。
《揭破日本黑幕》
《日本侵略中国外交秘史》(译),原名《蹇蹇录》,1944年重庆商务印书馆出版。
《日本对华经济侵略之过去与将来》(译),1928年上海吴越书店出版。
《倭人并吞中国计划书》(译),民国国民革命军陆军第八、二十四师石印本。
《中国与世界大战》,1942贵阳中国文化服务社出版。
《中国必胜论》,1937年南京战争丛刊社出版。
《揭破日本的阴谋》,1922年上海太平洋书店出版。
《国都研究》,1930出版。
《日本对华侵略之过去与未来》(译),1931 年上海光华书局出版。
《一九四二的日本国力》,1943年重庆商务印书馆出版。
《日本人谋杀张作霖案》,1929年出版。
《征倭论续集》,1932年南京救国日报社出版。
《西原借款真相》(译),1929年上海太平洋书店出版。
人物轶事
龚德柏留日期间,有一年,暑假回家探亲,听到亲人和士绅对当时县府某些措施有异议,龚便与县长争辩,弄得县长面红耳赤。适值酷暑异常,龚受热不过,乃脱衣跳进大鱼缸避暑。县长以“行为放荡、有伤风化”为由,将其拘捕,后取保获释。这事被泸溪人传为“奇闻”。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1-18 18:39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