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3型潜艇(英文:Type 033 Submarine),是20世纪60年代初期中国在
苏联R级潜艇(英文:Romeo-class submarine)的基础上仿制的柴电动力
常规潜艇。在1950年代中苏蜜月期间,苏联提供给中国R级潜艇的设计图纸与建造设备。中国于1963年开始自行建造R级潜艇,编号为033型。
发展沿革
历史背景
新中国成立初期,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的主要作战任务是配合解放沿海岛屿,抵御
国民党军队对沿海地区的骚扰,捍卫领海主权和保卫海上交通线。当时,同样年轻的海军航空兵有限的对海攻击能力,需和空军一道同国民党军队争夺台湾海峡的制空权,无法对水面舰艇提供全面的空中掩护,因此,对没有全程空中掩护的海军来说,潜艇是最好的“战略”武器,它可以在水下远航巡弋,又能隐蔽接敌突然进攻。基于这种认识,中国开始着手引进和建造柴电
常规潜艇。
033型潜艇(英文:Type 033 Submarine)的前身是前苏联在20世纪50年代末研制的633型常规动力鱼雷攻击潜艇(苏联代号:633工程),北约称之为罗密欧级或简称
R级潜艇。在当时来说、该型潜艇的设计属于世界先进水平,是前苏联在二战后设计比较成功的潜艇。
633型潜艇是苏联于1950年代设计建造,其原型可以追溯到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
德国U型潜艇。在二战末期,苏联获得了数艘XXI型U艇,从而得到了U艇的关键技术。这些技术被应用到Z级潜艇和W级潜艇上,在进一步改进后便衍生出这种R级潜艇。
1952年4月中旬,海军
肖劲光司令员和
罗舜初副司令员率领中国政府代表团访问苏联以商讨《海军订货协定》。1953年初,罗舜初再次赴苏,经几轮谈判,于1953年6月4日在莫斯科签订了《关于供应海军装备及在军舰制造方面对中国给予技术援助的协定》(简称:《六四协定》),
李春富同志代表中国政府在该协定上签字。
《六四协定》规定由苏联向中国转让制造六型舰艇,其中有“613”型潜艇,中国仿制后改称“6603”型(简称:03型潜艇)。西方称此型潜艇为“W”级。
1959年2月4日,中国与
苏联又签订了《关于苏联政府给予中国海军制造舰艇方面新技术援助的协定》(简称:《
二四协定》),协定规定由苏联有偿转让“6633”中型鱼雷潜艇(下简称033型)的建造权,提供图纸资料、器材装备,并派遣专家指导。1959年5月至1961年3月,中国分8批收到苏联发来的633型图纸,1961年10月,图纸资料翻译复制完毕,代号改为6633型。1960年,该型艇开始中国化修改和国产化工作,至1967年基本完成,并命名为033型,出口型号ES5A型。
研制历程
苏方毁约
在中苏《
六四协定》签定后,苏联开始将R级潜艇的设备、器材运向中国,相关的技术资料及图纸也陆续到位。为了使中国建造R级潜艇的工作得以进行,苏联还派出了大量技术专家来中国指导建造,各项工作都在紧张而有序地进行着,只等全部设备到位后开始首艇的建造。
但是时局的变化往往是人们难以预料的,进入20世纪60年代,中苏两国在一些国际政治问题及意识形态上产生了巨大的分歧,导致中苏关系急剧恶化,苏联停止了对中国的一切援助,《六四协定》的大量装备采购项目都被苏联单方面中止,后续设备、器材的供应也被中断,还撤走了全部援华的技术专家,严重影响了R级潜艇的建造工作,首艇的建造工作基本上处于停顿状态。
自行建造
面对困难局面,中国及时对R级潜艇的建造工作进行了重新布置和调整,对已到达国内的相关设备和器材、图纸、资料等进行了重新整理,最后决定首艇采用苏联提供的器材、设备进行建造,同时对R级潜艇的相关设备及材料、器材进行国产化的试制,以便保证后续艇的建造工作可以顺利进行,R级潜艇的首艇分别由建造过W级潜艇的江南造船厂和武昌造船厂负责,由于有了前期W级潜艇的建造经验,加上对已有技术资料进行了更为深入的吸收消化,虽然没有苏方技术专家的帮助,两船厂各自建造R级首艇(即033型潜艇)的工作都较为顺利地进行着。
1966年2月,全部采用国产材料设备的第1艘033型潜艇――
江南造船厂的5号艇开工建造,1968年下水,1969年6月22日服役。
建造定型
首制艇于1965年12月在江南造船厂建成。作为原型的
613型潜艇完全是一型二战时期水平的潜艇。033型潜艇与613型相比主要改进之处是:增加2具
鱼雷发射管,提高了水声设备性能,增加了蓄电池的水冷却系统,下潜深度增大,通气管状态作为主要航态提高了航速,采用将贮备浮力转变成超载燃油的途径,巧妙地使续航力和自持力增大了一倍,结果在动力装置未作改变,依靠改进流体动力和推进特性,排水量增大后艇的水下航速仍保持不降低。
1960年2月,江南造船厂承接建造任务,工厂在原制造03潜艇的基础上,对厂房、设备等又作局部改建和补充调整,抓紧做好生产前一切准备工作。同年2月18日,首制033型潜艇正式开工,吴全福为该艇总建造师。1960年7月16日,苏联单方面停止执行与中方签订的合同,撤走专家,停止援助,中断物资供应。该厂职工决心立足本国、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江南造船厂攻克潜艇建造中的各项技术难关,如高强度低合金耐压船体钢材的焊接问题,中国工人和技术人员从没有焊接过AK-25和AK-27这两种钢材,苏联专家撤走又没留下有关的工艺资料。该厂焊接试验室主任唐应斌和宋大有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终于焊接成功。
1963年8月21日,033型潜艇首制艇在江南造船厂下水,厂长张心宜为此专门签发了命令。一年后,该艇离厂试航,并于1965年9月21日交海军服役。命名为“新中国36号”。
1965年11月部、局领导召开中型潜艇自力更生会议,要求以江南厂为主,各方大力协作,自力更生建造中国“033”中型鱼雷潜艇。江南厂在六机部、海军和七院支持下,厂长张心宜组织科研、生产、军代表三结合,组成以总工程师邵炳钧、总监造师周明甫以及军代表段力行和七院朱曾寿等为第一线生产指挥部的班子。
033型潜艇共需
配套材料3821项、设备1051项,这些都需要国内自行设计、研制。为了替代苏联的耐压船体钢材,
鞍山钢铁公司试制了多年。蓄电池、推进电机、柴油机、观通和导航设备等也相继试制多年,都获成功。
1966年2月,033潜艇批量建造正式开工,工厂称该艇为“自力更生”艇。1968年7月27日批量建造首艇下水,1969年6月交货服役,被命名为“新中国42号”。该艇的服役,标志着
中国潜艇建造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标明中国已经具备了从材料生产、设备制造到总装建造潜艇的能力。
1973年12月,033艇定型筹备组成立。参加单位有黄埔、川东、江南、武昌、
701研究所及各军代表室等。江南厂总工程师邵炳钧任定型组组长。1974年11月15日,033潜艇定型会议后,先后由杨宏典、赵明清、徐绩武、高镜复、李林斌等同志带队,在南海和公海相关地区做深潜试验。试验证明,完全合格,用户满意,得到了中央军委的批复和鼓励。033潜艇转入批量生产。江南造船厂的建造周期从首制艇的67个月缩短为22个月。该厂建造033型潜艇达22年之久。
1973年033型潜艇建造达到年产9艘的高峰。033型潜艇的生产一直持续到1987年,由黄浦造船厂交付了最后一艘。二十年间中国共生产了106艘该型艇,其中还有16艘出口其它国家。
此后至1987年停产时,江南、黄埔、武昌及四川涪陵造船厂共建造106艘033型潜艇。中国建造的033型潜艇,对其中不少后续艇做了改进。为适应中国海区的气温条件,加强了空调、制冷和制淡水的能力。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又对033型潜艇进行降噪改进,使其噪声级在原来的基础上降低12分贝,提高了艇的隐蔽性能和加大了声呐的作用距离。
技术特点
总体设计
艇型结构
033型潜艇与
633型潜艇一样,采用常规水面舰艇线型,艇艏接近垂直;艏端上下有突出的声呐传感器及声呐导流罩,艇艏上部导流罩之后设有可收缩的水平舵;指挥台围壳设在艇体中部,围壳前下部有内凹;艇艉采用H型尾舵,双轴双桨推进。
033型潜艇采用双壳体结构,耐压壳体内设有艏鱼雷舱、前蓄电池舱、指挥舱、后蓄电池舱、柴油机舱、推进电机舱和艉鱼雷舱。指挥台围壳在艇的中前部。全艇共有11个压载水舱,具有良好的水下不沉性和适航性。
各舱配置
033型潜艇共划分为7个舱,即首鱼雷舱、前蓄电池舱、指挥舱、后蓄电池舱、柴油机舱、推进电机舱和尾鱼雷舱。
首鱼雷舱,有6具533毫米发射管及6条备用鱼雷,首部水平舵及锚装置以及应急吹除系统。
首蓄电池舱,有一组蓄电池和军官住舱。
指挥舱,集中了雷达、声纳、航海、操舵、潜浮、均衡、射击指挥以及高中压气、疏水、液压、空调、冷藏、蓄电池水冷等主要系统。还有潜望镜、雷达天线、无线电天线及通气管的升降装置。
后蓄电池舱,有一组蓄电池和艇员住舱。
柴油机舱,有2台柴油机、全船通风机、空调和制冷系统等。
推进电机舱,有2台主推进电机和2台经航电机及其控制设备。
尾鱼雷舱,有2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舵传动装置等。
033型潜艇主要观通设备有雷达和雷达侦察机、综合声纳、通信声纳、侦察声纳和潜望镜、电罗经、
水压计程仪、航迹自绘仪以及短波、长波、超短波等无线电通信设备及其天线。
动力系统
033型潜艇,动力系统采用2台6E390C型中速柴油机,功率4000马力,2台推进电机,功率2700马力,双轴双四叶螺旋桨。
该艇配备应急动力装置,包括
柴油发动机组、蓄电池组、应急推进电机。
艇电系统
雷达,1部353型导航/对海搜索雷达
声呐,1套SQZ-1型综合声呐系统,1部SQX-1型通信声呐,1部SQC-1型侦察声呐,1部SQW-1型声线轨迹仪,1部测冰仪,1部远程噪音测向站(后期部分艇加装),1部DUUX-5型低频被动测距声呐(后期部分艇加装)。
潜望镜,1部QDD-10(707)型对空导航潜望镜,1部QZ-10(708)型指挥潜望镜,后期部分艇换装1部QZHA-10(779)型指挥潜望镜,1部QDYA-10(778)型多用途潜望镜。
通信,2部瞬时超快速短波通信系统,2部HS-201型超长波收信机,2部超短波电台统。
导航,1套电罗经,1部水压计程仪,1部航迹自绘仪。
电子战,1部921或921甲型雷达侦察接收机,1部SQK-2型高频噪音干扰机(后期部分艇加装),1部SQK-3型低频噪音干扰机(后期部分艇加装),1部SQK-1型气幕弹发射系统(后期部分艇加装)。
指挥控制
其他系统
应急吹除系统
武器系统
鱼雷:
艇艏六具533毫米艇艏
鱼雷发射管,气压发射,携弹量12枚。
艇艉两具533毫米艇艏鱼雷发射管,气压发射,携弹量4枚。
可发射
鱼-1型533毫米直航反舰鱼雷
鱼-1甲型533毫米自导反舰鱼雷
鱼-4甲/乙型533毫米自导反舰鱼雷
水雷:
可通过鱼雷发射管布放最多36枚各式水雷。
性能数据
033型潜艇参考数据:
衍生型号
初期改进
6633型:中方自制的最初两艘033型艇,与罗密欧级几乎完全相同,使用苏联模具。
033型:定型艇,1967年左右量产加强了若干空气装置和冷却器。
ES5A型:军火出口版升级推进系统和自制声纳,外销
埃及。
033改型:二次升级版的ES5A,可发射导向鱼雷,若干
电脑化和火控升级。
在60年代末期到70年代中期,对近期建造的部分艇龄较新的艇进行了现代化改装,改装项目包括:
801甲噪音声呐、SQG-2噪声测距声呐、063通信声呐站等多种声呐设备和
水声对抗设备的改装、螺旋桨降噪、水声对抗设备改装、复合通信天线、磁性天线和超长波水下浮力拖曳天线等天线系列的改装、换装QZHA-10(779)型指挥潜望镜和QDYA-10(778)型多用途潜望镜;空调、制冷、和制淡水能力的加强、流水孔改装和低噪音螺旋桨、螺旋桨导管粘贴阻尼材料、低噪音液压舵机操纵器、柴油机通气管浮阀等其它减振降噪改装。
80年代中期以后,又对该型艇进行了螺旋桨降噪改进,使其噪音等级降低了一个数量级以上,提高了潜艇的隐蔽性和加大了声呐系统的作用距离。以后还试验性地按扎了法国的DUUX-5型被动测距声呐、配备意大利A-184线导鱼雷等。经过改良的033型潜艇,其综合作战能力与德国的
206型潜艇相当。
033G型
在033型潜艇批量生产的同时,中国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还开展了加强033型潜艇海上攻击力的改进型设计,即033改型(国内称033G型,而国外将其称为“武汉”级)。033型潜艇最主要的反舰武器是仿制苏联的老式直航式鱼雷,虽然速度较快,但射程近、命中精度差,潜艇作战时的自身安全很不理想。而此时世界主要海军装备的新型攻击潜艇(无论是常规动力还是核动力)都已具备了发射反舰导弹的能力(一部分还具备水下发射的能力),从而使潜艇的对海攻击能力有了质的提高。根据中国海军当时所面临的作战任务,中国海军同样需要一种具备发射反舰导弹的新型攻击潜艇。所以说,
033G型潜艇的研制是顺应世界
常规潜艇这一新的发展趋势的正确决定。由于受到技术水平的限制,033G并没有采用水下发射技术,而是在033型潜艇的围壳两舷侧的上层建筑内布置了反舰导弹发射筒和相关的液压发射装置。在作战时,潜艇浮出水面后,发射筒通过液压装置升到15度的仰角,即可发射
反舰导弹。艇体两侧串列布置了3具发射筒,共有6枚反舰导弹可供使用。艇内仍然可以携带与033型潜艇数量相当的鱼雷,其整体对海攻击能力在当时来说是非常强大的。
033G所使用的反舰导弹是20世纪70年代末研制成功的中国第一种小型固体反舰导弹“鹰击8”,相对于此前的“上游”系列和“海鹰”系列,“鹰击8”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威力大、抗干扰能力强以及可掠海飞行的特点,在潜艇上安装的技术难度较小。而且体积小的特点可以最大程度减小艇体线型变化对潜艇航行性能的影响。
相对于033型潜艇来说,033G的排水量增加了300多吨(水上排水量1650吨,水下排水量2000吨),潜艇外部增加了反舰导弹发射筒,但也增加了潜艇的航行阻力,因此其航速和机动性较033型潜艇有所降低(水上15节,水下13节)。
033G型潜艇的建造工作于1980年在武昌造船厂开工,1983年建成下水,随后于1985年进行了首次海上导弹实弹发射试验获得成功。在随后的几个月中又进行了2次实弹发射也均获得成功,艇上装备的新型雷达、火控及射击指挥仪也表现出了稳定的状态。80年代中后期,科研人员又对潜艇采取了一些降噪隔音措施,使潜艇的噪声下降了12分贝,提高了潜艇的隐蔽性,同时加大了艇上声呐的探测距离。经过进一步完善的033G型潜艇于1986年6月通过了国家的设计定型,其技术性能完全符合当初制定的各项设计指标。
033G并没有建造后续艇,由于该艇发射
反舰导弹的方式较为落后,不仅破坏了原033型潜艇良好的流线型艇身,增加了航行阻力和噪声,同时其无法实现水下发射导弹的不足也使其生存能力大为下降。而当时苏联以及欧洲国家所研制的新型潜艇已经实现了反舰导弹水下发射的能力(垂直发射或通过鱼雷管发射),具备很强的攻击隐蔽性和突然性,相对而言,033G的技术已经明显落后,难以适应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潜艇技术发展和海上作战环境的要求。
服役动态
出口朝鲜
朝鲜部署了22艘633/033型潜艇,其中12艘是由中国江南造船厂建成半成品后,无偿提供给朝鲜,并在中方技术人员指导下装配完成的。这项援助工程代号为“十三号工程”。
1971年,朝鲜为了加强备战,请求中国政府帮助他们在东海岸部署033型
常规动力潜艇。9月6日,中朝两国政府在北京签订了中国向朝鲜无偿提供军工成套大项目的协定,其中确定中方提供033型潜艇12艘。10月,以
刘华清为团长的中国学习考察团及其潜艇装配考察组赴朝鲜。按当时援朝的经援序列为“十三”,故称为“十三号工程”。
1972年3月14日,六机部下达援朝12艘的生产任务,由江南造船厂承建。计划从1973年起的3年内,分年交付3艘、4艘、5艘的半成品和成套设备,同时要求派遣技术人员赴朝指导潜艇装配以及接受朝方实习生培训工作。江南造船厂为了保证朝方装配总进度,决定厂内为解放军海军建造的3艘潜艇半成品改为首批的援朝任务:艇体半成品在1972年5月和6月开工,争取1973年初开始向朝鲜发运。同时规定工厂自制件和
机电设备均按援外要求加工和安排订货日期。最后援朝十三号工程的胜利完成。
退役武汉
2009年10月10日,中国海军退役033型“303”号潜艇经拖带抵达武汉港21号码头。该艇将移交位于武汉的
海军工程大学,作为该校的教学训练基地。
外电评论,在二十多年的服役时间里,303
潜艇累计航行了3.8万公里。但据此推算,该潜艇每年出海时间不足一周。中国更愿意将这些潜艇固定在码头,并在那里对艇员进行训练。长期以来,中国都试图从总体上提高其潜艇及战舰的质量。20世纪80年代,中国便已经停止建造033型潜艇,转而制造其改良版——
035型潜艇,该项目一直持续到20世纪末。与033型潜艇相比,035型潜艇更为可靠,航行时间也更长。
退役展出
中国国内有6艘033型潜艇退役后展出,分别位于
威海刘公岛、
上海东方绿洲、
大连旅顺潜艇博物馆、
青岛海军博物馆、浙江
台州、
武汉港。
总体评价
033型潜艇全部采用国产材料自行建造后,中国掌握了中型
常规潜艇的建造技术。这为中国自行研制新型常规潜艇创造了物质技术基础。而就性能来说,033型潜艇在20世纪70年代仍可算世界上性能较好的中型常规潜艇,因此它的批量建造对提高中国海军的海上控制、封锁及打击能力都产生了重要的作用。(《舰载武器》评)
033型潜艇有如下特点:
隐蔽性好,可在40秒内潜入水下,能在300米水深处机动、作战。
突击力强,以鱼雷为主要攻击武器,可独立在海上攻击敌大、中型舰船和潜艇,可布设水雷以及摧毁敌港口、基地、岸上等重要目标。
自给力、续航力出色,可远离基地长时间(60昼夜)地执行巡逻、侦察、
反潜、攻击、布雷等作战任务。(”中华网“评)
033型潜艇设计是前苏联在二战后设计的比较成功的一型潜艇,在当时属于世界先进水平。033型潜艇在中国海军潜艇的发展史上无疑是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实现了中国从装配到仿制的一次飞跃,为日后
中国潜艇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大量装备的033型潜艇,作为解放军海军一定时期内的主力潜艇,在近海环境中形成不对称优势,为中国万里海疆的安全立下了汗马功劳。(”观察者网“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