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44年,公历
闰年,共366天,52周零2天;其中143年2月3日~144年2月21日为农历癸未年(羊年),144年2月22日~145年2月9日为农历甲申年(猴年),全年无农历
闰月;
汉安三年,
建康元年。
汉安三年(144)三月,护羌从事
马玄受诸羌诱惑,与诸羌起失叛汉,逃跑出塞,领护羌校尉卫琚率军追击,大破叛羌,斩首八百余级,获
牛、马、羊等二十余万头。不久,护羌校尉赵冲又追击叛羌至建威鹯阴河(今
甘肃武威东南)。军至半渡,所领降胡六百余叛逃。
赵冲率兵数百人追之,遇羌人伏兵,临阵战死。然其前后杀伤羌人甚众,羌人由此渐衰。
建康元年(144)八月,顺帝死。太子
刘炳即位,时年二岁,是为
汉冲帝。梁皇后被尊为皇太后,临朝听制。兄梁冀以大将军执掌朝政,遂开外戚
梁氏专权之局。
建康元年(144)八月,扬州(今
安徽和县)、徐州(今
山东郯城)民范容、周生等人聚众起义,占据历阳,攻打郡县。汉廷派御史中丞冯绲督州郡兵进讨。九月,扬州刺史尹耀、九江太守邓显进攻历阳,义军击败,义军杀死尹耀、邓显,义军势力一时甚盛。次年三月,汉迁以
滕抚为九江都尉,与中郎将赵序助冯绲征讨。不久,大败义军,杀范容、周生等千余人。范容、周生起义遂告失败。
建康元年(144)十月,日南郡(今越南广治省广治河与甘露河合流处)蛮叛汉,起兵攻烧县邑,又与九真(今越南清化、河静两省及
义安省东部地区)蛮相联结。交趾刺史夏方多方抚慰,叛蛮尽皆降服。时梁太后临朝,以夏方之功,迁其为桂阳太守。
建康元年(144)十一月,阴陵(今安徽定远西北)人
徐凤、马勉在九江郡(今安徽寿县)起义。徐凤穿红衣,戴黑色绶带,称“元上将军”。马勉身穿黄衣,携挂玉印,佩戴皮冠,称“黄帝”。又置百官,建年号,驻屯于当涂(今安徽怀远东南)山中。义军攻略郡县,杀县令长,又遣别军黄虎进攻合肥(今属安徽),声势颇盛。次年三月,九江都尉滕抚、御史中丞冯绲、中郎将赵等全州郡兵数万人进剿,马勉战死。徐凤率余众转攻东城(今安徽
定远东南),被下邳(今江苏
睢宁西北)人谢安率宗族武装杀死,起义遂告失败。
朱穆字公叔,南阳宛(今
河南南阳人),顺帝时为侍御史,年五十,奉书尊隐士赵康为师,尊德重道,为时所称。有感于风俗浇薄,于桓帝初年作《崇厚论》,提倡忠信诚笃。又作《绝交论》,亦志在矫正时弊。
《太平青领书》是道教早期经典,书非一人一时所作,大体形成于东汉后期,由术士干吉(一作于吉)编定为四部一百七十卷,用白绢抄写,朱书标目,伪托是在曲阳(今属河北)
泉水上得之神人的传授。顺帝时由其门徒宫崇携至洛阳献于朝廷,被斥为荒诞不经。其言多言阴阳五行、神鬼玄术、天地灾异,杂糅了
道家、阴阳五行家及谶纬家的学说。书以“太平”为名,宣传公大均平,在汉末流行民间,有相当大的影响,推动了五斗米道、太平道的传播。
魏伯阳,会稽上虞(今属
浙江)人,性好道术,修真养志,又博学能文,通谶纬诸书。曾作《周易参同契》三篇,又补遗一篇。所述多用寓言,语义隐晦,可有不同解释。参谓杂,同谓通,契谓全,取名之义为与《周易》理同而义合。桓帝即位之初,魏伯阳以此书传授洛阳市令淳于义,逐渐流传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