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0年大彗星在11月30日从距离地球0.4天文单位之处通过,并且在1680年12月18日以令人难以置信的近距离,0.006天文单位(898,000公里),通过近日点,而在再度返回外太阳系的途中,于12月29日达到最大亮度,最后的观测日期是1681年3月19日,在2010年12月,这颗彗星距离太阳大约252.1天文单位。
1680年大彗星在1680年至1681年被发现,后来被称为Gottfried
Kirch彗星,传教士尤西比奥·基诺(Eusebio Francisco Kino)绘制了这颗彗星的路径,并用来赞美耶稣。当基诺延迟从墨西哥离职时,他于1680年晚期在Cadíz开始观测这颗彗星。当他抵达墨西哥城时,他发表了它的《Exposisión astronómica de el [sic] cometa》(Mexico City, 1681),提出他的观测结果。基诺的《Exposisión astronómica》是欧洲人在新世界最早发表的科学论文。
虽然1680年大彗星无可否认是一颗掠日彗星,但它可能不属于克鲁兹家族。除了它的亮度,他还因为被艾萨克·牛顿用来测试和验证
开普勒定律而受到瞩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