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十二年(1832),
基督教(新教)最早的中文布道书――
《劝世良言》问世。著者
梁发,广东高明人,本为雕版印刷工人,粗通文墨,二十二岁起为苏格兰长老会员马礼逊信徒,道光三年被封为宣教师,成为第一个华人牧师。所著《劝世良言》一书,经马礼逊修改、校订后在马六甲印刷出版。
大事记
历史大事
出生
4月15日——威廉·布施,
德国诗人、画家(逝世
1908年)
5月19日——
唐廷枢,中国实业家。(逝世
1892年)
12月15日——古斯塔夫·埃菲尔,法国工程师(逝世
1923年)
逝世
3月4日——让-法兰西斯·
商博良,法国
语言学家(出生1790年)
3月22日——约翰·沃尔夫冈·歌德,德国诗人(出生1749年)
5月13日——居维叶(Georges Cuvier,1769年8月23日-1832年5月13日)法国动物学家,
比较解剖学和古生物学的奠基人。
5月31日——
埃瓦里斯特·伽罗瓦,法国数学家(出生1811年)
7月22日——
拿破仑二世,拿破仑之子,被封为
罗马王。(出生1811年)
8月24日——尼古拉·卡诺,法国物理学家(出生1796年)
历史事件
英国议会改革
改革原因:工业革命以后,
工业资产阶级兴起,要求获得更多的政治权利。
改革结果: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议席,大大加强了在议会中的作用,为工业资本主义的更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保障。推动了政治民主化进程。
巴黎共和党人起义
又称六月暴动,是法国
奥尔良王朝期间一次失败了的起义。让·马克西米利安·拉马克将军的病逝是这次起义的导火线。起义主要由巴黎支持共和制的青年学生领导,最终在政府军的镇压下失败,估计超过8000人被杀。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在其巨著《
悲惨世界》中详细描绘了此次起义的过程,并热情赞美参与起义的学生,使这次起义广为人知。
《劝世良言》刊行
全书约九万字,分为九卷:卷一称《真传救世文》、卷二《崇真辟邪论》、卷三《真经圣理》、卷四《圣经杂解》、卷五《圣经杂译》、卷六《熟学真理论》、卷七《安危祸福篇》、卷八《真经格言》、卷九《古经楫要》。内容多半摘《圣经》章节而成,并结合中国风俗人情,阐发基督教教义。梁发在书中宣扬上帝是“独一真神”,只有信仰上帝,死后灵魂才能进入天国。又劝世人“安于天命”,“勿贪世上之福,克己安贫,以求死后永享天堂之真福”。称颂西方传教士为“善人君子”,否定儒、释、道三教,但承认“儒教所论仁、义、礼、智之性,至精至善之极,与救世真经圣理,略相符合”。《劝世良言》为西方殖民文化与中国封建文化早期结合的产物,对洪秀全创立
拜上帝教起过重大影响。
顾莼逝世
顾莼(1765——1832),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嘉庆七年(一八零二)进士,官通政司副使。书工楷法,师欧阳询。下笔英挺,行、草、分、隶亦沈郁入古。 少好诗古文,晚岁画宗扬补之,水仙似赵孟坚。墨梅古趣洋溢,墨兰雅润,不专一家。或肆为粉披,或敛为简淡,皆天真自然,不求妍妙而别饶风趣。卒年六十八。著南雅诗钞。
顾皋逝世
顾皋(1763——1832),江苏无锡人。嘉庆六年(一八零一)状元,官户部右侍郎。工诗文、书、画。长於写生,赋色古雅,近宋人,尤妙丛兰修竹。卒年七十。
郭尚先逝世
郭尚先(1785——1832)艺林年鉴作(1764-1832)福建莆田人。嘉庆十四年(一八零九)进士, 官大理寺卿。精鉴别,书似欧阳询,以骨力胜,间作小楷,颇深别趣。临摹诸家,悉可乱真。高丽、日本争相购致。生平应酬书,时有不经意处,惟署跋金石,钩稽真赝,手题掌录, 恒矜庄研究,不肯率意下笔,独得晋唐无诤三昧。或以泥金尽书每册馀纸, 凝厚婀娜,并露毫端。与林则徐、梁章钜同为闽人,而书绝相似。兼工兰竹。著芳坚馆题跋、增默庵遗集。卒年四十八。
王学浩逝世
王学浩 (1754——1832)江苏昆山人。乾隆五十一年(一七八六)举人。为人恬澹旷适,绝意干禄。遍历燕、秦、楚、粤。山水得原祁正传,结体精微,笔力苍古。初受业于李豫德,豫德父为宪,乃原祁之甥。中年兼涉写生,赋色极澹,自言略得元人苍古之趣。尝自题其画册云:[六法一道,只一写字尽之,写者意在笔先,直追所见,虽乱头粗服,而意趣自足。或极工丽,而气味古雅。所谓士大夫尽也。否则与俗工何异?]用墨能入绢素之骨,此人深一色。晚年专用破笔雄浑苍老,脱尽窠臼。画格为之一变。著有山南论画,立论精当。於书无不工,篆、隶古劲,直接秦、汉而不自谓能。真书从欧入褚,晚探二王之秘。行书更得痊鹤铭笔意,坚苍浑厚,自成一家。工诗,卒年七十九。 《鸥陂渔话》、《墨香居画识》、《墨林今话》、《桐阴论画》、《耕硕田斋笔记》、《履园画学》、《石韫玉撰传》
王念孙逝世
学者王念孙(1744-1832)。念孙字怀补祖,号石瞿,江苏高邮人。长于校勘训诂。著有《读书杂志》、《广雅疏证》。
沈钦韩逝世
学者沈钦韩(1775——1832)。钦韩字文起,号小宛,浙江湖州人,居苏州木 。著有《幼学堂集》,并为韩昌黎、王荆公、范石湖等集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