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太平洋台风季(2020 Pacific Typhoon Season),是2020年
西北太平洋与
南海水域中
热带气旋的活跃时间段。该年台风季为自该年开始连续多年活跃程度低于平均水平的第一年,受
厄尔尼诺衰退与
拉尼娜发展等因素影响,2020年西北太平洋台风活跃程度显著弱于常年平均,台风整体强度偏弱,生成数量略偏少、生成源地显著偏西近岸,但夏末北上与秋季西行台风数量较多,个别极端强度突出。
风季总述
范围总述
太平洋台风季的地域范围仅局限于赤道以北及国际换日线以西的太平洋及南海的水域,于赤道以北及国际换日线以东的太平洋水域产生的热带气旋则被称为飓风,属于太平洋飓风季范畴。在西北太平洋产生的热带风暴级以上的热带气旋是由日本气象厅(JMA)东京台风中心命名,国际编号为20xx,而美国联合台风警报中心(JTWC)会给予该地区其认定的热带低压以上级别的热带气旋以正式编号,通常以三位略缩编号xxW或八位完整编号WPxx2020表示(W与WP指代西北太平洋)。
活跃特征
2020年为
厄尔尼诺衰退与
拉尼娜发展年,菲律宾东侧海盆大尺度大气响应为
反气旋,加之前一年强
印度洋正偶极子现象导致的北印度洋海温春季至夏季的显著偏高,导致西北太平洋
副热带高压夏季异常偏强偏南,西北太平洋与南海季风槽异常偏弱,对流活动受到抑制,不利于热带气旋活跃发展,更在有记录以来首次出现了7月无台风生成的记录。7月以后随着副热带高压北抬,台风生成抑制逐渐解除,加上前期累积的海洋能量需要释放,西北太平洋台风活动在8月出现第一段集中活跃期,出现了较多近海生成快速加强登陆的台风以及多个以较高强度北上的台风。进入10月,副热带高压强度仍保持偏强,副高南侧偏东风偏强,与西南季风交汇互旋,再加上高海温等因素,利于台风活跃发展,西北太平洋台风活动在10月出现第二段集中活跃期,出现了较多西行趋向菲律宾与越南的台风,使得10月初报台风生成数量追平历史最高记录(7个),并出现极端强度超强台风(
台风天鹅,70m/s)。最终2020年成为2019年以来首个台风活跃程度低于年平均水平的年份,并成为此后西北太平洋连续多年活跃程度低于年平均水平的第一年,在
累积气旋能量指数(ACE)与整体强度等多方面显著低于历年统计平均。
2020年全年最终一共有23个台风获得国际命名,生成数量较常年统计平均略偏低,台风整体强度偏弱,生成源地整体明显偏西近岸,前期活跃程度异常低迷,有历史记录以来首次出现“
7月空台”,局部时间段(夏季后期与秋季中期)活跃集中度高,夏末秋初北上与秋季中后期高相似度路径西行台风数量较多,整体而言是一个明显不活跃的台风季。中国台风登陆偏少但近海生成快速加强登陆较多,夏末秋初连续受到三个较强北上台风影响,影响东北台风偏多。相较于该年西北太平洋台风活跃的低迷,
北大西洋飓风活跃则得益于厄尔尼诺衰退与拉尼娜发展带来的促进作用在该年异常强盛,使得该年西北太平洋成为有历史记录以来继2005年、2010年以来第三次在单年命名热带气旋数量方面少于北大西洋(30个),同时该年西北太平洋累积气旋能量指数(152.8万平方海里/平方时)亦低于北大西洋(179.8万平方海里/平方时)。
总述清单
活跃时间线
机构业务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中心(中央气象台)将热带气旋划分为六个等级,最弱的三个等级和日本气象厅所规定的是同样风速,“台风”“强台风”和“超强台风”(日本称“猛烈台风”)和日本气象厅不同。中国采用二分钟平均风速来作为持续风速来区分热带气旋等级。
以下是等级表:
注:本词条中描述每个被命名的热带气旋的最高强度以中国国家气象中心认定的二分钟平均风速为准。
日本气象厅将热带气旋划分为四个等级,最高“台风”等级再细化为三种不同的强度,最弱的三个等级与中国气象局规定风速相同。日本气象厅是西北太平洋地区的热带气旋区域专责气象中心(RSMC),热带风暴及以上等级气旋会被日本气象厅命名,采用联合国亚太经社会/世界气象组织台风委员会认证使用的台风命名系统进行命名。日本采用世界气象组织建议的十分钟平均风速作为持续风速来区分热带气旋等级。
以下是等级表:
注:日本的“猛烈”“非常强”“强”之说法分别对应中国的“超强台风”“强台风”“台风”之说法,且对于同一强度的热带气旋,由于计量标准不同,台风级以上的热带气旋定强数值方面日本十分钟平均风速<中国二分钟平均风速<美国一分钟平均风速。
美国联合台风警报中心采用萨菲尔-辛普森飓风风力等级分级法来区分热带气旋等级,采用一分钟平均风速作为持续风速来区分热带气旋等级。
以下是等级表:
注:三级台风以上等级的热带气旋在萨菲尔-辛普森飓风风力等级中属于“强飓风”(Major Hurricane)水平,持续风速达到150英里/小时(130海里/小时)以上的热带气旋在联合台风警报中心的非官方分级中属于“超级台风”(Super Typhoon)水平。
注:下表的风速数据为各机构在台风公报中所给的最常见的数据,定强依据来自德沃夏克分析法等主要分析方法。本表只反映相对大致对应强度,实际定强并非完全与本表数据一一对应。
以下是对应表:
命名法则
国际名单
西北太平洋的
热带气旋是由日本东京台风中心命名(即国际命名)。当该热带气旋被
日本气象厅升格为
热带风暴后,就会使用下列名单中的名称。名称是根据以下名单而定,不按年度划分。风暴名称是由
世界气象组织台风小组的成员提供,14个成员国和地区各自提交10个名称,并以该国英文名称按字母顺序排列。在2020年的风暴名称中,新名称“沙德尔”取代已被除名的”苏迪罗“。2020年的风暴名称与2002至2003年、2008至2009年及2014至2015年部分风暴名称相同。
以下为名单:
菲律宾名单
菲律宾大气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英文缩写:PAGASA)使用自己一套命名法,作于该国风暴责任范围内的热带气旋命名之用。与日本气象厅不同,只要该热带气旋会很间接地吹袭
菲律宾或会影响周边国家的话(不论强度高低,热带扰动以上强度级别,不包括热带扰动),就会使用以下之热带气旋名字。名单每四年循环使用一次,故2020年名单与2016年名单相同。但热带气旋名称Karen,Lawin和Nina,则分别被Kristine,Leon和Nika取代。2020年未用名称以斜体字表示。
由于Ambo、Quinta、Rolly和Ulysses对菲律宾造成严重伤亡,菲律宾大气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宣布将这四个从名单中除名。2021年公布其替补名为Aghon、Querubin、Romina和Upang。
除名台风
台风黄蜂(2001/Ambo):对菲律宾造成超过10亿比索经济损失与上百人受伤。于2021年台风委员会第53次届会视频会议中被台风委员会除名,菲律宾名“Ambo”于次年被更换为“Aghon”。
台风莲花(2015):吹袭越南期间正值对当地此前已遭受重大洪灾影响,导致当地因其破防,造成140人以上重大人员伤亡,成为该年台风季人员伤亡最重的风暴。于2021年台风委员会第53次届会视频会议中被台风委员会除名,也是越南继于2006年提出除名
台风珍珠以来时隔14年再次提出台风除名。
台风莫拉菲(2018/Quinta):对菲律宾造成超过40亿比索经济损失与数十人员伤亡,其后吹袭中南半岛并再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各地总计死亡人数达110人以上。于2021年台风委员会第53次届会视频会议中被台风委员会除名,菲律宾名“Quinta”于次年被更换为“Querubin”。
台风天鹅(2019/Rolly):以极端强度登陆菲律宾中部,对菲律宾造成超过170亿比索经济损失与数十人员伤亡,为单年之内第一个影响菲律宾达到前十严重的台风。于2021年台风委员会第53次届会视频会议中被台风委员会除名,菲律宾名“Rolly”于次年被更换为“Romina”。
台风环高(2022/Ulysess):对菲律宾造成超过200亿比索经济损失与100人以上人员伤亡,为单年之内第二个影响菲律宾达到前十严重的台风,亦是该年影响菲律宾最严重的台风。于2021年台风委员会第53次届会视频会议中被台风委员会除名,菲律宾名“Ulysess”于次年被更换为“Upang”。
活跃系统
国际命名系统
其它系统
除了被日本气象厅命名的热带气旋外,还有一些热带气旋为未获得国际命名的热带低压,或被联合台风警报中心认定为热带风暴,或获得菲律宾大气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务管理局本地命名。
风季影响
每年太平洋台风季热带系统的活跃都将对人类社会产生一定影响。下表列出所有于2009年在西北太平洋活跃的热带气旋相关影响数据,包括该热带气旋影响地区、登陆地区、人员伤亡以及经济损失总计等。括号内的名称为菲律宾大气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务管理局所使用的当地命名;未获日本气象厅国际命名的热带低压,则采用由联合台风警报中心提供的热带气旋编号(如果有)或中国国家气象中心提供的热带低压编号(如果有)或菲律宾本地命名(如果有)。
2020年太平洋台风季的热带气旋对西北太平洋地区整体造成的灾害较常年偏轻,但菲律宾、越南等部分国家地区受灾偏重。
台风黄蜂、
台风莫拉菲、
台风天鹅、
台风环高对菲律宾造成严重灾害,其中“天鹅”与“环高”为一年之内连续两个影响菲律宾达到前十严重的台风;
台风莲花虽然仅有热带风暴强度且寿命较短,但对越南造成破防性吹袭,在当地造成严重人员伤亡,成为该年台风季人员伤亡最严重的风暴;中国台风登陆偏少,灾害损失较常年偏低,但
台风黑格比、
台风米克拉、
台风海高斯等近海快速加强登陆台风数量较多,其中
台风黑格比为该年影响中国最严重的台风;东北地区短时间遭遇台风巴威、台风美莎克、台风海神三个较强北上台风连续袭击。
救灾工作
2020年8月2日应急管理部已针对汛情灾情发展态势向重点区域前置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开展防汛防台风工作,实施精准救援、科学救援。应急管理部调集支援江西的排涝分队22辆大流量排涝车满负荷运转进行排涝作业,共排水600余万立方米。安徽省消防救援总队积极协助开展转移群众安置点和防汛物资仓库消防安全检查、帮助企业复工复产、帮助受灾群众恢复生活秩序等工作。福建省消防救援总队完善台风处置力量前置预案,补充装备器材和救灾物资,97支抗洪抢险专业队随时处于临战状态。广西壮族自治区消防救援总队划分5个救援协作区,部署9支跨区域抗洪抢险救援队,随时做好跨区域救援,2架救援直升飞机和30辆重型工程机械随时待命。广东省消防救援总队启动全省消防救援队伍洪涝灾害事故应急救援Ⅳ级响应,安排9支专业队前置执勤、5支专业队集结待命、4支专业队随时做好跨区增援准备。海南省消防救援总队开展大规模抗洪抢险跨区域增援实战拉动集结演练,全面做好防汛防台风各项应急救援准备。
截至7月31日,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参与各类抗洪抢险救援11242起,出动指战员14万余人次、出动车辆19092辆次、舟艇12799艘次,营救遇险被困群众38077人,疏散转移群众10.9万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