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奖
由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发起的首届“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奖”
2022年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奖是2022年9月29日颁布的奖项。
奖项简介
2021年11月1日,第四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开幕式上,论坛主办方正式宣布创设“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奖”(中文简称“顶科协奖”,英文简称“WLA Prize”),首设“数学与智能科学奖”和“医学与生命科学奖”两个单项奖。该奖项每年评选一次,每个单项奖奖励金额为1000万元人民币,跻身全球奖励金额最高的科技奖之列。
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奖”由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发起、上海世界顶尖科学家发展基金会承办、红杉中国独家永久捐赠。奖项对标世界顶级科学大奖,定位为设立于中国、由社会力量举办、面向全球科学家(不限国籍、不限年龄)评选和颁发的国际性科学大奖,邀请世界顶尖科学家担任评审,用于表彰全球范围内在各自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
据悉,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将依托其强大的全球顶尖科学家链接能力,设立管理委员会、遴选委员会和评审委员会,负责奖项的征集、初评和终审,并将于2022年正式启动评选和颁奖。
颁发奖项
奖项解读
核孔复合体不仅是艾滋、新冠等病毒攻击的对象,其蛋白突变还会导致自身免疫功能障碍、神经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癌症等疾病。针对importin等核转运蛋白的抑制剂被认为是抗肿瘤治疗的靶点。目前选择性的抑制核浆转运蛋白仍然具有很大的挑战,但是这也是有前景的方向。
2022年6月,Science杂志封面刊登核孔复合体近原子分辨率精细结构。
1999年,因在“细胞内蛋白质输运的信号理论和分子机理”方面做出的杰出贡献,德裔科学家甘特·布洛贝尔(Günter Blobel)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他同时也是核孔复合体研究的先驱。
2022年9月,过了23年,奖金金额高达1000万元人民币的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奖“生命科学或医学奖”,授予又一位德国科学家迪尔克·格尔利希(Dirk Grlich),以奖励其“对于蛋白质在细胞质和细胞核之间运输的机理及其选择性的关键发现”。更具原创性和重要意义的成果,则是他发现了本质上无序的核孔蛋白(FG域)可形成凝胶状相态,成为一个具有极强运输能力的高选择性的通透屏障。官方资料称,该奖项“旨在寻找那些在基础科学或医学领域做出开创性成果但却暂未得到认可的科学家遗珠”。
机器学习在诸多领域的应用得到爆炸式发展,如自动驾驶汽车、X光片分析、蛋白质折叠预测等,都离不开基于乔丹研究所塑造的理论框架。
“机器学习是人工智能和数据科学的核心技术之一,计算机科学、统计学、数学优化等多学科交叉融合为机器学习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迈克尔·欧文·乔丹(Michael Irwin Jordan)指出了机器学习与统计学的深刻联系,并长期致力于推动两个学科的深度交叉融合。”清华大学长聘副教授龙明盛对澎湃新闻表示。
迈克尔·I·乔丹教授是机器学习领域的先驱,通过在机器学习、概率学、统计学以及图模型这四者间建立联系,为机器学习奠定了数学与计算基础;是真正将机器学习用于特定主题模型,如文本分析、图像分析的开创者之一。
人物简介
迪尔克·格尔利希
人物小传
Dirk Grlich(迪尔克·格尔利希),出生于德国萨勒河畔的哈勒市,并在其家乡的马丁路德·哈勒维腾贝格大学(哈勒)获得了生物化学硕士学位。1993年,加入了英国细胞生物学家和癌症研究专家Ron. Laskey在剑桥大学的实验室进行博士后研究学习。在此期间,他发现了第一个输入蛋白,作为蛋白质导入细胞核的媒介。1996年,成为海德堡大学ZMBH分子生物学中心的研究小组组长,随后在此任职教授。目前,格尔利希教授在位于哥廷根的马克斯·普朗克多学科科学研究所担任主任一职,重点研究核孔复合体如何作为高效的运输机器发挥作用的问题。
教育经历
1989年,马丁路德·哈勒维腾贝格大学(哈勒/萨勒) 生物化学硕士
1990-1993年, 柏林MaxDelbrück分子医学中心(Max Delbrück Center)汤姆·拉波波特T.A. Rapoport柏林实验室博士研究
1993年, 柏林洪堡大学 生物化学博士
工作经历
1993年4月-9月,汤姆·拉波波特T.A. Rapoport实验室 博士后研究
1993年10月-1995年12月,英国剑桥大学威康信托/癌症研究行动研究所R.A. Laskey实验室 博士后研究员
1996-2007年,德国海德堡大学ZMBH分子生物学中心 研究小组组长
2001-2007年,德国海德堡大学 分子生物学教授
2005年至今,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生物物理化学研究所 科学成员、主任
2018-2019年,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生物物理化学研究所 常务主任
*2022年1月1日,位于哥廷根的两个研究所:马克斯·普朗克生物物理化学研究所和马克斯·普朗克实验医学研究所合并,成立为马克斯·普朗克多学科科学研究所。格尔利希教授在该研究所担任主任一职。
主要奖项和荣誉
1993,德国生物化学学会卡尔·罗曼奖
1994,德国细胞生物学学会猎鹰奖
1997,欧洲分子生物学组织EMBO金奖
1997,欧洲分子生物学组织(EMBO)成员
1997,德国科学基金会 海因茨·迈尔·莱布尼茨奖
2001,阿尔弗里德·克虏伯大学青年教师奖(阿尔弗里德·克虏伯·冯·博伦和哈尔巴赫基金会)
2005,德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2018,德国联邦食品和农业部动物福利研究奖(与Tino Pleiner共同获得)
迈克尔·I·乔丹
人物小传
Michael I. JORDAN迈克尔·I·乔丹,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电子工程与计算机科学系、统计学系杰出冠名教授。近四十年来,迈克尔·I·乔丹教授一直是全球领先的统计机器学习领域的研究人员。 他的突出贡献在于成功连接了计算机科学和统计学(这两个学科),包括统计推理和学习的变分方法、基于图模型和贝叶斯非参数化的推理方法,以及统计风险和计算复杂性之间的权衡特征。乔丹教授对计算机科学的贡献也体现在教育方面。 他指导了80多名博士生和60多名博士后研究人员,这一群体目前活跃在世界领先的学术机构,带领行业向前发展。
教育经历
1978年 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 心理学学士
1980年 亚利桑那州立大学 数学硕士
1985年 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 认知科学博士
工作经历
1986-1988年,马萨诸塞大学计算机和信息科学系 博士后研究员
1988-1998年,麻省理工学院脑与认知科学系 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
1998年至今,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电子工程和计算机科学系、统计系 教授
2015-2017年,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统计系 主任
2017年至今,加州大学工业工程与运筹学系 教授
2018年至今,北京大学 名誉教授
2019年至今,清华大学 名誉教授
主要奖项和荣誉
2004年, 国际数理统计学会勋章讲座讲师
2009年,ACM/AAAI艾伦·纽厄尔奖(美国计算机协会ACM、美国人工智能促进会AAAI )
2010年,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2010年,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
2011年,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
2011年,国际数理统计学会奈曼讲座
2015年,鲁梅尔哈特奖(国际认知科学学会CSS)
2016年,国际人工智能联合会议卓越研究奖(IJCAI)
2020年,约翰·冯·诺依曼奖(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
2021年,米切尔奖(国际贝叶斯分析学会,ISBA)
2021年,乌尔夫·格林纳德随机理论与建模奖(美国数学会, AMS)
2022年,国际数理统计学会首届格雷丝·沃赫拜讲座讲师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07 12:54
目录
概述
奖项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