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分33秒》是美国音乐家
约翰·凯奇演奏的一首无声乐曲,是BBC交响乐团音乐会的一部分。
他的无声音乐《4分33秒》惊世骇俗,作为
行为艺术的先驱,他不断制造音乐的
轰动效应。是一位孜孜不倦的音乐试验家,他摒弃了传统的演奏技巧和作曲技法。以“加料钢琴”的先驱者出名,“加料钢琴”就是在传统钢琴的弦上或各弦之间,放上各种不同的物体,从而改变原来的音响和音色。
如果你在收听或者收看BBC频道时突然发现
收音机和电视不出声,千万不要大惊小怪,更不要急着换台。此时正欣赏的是世界著名、不可多见、却又颇具争议的先锋艺术家约翰·凯奇最知名的大作《4分33秒》。
BBC经典音乐电台“Radio3”的
导播罗杰·赖特表示,《4分33秒》是美国经典,可人们此前谈论甚多,演出甚少。此次在
伦敦巴比堪(Barbican)中心的演出将是该乐曲首次在英国的播出,并于晚些时候在BBC
电视频道中播出。在电台中播放《4分33秒》必须关闭一套紧急备用系统,该系统是专为电台突然停播、毫无声音而备用插入的。
《4分33秒》是
BBC交响乐团音乐会的一部分,该乐团此前已经在指挥劳伦斯·福斯特行云流水般的
指挥棒下对该乐曲排演多次。总经理保罗·休斯告诉BBC电台,乐队在演出开始前会进行调音,并且在演奏过程
中会在凯奇规定的三个乐章每段结束时翻页乐谱。这可能是他们有史以来最轻松而又最庄重的一次演奏。赖特相信,届时听众绝对不虚一听。赖特表示:“如果电台要在三小乐章中间插播内容的话,整体演出时间可能不止4分33秒,还要长一些。”
约翰·凯奇1992年去世,享年79岁。他相信,艺术和生活的界限应该被剔除,世界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最平凡处方可见到美的真谛。
《4分33秒》也颇符合中国古典文化中“无声胜有声”的意境,这首绝对无声的有声作品令艺术家和观众必须绝对“洗耳恭听”。1952年初次演出时,钢琴家走上舞台,端坐4分33秒后,连
琴键都没有碰一下就宣布演出结束,为此该曲曾引发大规模抗议。即使在半个多世纪之后,仍然在观众中颇具争议。
不过至少现在法院已经认可了它的价值。2002年,凯奇的出版商指控英国音乐家迈克·巴特剽窃凯奇作品。巴特在他的“行星”
摇滚乐队唱片中有一分钟的沉默。为此,巴特最终向
约翰·凯奇信托委员会支付了高达6位数的罚金,真正见识了“沉默是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