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4年,农历甲戌年(狗年)。
唐宣宗元圣至明成武献文睿智章仁神聪懿道大孝皇帝大中八年。
大中八年(八五四)十月,宣宗借谈论诗词,密召翰林学士
韦澳,问除宦官良策。
韦澳以为,如与朝臣商议,恐难保密,招致太和九年之祸。不如就宦官中择其有才识者与之密谋。宣宗认为此乃下策,朕已试之。又与宰相令狐绹密议尽殊宦官,绹恐滥及无辜,密奏凡宦官有罪勿舍,有缺不补,自然渐耗,以至于尽,宦官知其密奏,愈与朝官结怨,南衙、北司如同水火。
大中八年(八五四)二月,赵璘官左补阙。时中书门下奏:拾遗、补阙缺员,请更增补。宣宗曰:“谏官要在
举职,不必人多,如
张道符、牛丛(僧孺子),
赵璘辈数人,使朕日
闻所不闻足矣。”
赵璘,字泽章,南阳(今河南)人。开成三年(八三八)登进士第。大中初为祠部员外郎,历度支、金部郎中、左补阙,衢州(今浙江)刺史。撰有《因话录》六卷。该书涉及唐代政治、经济、社会风俗文化等方面内容,多系作者所见所闻,有史料价值。现
通行本为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重印点校本。
大中八年(八五四),刘沧进士及第。
刘沧,鲁人,生卒年不详。官华原(今陕西耀县)尉、龙门(今山西河津)令。《全唐诗》存其诗一卷。
大中八年(八五四),李频进士及第。李频,字德新,睦州寿昌(今浙江)人。生卒年不详。少以诗著名。入仕为校书郎,历南陵(今安徽)主簿、武功令,豪猾屏息奉法,县大治。官至建州刺史。以礼法治下,更布条教,卒于官。其诗多五律。有《建州刺史集》(又名《梨岳集》)传世。
上自即位以来,治弑宪宗之党,宦官、外戚乃至东宫官属,诛窜甚众。虑人情不安,丙申,诏:“长庆之初,乱臣贼子,顷
搜擿馀党,流窜已尽,其馀族从疏远者,一切不问。”
二月,中书门下奏拾遗、补阙缺员,请更增补。上曰:“谏官要在举职,不必人多,如
张道符、牛丛、
赵璘辈数人,使朕日闻所不闻足矣。”丛,僧孺之子也。久之,丛自司勋员外郎出为
睦州刺史,入谢,上赐之紫。丛既谢,前言曰:“臣所服绯,刺史所借也。”上遽曰:“且赐绯。”上重惜服章,有司常具绯、紫衣数
袭从行,以备赏赐,或半岁不用其一,故当时以绯、紫为荣。上重翰林学士,至于迁官,必校岁月,以为不可以官爵私近臣也。
秋,九月,丙戌,以右散骑常侍
高少逸为陕虢观察使。有敕使过硖石,怒饼黑,鞭驿吏见血。少逸封其饼以进。敕使还,上责之曰:“深山中如此食岂易得!”谪配恭陵。
上猎于苑北,遇樵夫,问其县,曰:“泾阳人也。”“令为谁?”曰:“
李行言。”“为政何如?”曰:“性执。有强盗数人,军家索之,竟不与,尽杀之。”上归,帖其名于寝殿之柱。冬,十月,
行言除海州刺史,入谢。上赐之金紫,问曰:“卿知所以衣紫乎?”对曰:“不知。”上命取殿柱之贴示之。
上召翰林学士
韦澳,托以论诗,屏左右与之语曰:“近日外间谓内侍权势何如?”对曰:“陛下
威断,非前朝之比。”上闭目摇首曰:“全未,全未!尚畏之在。卿谓策将安在!”对曰:“若与外廷议之,恐有太和之变,不若就其中择有才识者与之谋。”上曰:“此乃
末策。朕已试之矣,自衣黄、衣绿至衣绯,皆感恩,才衣紫则
相与为一矣!”上又尝与令狐綯谋尽诛宦官,恐滥及无辜,密奏曰:“但有罪勿舍,有阙勿补,自然渐耗,至于尽矣。”宦者窃见其奏,由是益与朝士相恶,南北司如水火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