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glish
流行词
随着英语在中国已经成了一个流行的话题,许多新鲜事也跟着出来了。据说,2006年全球最流行的10个词中,就有一个词叫chinglish,也就是中式英语
Chinglish,具体内容请看专门的词条中式英语
【简介】
指的是在使用英语时,因受汉语思维方式或文化的影响而生搬硬套、拼造出不符合英语表达习惯的,具有中国特征的不规范的或畸形的英语。这是中国人在学习英语过程中普遍出现的,尽管暂时、却是必然的一种语言现象。
如果是严肃的学者,听过这种统计后大体上有两种反应。一种觉得快08奥运了,满街路牌上都是读不通的或读出歧义,这样太丢人了。另一种就是强烈的自豪感了。English到中国变成Chinglish,然后不但被foreigner accept,而且居然还很Popular。这说明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已经相当不一般了,不说跟盛唐比吧,但也相当了不起了
与学者们这些想当然的以脸面为重的担忧相比,其他人倒并不怎么当回事。北京确实有这么一帮外国人,成天喜欢拿着个数码相机什么的四处拍照标牌并引以为乐,但大多都不是怀着当年嘲笑东亚病夫的辫子那种险恶感情了,而就是为了好玩,也图一新鲜。他们得到的乐趣,和当年国内观众看着那个加拿大朋友大山说蹩脚的中国话然后哈哈大笑的意思也别无二致。
更多关于chinglish的笑话,是天才的中国人自己发明的。例如那个著名的颇有诗歌性质的事故现场描述:“one car come, one car go, two car pengpeng, one car die.”无论是中国人或是外国人看了都不禁会心一笑。
就是这样一个个无名的天才,用幽默溶解了语言的国界,微笑着伸出手,让不同的人牵着手走到了一起。不经意间迸发出的火花,却不知不觉中溶解了冰河——“long time no see”(好久不见)、“drink tea”(喝茶)……这些中式汉语已经成为了标准英语的一部分,而“博客”、“粉丝”这些生词也逐渐被添加到汉语词典里来。
但有些语言学家却如临大敌一般。别说他们,就连教中学的英语老师都很有意见。一个同学在饭馆里看到童子鸡的英文后面写着“Young chicken without sex”这么一个词,并且学以致用地写在了作文上。老师看见了并没有表扬学生观察生活的好习惯,而是说:“这么写不对啊!还好你这是练习作文,否则影响多不好啊!”原来再他看来,这个词组正确的翻译是“一只没有性生活的鸡”。
可根据金山词霸的释义,sex首先是可以当性别讲的。在一共七种释义里,性生活排在了第六位。于是就很纳闷老师是怎么想的了,莫非老师看字典解释的时候,是从后往前看的。还是唯独看这一条时候,不小心就从后往前看了。真是困惑。只知道这位老师大义凛然地对记者说:“有些Chinglish就是错的!学生看到了还以为就是标准的了,根本就是误人子弟!再说人看到了还怎么好意思吃啊!”
真要这么较真,那值得批判的可就多了。希腊人可以批判全世界,批判其他人字母不按照他的规矩。中国人也能以文字的名义讨伐日本:盗版汉字还给改了,弄得曲里拐弯,音也别别扭扭。显然这些意义都不大。因为语言本来就是文化的载体,和文化一样,也必然要入乡随俗,至少是留点修改痕迹的。就像观音姐姐原来在印度是个帅哥,一样的道理。也有绝对纯正的文字——古巴比伦文。这种文字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没什么人能看懂。
所以说啊,一点点习惯用语的变化,根本不值得去杞人忧天或是展示虚荣。之所以有些专家感到出离的愤怒,恐怕更多的是他们若干年寒窗苦读才理解的语言结构居然轻而易举地就被颠覆了,一种挫败感就油然而生。就好像哥白尼说地球围着太阳转,主教就突然感觉哗一下天塌了,明知可能有道理,也非要把他烧死,证明自己是对的。
而在一个讲究知识经济的时代,心态不妨放得更宽容些,更平和些,把自己位置放低一些,即便有些事情看似有些荒唐。因为在2500多年前的古希腊和春秋的城邦里也有很多荒唐的事情和想法,但如今看来却是一个神奇的黄金时代的箴言。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5-02-07 22:06
目录
概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