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英语
社会学术语
中国式英语是指中国的英语学习和使用者由于受母语的影响,硬套中文语法,在英语交际中出现的不合规范或不合英语文化习惯的英语。
定义
中国式英语,也称中式英语,是指中国的英语学习和使用者由于受母语的影响,硬套中文语法,在英语交际中出现的不合规范或不合英语文化习惯的畸形英语,一种不规范英语。
典型例句
把“你的身体很健康”译成Your body is very healthy,在英语交际中套用汉语交际习惯使用Teacher Zhang(张老师)作为称呼语,Have you eaten up?(你吃过了吗?)作为打招呼用语。
分类
这种句式虽没有语法错误,却不合英语文化习惯,也可纳入中国式英语之列,统称之为Chinglish。
中国式英语翻译一共有三种,Chinglish,Pidgin English,Canton English。Chinglish 用的多一些,指中式英语,Pidgin English 指的是洋泾浜英语,是解放前在上海洋泾浜地区流传的一种中式英语,也泛指所有中式英语。例如,上海话中的洋泾浜英语。
产生原因
上海的租界建立以后,原开设在广州、香港、澳门、南洋等地的洋行,以及在本土的外国公司纷纷转迁上海或在上海设立分支机构。由于中西语言上的隔阂,一些原在洋行任职、粗通英语的广东籍买办也随着洋行进入上海充当外国人翻译或华洋贸易的中介人。同时,上海的本土及其他籍商人为了能与外商直接往来,开始学习简单的英语会话。从此,上海地区开始流行带有浓重乡音而又不符合英语语法的中国式英语,即“洋泾浜英语”。
外国人初来上海时,华人与洋人打交道,语言的读音还能学习,而外文字却难以摹拟。于是有些聪明人就以中文部首中的丶丨丿一 凵 等代替英文的二十六个字母。据说,小刀会起义期间,小刀会与租界的书信往来就是用中文部首的英文写成的,而且还真的避开了清政府的耳目。这或许也可以称之为“洋泾浜英语”,只不过由口头形式转向了书面形式
在上海地区英文专修学校和更高级的大学尚未成立时,来自不同国度的人们和本地居民普遍都使用这种语言。在英文中,所谓的洋泾浜语,也叫皮钦语,转指不同语种的人们在商业交往中发展而成的混杂语言。这种沪版皮钦语一度广泛使用于沪上,连正宗的英国佬到上海落脚,也得先从师学几个月“洋泾浜话”,这样才算通过初步的语言关。对普通的上海市民而言,掌握洋泾浜英语的难度似乎并不太大。由民国时人汪仲贤撰文的《上海俗语图说》中曾记载了洋泾浜歌诀:
来是“康姆”(come)去是“谷”(go),廿四铜钿“吞的福”(twenty four);
是叫“也司”(yes)勿叫“拿”(no),如此如此“沙咸鱼沙”(so and so);
真崭实货“佛立谷”(fully good),靴叫“蒲脱”(boot) 鞋叫“靴”(shoe);
洋行买办“江摆渡”(comprador),小火轮叫“司汀巴”(streamer);
“翘梯翘梯”(drink tea) 请吃茶,“雪堂雪堂”(sit down)请侬坐;
烘山芋叫“扑铁秃”(potato),东洋车子“力克靴”(ricksha);
打屁股叫“班蒲曲”(bamboo chop),混帐王八“蛋风炉”(daffy fellow);
那摩温”(No.1)先生是阿大,跑街先生“杀老夫”(shroff);
“麦克麦克”(mark)钞票多,“毕的生司”(empty cents)当票多——{附注:没钱的意思};
红头阿三“开泼度”(Keep door),自家兄弟“勃拉茶”(brother);
爷要“发茶”(father) 娘“卖茶”(mother),丈人阿伯“发音落”(father in law)
也有的类似歌诀中加上“一元洋钿 ‘温得拉’(one dollar)”的内容,大同小异,但有一点得清楚,就是该歌诀须用宁波人的甬音念来,更为原汁原味。这也间接反映了宁波生意人在上海滩的地位。
据近人研究,洋泾浜语主要有以下两个特征:首先是植入的英语词汇有限,大概在七百余个单词,所以一词多用和一音多义现象严重,如my可以与I,we, mine,ours等同义通用,同样“店、船、夷皂、羊、汤、样,少破能该六字云”,即shop,ship,soap,sheep,soup,sample一律读作“少破”;其次为英语语法中国化,一般不使用介词,如把“很久没有见到你”说成“long time no see you”等。
具体表现
搭配不当
由于受到汉语字面的影响,翻译中往往不是犯语法错误就是出现更深层的搭配不当的问题。例如:来信写道the letter writes应为the letter reads;取得成就make achievements应为attain score achievements;革命接班人successors to revolution应为revolutionary successor cause,或者successors in the revolutionary cause.
重复
英语和汉语对名词、动词、形容词和副词的用法不同,所以对重复强调的用法也不一样。汉语中经常出现重复使用名词的现象,而英语则较多地使用代词、短语或省略来表达。例如:为推动中美关系的发展,中国需要进一步了解美国,美国也需要进一步了解中国。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US relations,China needs to know the US better and the US also needs to know China better.应改译为:To promote China—US relations,China needs to know the US better and vice versa.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的法制国家。govern the country by law...and build the socialist country ruled by law.应改为:exercise the rules of law...and turn China into a socialist country with an adequate legal system.
过多使用修饰词
汉语中经常使用副词修饰动词和形容词,用形容词修饰名词,以加重语气。而译成英语时需要斟酌,不能逐字照译。例如:彻底粉碎completely smash,“smash”本意就是break completely,已经包含了“彻底”的意思,加上completely语气反而弱化了。完全征服completely conquer,“conquer”不可能是partly。
不适当的省略
有时汉语简洁,但译成英文必须补缺。例如:农业搞好了,农民能自给,五亿人口就稳定了。If agriculture is in good shape and the peasants self-supporting,then the 500 million people will feel secure.应改译为:If agriculture is in good shape and the peasants are self-supporting,then the 500 million people will feel secure.前半句主语和动词都是单数,后半句主语是复数,因而必须据此加上一个复数动词,而不能省略。
英文掌故
洋泾浜英语在当时上海人生活中的应用随着洋泾浜语的普及而不断增多,而且同一个词会不断演绎以应用到各个方面,例如用“邓路普”暗指人厚颜无耻(“邓路普”为英国生产的轮胎品牌,因其质量好故当时人认为其橡胶很厚,其实邓路普轮胎是质薄而牢固的)。大抵在16世纪末到18世纪中叶,在广州口岸的中国人与西方人进行商业交往的语言称“广东葡语”,使用广州话注音。《澳门记略·澳译》即列举杨炳南口述、为清谢清高笔录的“广东葡语”,如国土称“哩”,公主称“必林梭使(princess)”,首相称“善施(chancelle)”等。18世纪中叶以后,英语地位压倒葡语,于是产生以广东土音注读英语的所谓“广东英语”(西洋人称为Canton English)。这种“广东英语”为汉语和外语混杂的产物,也是中西文化交流初期的产物。
流传与消逝
中国式英语
新版《汉英大词典》曾经把“躲猫猫”翻译为“hide-and-seek”,不过比起新鲜出炉的网友原创“中国式英语”,“hide-and-seek”就显得太不内涵了。在网上流传的这一整套“中国式英语”中,躲猫猫被称为“suihide”,动车则被称为“don'train”,这些单词多是两个词汇的巧妙组合,同时还是相关中文或者英文的谐音,还非常符合网上的热点,“潮”得很。
中国式英语都是“内涵帝”
从前学校里流传的中国式英语是“Good good study,day day up”、“People hill people sea”……逐字逐句翻译,除了中国人谁也看不懂。新版的《汉英大词典》则把“躲猫猫”翻译成了“hide-and-seek”(字面意思为躲和找),外国人倒是看懂了,但是中国人看了又纳闷儿了,得对比着才能了解什么意思。和以上这些相比,现在网络热传的中国式英语则称得上是“内涵帝”。躲猫猫就被翻译成了“suihide”,是suicide(自杀)和hide(躲)的合成词,两个词何在一起正好概括了云南的躲猫猫事件;最绝的是“suihide”连起来读还完全符合英语的读音规则,简直是翻译守则“信达雅”的典范。
网络词汇“笑而不语”被翻译成了“smilence”,把smile(微笑)嵌进了silence(沉默)里,形神兼备。“动车”的翻译则称得上是“神来之笔”,网友们直接把它叫做“don'train”,don't(不要)暗合“动”的发音,don‘t和train(火车)加在一起,直接指出动车的速度不是一般的火车哦。
失去了联想单词会怎样?
这些“中国式英语”不但符合中英文的双重审美标准,还能将单词翻译出中国网民特有的幽默感,在原有的词里加入新的意思。女秘书被翻译成了“sexretary”,secretary(秘书)和sex(性)合二为一,暗示老板和女秘书的暧昧关系。记者被翻译成了“jokarlist”,即joke(笑话)和journalist(记者)的合成。这几年的确曝出了不少记者写不实报道或者学问不精闹出笑话的,让人看了会心一笑。“终成眷属”则被翻译成了“togayther”,together(一起)加上gay(同性恋)……这个内涵绝对够深刻,岂止是一个单词,简直是一出百转千回的《断背山》,还真是“终成眷属”。
潮是自创单词的第一要义
中国词汇这么多,翻译出来去见外国人的词汇要有代表性才好。所以网友们翻译的可都是最新鲜火热的中国热词。春节期间新闻报道了中国人组团到外国购物过节的事情,网友们立刻把这样一群人翻译成了“chinsumer”,Chinese和consumer合成,很明显,中国的消费者嘛。之前红了一整年的“偷菜”也进入被翻译序列,vegetable(蔬菜)和steal(偷)一混搭,vegeteal意思自然很明显了。偷菜已经是一种中国网络奇景了,老外当然得好好了解一下。此外网友们常用的“围观”和“情绪稳定”也有相应的翻译版本,常见的网络词汇一应俱全。这个源自网络的中国式英语相当之“潮”,要是有外国人有兴致都了解一遍,基本上就能跟上中国网民跳跃而BT的思维了。
围观网友:I’m smilenced
这一批“中国式英语”并不是某一个人的创作,而是网友集体智慧的结晶,在最初的几个“示范翻译”出来之后,就有不断补充新的翻译进去,最终形成了一套中国式英语。这一套搞笑翻译方法在网上不断流传,让围观的网友们“膜拜不已”。网友“苏轼的风”表示:“我差点就当真了。”还有学英语的网友对此提出了专业上的褒奖:“都不能说是恶搞了,真的很专业啊,从发音和合成的意思都没有问题,很标准的翻译。”更有恶搞者,直接用“笑而不语”的翻译“smilence”作为回复:“看完这些单词,I’m smilenced,and emotionormal。”
词汇表
中国式英语词汇表
网络类
smilence=smile+silence=笑而不语
emotionormal=emotion+normal=情绪稳定
circusee=circus+see=围观
vegeteal=vegetable+steal=偷菜
ungelivable=un+geili+vable=不给力
gelivable=geili+vable=给力
时事类
chinsumer=Chinese+consumer=在国外疯狂购物的中国人
suihide=suicide+hide=躲猫猫
don‘train=don’t+train=动车
shitizen=shit+citizen=屁民
社会类
sexretary=sex+secretary=女秘书
togayther=together+gay=终成眷属(专指同性恋)
divoice=divorce+voice=离婚宣言
animale=animal+male=男人天性
jokarlist=joke+journalist=记者
语言类
you me you me=彼此彼此
You give me stop=你给我站住
If you want money,I have no;if you want life,I have one=要钱没有,要命一条
Give you some colour see see=给你一点颜色瞧瞧
Do you have my telephone number=你有我的电话号码
学者观点
中国知名学者周海中教授在接受《国际先驱导报》采访时指出,人们应该以宽容和客观的态度对待中式英语,而不是指责和排斥它。“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一生存法则对中式英语同样适用。学生应学习使用现行的标准英语;有关部门应协助规范中式英语的运用。而作为一种中外文化交融中出现的有趣文化现象,中式英语仍将以不可逆转之势在指责和宽容中继续“成长”。
纠正策略
英语基本词汇是构建英语句子,形成话语的基石。要掌握英语,首先要有英语词汇作准备,这是学生学会英语不可缺少的条件,这一点要充分重视。在学习英语单词时,除知道基本词意外,还要学会在语境中正确使用单词,遇到一词多义或同义词的情况时,应注意其用法异同,通过查阅词典学习例句,加深理解。与此同时还要注意到词组、短语之间的差异,弄清其意思后进行反反复复的练习,以求熟练掌握,并达到准确、灵活运用。
中国式英语现象是学生学习英语中必然经历的一个过渡期。在英语教学实践中,关键问题是如何缩短这一过渡期。教师可针对性地采用两手抓的方法,缩短这一过渡期。一是贯彻文化背景教学原则,进行中西方文化对比教育,培养学生的文化洞察力,加强学生对语言的社会文化含义了解,加深学生对语言本身的认识,正确理解和准确运用所学语言,提高其跨文化交际能力;二是对这些中国式英语错误有一个较为科学的全面分析,与学生的“自创规则”相联系,了解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特点和阶段性,对症下药,帮助学生加快“自我审视”的步伐,缩短这一本族语向目的语的过渡期。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9-22 20:42
目录
概述
定义
典型例句
分类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