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G
疾病诊断相关分组
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iagnosis Related Groups, DRG),是用于衡量医疗服务质量效率以及进行医保支付的一个重要工具。DRG付费,是实现“医-保-患”三方共赢和推进分级诊疗促进服务模式转变的重要手段。即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也就是将相关疾病划分为一个组,进行打包付费,不再按项目逐项付费。
发展情况
20世纪60年代美国耶鲁大学开始设计、开发DRGs。
20世纪70年代末,美国新泽西州开始大规模应用,作为州卫生部门预付费系统的依据。
1983年,美国国会修改社会安全法,将以DRGs为依据的医院预付费系统用于全部Medicare和Medicaid病 人。
1987年,纽约州通过立法将基于DRGs的预付费系统用于全部非医保病人,并由州卫生部门(NYDH)和3M HIS定义、开发的DRGs系统称为AP-DRGs V5.0,于1998年1月1日生效,此后每1~2年修订一次。
经过不断地修订,2008年AP-DRGs已发布25版
20世纪80年代前后,DRGs已广泛应用于短期住院医疗服务绩效评价及医保付费管理,并在德国、法国等世界上很多国家广泛应用。
2014年,北京市医疗机构住院服务的绩效评价中,引入“DRG”的分组方法。
2019年6月,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国家试点城市名单发布,确定了30个城市作为DRG付费国家试点城市。10月,国家医保局印发通知,发布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付费国家试点技术规范和分组方案,DRG付费国家试点迈出关键性一步。分组方案明确,国家医疗保障疾病诊断相关分组(CHS-DRG)是开展DRG付费工作的统一标准。包括26个主要诊断大类(MDC),376个核心DRG(ADRG),其中167个外科手术操作ADRG组、22个非手术操作ADRG组和187个内科诊断ADRG组。
2021年3月,据国家医保局消息,北京、天津等开展DRG付费国家试点工作的城市已全部通过模拟运行前的评估考核,进入模拟运行阶段。
2022年开始,我国启动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病种分值DIP支付方式改革三年行动计划,提出到2024年底,全国所有统筹地区全部开展DRG/DIP付费方式改革工作。
2022年10月15日起,泉州市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10医院等28家医疗机构正式实施DRG付费。
2024年7月23日,国家医保局办公室发布《关于印发按病组和病种分值付费2.0版分组方案并深入推进相关工作的通知》,提出要做好2.0版分组落地执行工作,提升医保基金结算清算水平,加强医保医疗改革协同。《通知》表示,要加快推进2.0版分组落地。原则上,2024年新开展DRG/DIP付费的统筹地区直接使用2.0版分组,已经开展DRG/DIP付费的统筹地区应在2024年底前完成2.0版分组的切换准备工作,确保2025年起各统筹地区统一使用分组版本,提高支付方式改革工作的规范性、统一性。
2024年9月10日,国新办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国家医疗保障局局长章轲在会上介绍,实施支付方式改革三年行动计划,推动形成以按病种付费为主的多元复合式支付方式格局,截至2023年底,全国九成以上的统筹地区已经开展了DRG/DIP支付方式改革,2022年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的结果显示,三级公立医院医疗服务的收入占比较上年提升了0.7个百分点。
词语概念
疾病诊断相关组(Diagnosis Related Groups,DRG)是用于衡量医疗服务质量效率以及进行医保支付的一个重要工具。DRG实质上是一种病例组合分类方案,即根据年龄、疾病诊断、合并症并发症、治疗方式、病症严重程度及转归和资源消耗等因素,将患者分入若干诊断组进行管理的体系。
疾病诊断相关组-预付费(DRG-PPS)是对各疾病诊断相关组制定支付标准,预付医疗费用的付费方式。在DRG付费方式下,依诊断的不同、治疗手段的不同和病人特征的不同,每个病例会对应进入不同的诊断相关组。在此基础上,保险机构不再是按照病人在院的实际费用(即按服务项目)支付给医疗机构,而是按照病例所进入的诊断相关组的付费标准进行支付。
DIP云平台是北京创智基于国家相关的DRG/DIP建设标准和要求,自主研发CHS-DRG/DIP和CN-DRG分组器、转码器以及智能编码器,依托丰富的临床知识,结合大数据分析能力,构建多维度、全方位、多链条的医疗知识库;采取高效可靠的数据采集方式,及时采集结算清单数据,并进行实时监控提醒,提高结算清单数据质量与入组率。
付费目标
医保应用DRG付费所期望达到的目标是实现医-保-患三方共赢。通过DRG付费,医保基金不超支,使用效率更加高效,对医疗机构和医保患者的管理更加精准;医院方面诊疗行为更加规范,医疗支出得到合理补偿,医疗技术得到充分发展;患者方面享受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减轻疾病经济负担,同时结算方式也更加便捷。
适用范围
适用范围
DRG是以划分医疗服务产出为目标(同组病例医疗服务产出的期望相同),其本质上是一套“管理工具”,只有那些诊断和治疗方式对病例的资源消耗和治疗结果影响显著的病例,才适合使用DRG作为风险调整工具,较适用于急性住院病例(Acute inpatients)。
不适用范围
不适用于以下情况,应作“除外”处理:①门诊病例;②康复病例;③需要长期住院的病例;④某些诊断相同,治疗方式相同,但资源消耗和治疗结果变异巨大病例(如精神类疾病)。
试点城市
制度改革
2024年4月28日消息,随着中国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付费改革的推进,部分医院在接收复杂病例时出现了犹豫和拒绝的情况。这一现象反映了DRG付费制度在控制医疗费用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和改进。首先,完善DRG付费制度,确保其既能有效控制医疗费用,又能保障患者的治疗需求。其次,加强对医院的监管,防止因费用问题而出现的推诿病人行为。此外,提高医生对DRG付费制度的认识和理解,帮助他们在保证医疗质量的同时,合理控制医疗费用。
DRG付费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医院、医生和患者共同努力,不断探索和完善,以实现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医疗服务质量的提升。同时,保障医务人员的劳动价值,建立医患之间的信任,是实现DRG付费改革目标的关键。随着改革的深入,预计会有更细致的分组和更完善的政策出台,以期达到控制医疗费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目的。
最新修订时间:2025-01-05 16:48
目录
概述
发展情况
参考资料